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成效及建议

  • 来源:智能制造
  • 关键字:工业,互联网,创新
  • 发布时间:2022-04-22 14:49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工业互联网为工业乃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实现途径,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提供基础支撑。本文总结自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在政策环境、功能体系、产业基础、生态系统、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以期持续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成效

  一是政策环境持续完备。 2017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建设路径和阶段目标,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提供方向。《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3 年)》等顶层文件相继出台,聚焦基础设施、融合应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和安全保障等五大方面,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围绕网络、平台、数据、安全、5G +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等领域,《“5G +工业互联网”512 工程推进方案》《“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 2021—2023 年)》等政策文件制定重点任务和举措。一批试点示范、创新发展工程项目、产业基地等相继开展、建设。全国 31 个省(区、市)以及重要区域均发布相关支持政策,因地制宜探索建设路径,形成央地协同的一体化政策体系。

  二是功能体系持续构建。网络体系不断夯实,高可靠、大带宽的高质量外网建设基本实现全国地市全覆盖,连接工业企业近 20 万家。内网改造加力提速,全面连接企业内人机料法环等资源。标识解析体系五大国家顶级节点投入运行,建成超 170 个二级节点。平台体系加速构建,“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不断完善,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 150 个,连接工业设备超过 7 800 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 160 万家。数据体系初见成效,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 1 + N ”体系基本建成,已形成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体系化布局。安全体系持续完善,监测范围已覆盖 14 个重要工业领域、140 个重点平台、11 余万家联网企业,威胁监测和信息通报处置能力不断加强。

  三是产业基础持续壮大。工业 5G 芯片、模组、终端加速商用,如华为、中兴等企业发布多款工业级 5G 产品。工业软件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研发设计等软件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进展,如 2021 年我国工业软件实现收入 2 414 亿元,同比增长 24.8%。中望龙腾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CAD平台技术、三维几何建模内核技术。华大九天提供EDA全流程数模混合信号芯片设计系统、SoC后端设计分析及优化解决方案。浙大中控、和利时等工业控制设备厂商已研制具备国际竞争力产品。工业传感器产业链中材料、器件、系统、应用等环节均取得良好进展,涌现出歌尔股份、高德红外等优秀企业。

  四是生态系统持续完善。我国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数字孪生、边缘计算、工业智能、5G 应用等领域的标准研制加速制定。截至 2021 年 6 月,已发布国家标准 60 项、行业标准 3 项,正在制定中的国家标准23项、行业标准 84项。基于工业大数据刻画企业经营行为、评估企业资产状况,联合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开展金融服务,涌现出如天正工业“I-Martrix”、用友“金服桥”等平台,有效缓解部分中小企业贷款难、周期长、审批慢的问题。依托新工科建设,截至 2021 年9月,全国 43 家高职院校备案开设工业互联网专业。多个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已分区域布局。工业互联网领域“ 1 + X ”证书制度试点快速发展,已形成“工业互联网预测性维护”“工业 APP 设计与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多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五是融合应用持续渗透。应用环节从研产供销服各环节单点应用,向全环节全流程综合集成应用和多领域系统创新延伸。应用场景已形成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六大典型模式,涌现出上海外高桥“基于三维模型的供应链协同云”、三一重工北京桩机“灯塔工厂”、老板电器茅山智造基地 “黑灯工厂”等一批典型案例。应用范围已延伸至钢铁、机械、电力、交通、能源等 40 余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带动相关产业、行业高速发展。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测算,2020 年工业互联网带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规模分别为 0.06 万亿元、1.82 万亿元、1.70 万亿元,名义增速为 19.48%、9.97%、13.28%。“5G +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 2 000 个,应用于电子设备制造、采矿、石化化工、港口等 10 个重点行业,打造了上万个 5G 应用创新案例,逐步形成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生产单元模拟、精准动态作业等 20 个典型应用场景,助力企业数字化升级。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建议

  一是强化财政支持。持续强化政府部门间协同,建立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多元化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基建专项等重大专项资金对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技改资金投入,从针对设备、技术的支持转向对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推动设立一批政府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工业互联网产业的投入,重点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二是推进体系建设。加快5G、时间敏感网络(TSN)、无源光网络(PON)等新型网络建设应用。持续建设标识解析节点、加强标识规模化应用推广及主动标识载体规模部署,构建自主可控国家标识解析体系。推进工业企业内网改造升级和对外联通,持续推动 5G 全连接工厂建设。深化 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加快平台在垂直行业、产业集群、园区落地,培育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解决方案,打造区域特色创新应用。持续加强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推进区域/行业分中心建设,提升数据汇聚、分析、应用能力。加强 5G 核心系统、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平台等新对象网络安全防护,强化对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APP 安全检测评估。

  三是筑牢基础支撑。加快推动工业软件、智能传感终端、智能芯片、工业机器人等关键软硬件创新突破,分阶段、分行业有序推进工业互联网应用。加速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创新,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赋能效果。持续推动新型工业网络实验室、工业互联网安全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建设,开展边缘计算、5G + TSN、云网融合等领域新产品新技术创新,强化网络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设备、应用软件安全等检测评估能力。

  四是优化生态建设。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加强标准体系与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的衔接。完善工业互联网学科专业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持续深化产融合作,积极探索设备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新模式,助力金融机构高效服务中小企业。

  五是加速应用创新。推动工业生产制造服务体系智能化升级、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拓展,形成大企业建设、中小企业应用的发展模式,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面向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强化工业互联网行业赋能,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开展新型工业网络应用创新,强化产业大数据、5G 全连接工厂等领域集成创新,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加快培育一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一批“ 5G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