兵器“数控王”

  • 来源:国企管理
  • 关键字:数控,加工,设备
  • 发布时间:2022-04-17 17:31

  先后完成100多项技术攻关,在国家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总结提炼大量特色操作法,节省工艺创新成本2800万元,提升数控加工效益近亿元;荣获十余项省部级以上重大荣誉……成绩背后,是王士良对工匠精神的印证。

  职场小白

  2003年,21岁的王士良从包头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来到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一名普通车工。

  刚上岗的王士良被安排操作工厂新引进的4台数控加工设备。不懂技术,他白天围着设备转、抱着专业书啃,上手一点点演练;晚上研学专业书籍,熟悉程序代码,有疑问就请教技术人员。不到三个月,他就成功驾驭了这批数控加工机床。

  操作只是基础,如何使用数控机床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加工精度,才是王士良追求的目标。他埋头苦学,三年就熟练掌握了六类不同型号数控设备的操作,并开始攻关生产中的难题。

  勤学深研、厚积薄发,“职场小白”王士良获得多场技能大赛的冠军和荣誉称号,成功“逆袭”。2013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4月,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6年11月,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8年2月,荣获“兵器大工匠”称号。

  闯关夺隘

  2014年,王士良承担某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任务,在加工过程中突然出现工艺难点,致使产品“难产”近一个月。

  关键时刻,王士良利用数控技术,发明了“特种材料端面深孔V形槽加工技术”。通过增加高压冷却系统,消除了铁屑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同时,他改变了刀具夹紧方式,经过试制,加工效率与以往相比提高6倍,一天能干近40件活。

  2020年,在加工某科研装备核心阀体时,再次遇到技术难关。王士良废寝忘食搞研究、做实验,摸索总结,一套“稳、准、快”的锥面研体法操作法诞生了。新操作法顺利进行,打破了多年制约装备质量提升的卡口问题。

  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王士良经常接下“军令状”,先后解决了100多项技术难题,节省工艺创新成本2800万元,提升数控加工效益近亿元。

  倾囊相授

  从一线工人岗位走来的王士良,切身感受了技艺传承的重要性。他坚守初心,把自己的经验诀窍倾囊相授。

  坚持每年举办2期高技能培训班、4场高技能人才技艺现场演示,通过“小课堂”“微考试”“岗位练兵”等方式,让生产一线的青年技术骨干在短时间内掌握数控加工技术和数控编程的精髓……

  王士良带领团队完成8项立项任务,指导完成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82项,获得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申报发明专利1项,总结、提炼特色操作法5项,编写数控车替代普通车加工工艺的新数控程序421条……

  2021年,王士良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如今,他依然日夜奋战在生产一线,奔波于各个设备之间,用实际行动继续书写着强军强国的精彩华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