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教练爸爸”

  成都驾培行业的“内卷”,远在这个词流行之前就开始了。2014年前后,成都掀起投资办驾校热潮,随后几年,行业迅速膨胀。2015年,成都学驾人数为77万。而到2016年6月,成都已有驾培机构79家,年培训能力达140万人,供需比接近2:1。当年7月,成都市甚至发布了投资预警公告,提醒切忌盲目投资驾校。

  这份投资预警,似乎见效不大。2021年3月,成都市《机动车驾驶人培训机构考试合格率》榜单出炉,成都驾校至少已有136家。

  2014年,张海成为一名驾校教练,这是他经历的故事。

  1

  20来岁时,当驾校教练,并不在张海的职业规划里。

  第一份工作,钢厂工人,三班倒,辛苦单调。他觉得,自己还年轻,当颗原地打转的螺丝钉,可惜了。改行,去建材城,开车拉货——成了一颗奔跑的螺丝钉。后来经亲戚推荐,到医药公司上班,他以为可以换个环境,没想到,去了还是开车。

  2014年,朋友老熊拉他合伙,做驾培,当教练。这时他的大女儿刚满一周岁,初为人父的他,挣钱的念头格外强烈,和老熊一拍即合。既然命中注定开车,为什么不挑一个钱多的呢?

  老熊眼光不错,张海入行时,正值成都驾培行业的黄金时代。学员多、收入高,他经常早上6点出门,晚上10点才能回家。虽然这样的好日子,只持续了两年,但张海没有再跳槽。肩负养家责任的他认为,稳定,要比自由重要。

  8年后,他从小张混成了“海哥”,大名反倒被人忘了。

  4月的成都,笼罩在和季节不匹配的高温里。来到和海哥见面的练车场,我没有见到想象中汗流浃背、尘土飞扬的场面。练车场藏在绕城高速桥下,自带遮阳板和穿堂风。当初想到在这里开辟练车场地的人,真是个天才。

  海哥曾是我的师傅。跟海哥学车是在2015年,那时候的练车场里,一个教练带五六个学员甚至更多,是常见的场景。所有学员排队摸车,一天能练一个小时就不错了。但这样的景象,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桥洞里,贴着不同驾校牌子的教练车,有近百辆,一半以上闲置着。少数还能招到学员的教练,都是一人一车、一对一教学,相比当年,冷清不少。

  我问起几个相熟的教练,海哥说:“不在了,早就改行了。”海哥的教练朋友,仍留在驾培行业的,不足三成。不过,那些离开了这个行业的教练们大多还干着和车相关的活,比如,开网约车。海哥的搭档老熊,转行开旅游车去了,这次,他没瞄准风口,赶上疫情,生意也很寡淡。

  2

  老教练逐渐消失,但教练数量有增无减。2016年,国家取消了驾校教练从业资格证,降低了教练的入职门槛。“以前为了入行,辛苦考证,现在只能留个纪念”。

  老教练改行,原因无非两点:人难收,钱难挣。教练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招生。没有生源,就没有收入。相比几年前,教练们的收入缩水严重。“如果你没有一个给力的团队支持,每月能拿到一万元就算可以了,少的只有五六千。”海哥说, “如果你要还房贷、养娃,在成都,一万元真算不上高工资。”

  海嫂之前在家带娃,孩子上小学后,她也曾尝试出来上班。她在城南找了一份工作,每天早上,坐海哥的车先到驾校,再打车去公司。上了一年班,来回奔波,收入也不高,海嫂只好放弃。

  去年8月,海哥的二女儿出生了,两朵姐妹花,让他的压力陡然增大。

  海哥说,他的招新渠道,主要来自口碑,老学员介绍新学员。虽然行业膨胀,竞争激烈,但因为入行早,有一定口碑积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并不太操心生源。但平台经济、团购、短视频的兴起,正在打破这一良性循环,给他带来日益强烈的焦虑感。

  “以前,学员来报名,开口就是某某介绍的,报名就交钱,大家都撇脱(四川话,干净利落的意思)。而来自网络平台的学员,相比口碑,他们对价格更敏感。”自动挡3500元,手动挡3300元,这是海哥对外的报价,但他也承认:“这是有议价空间的,可以谈,价格报死了,可能就真死了。”

  他算过,像他这样单打独斗的教练,如果走平台推广、团购的路子,几乎赚不到钱。一是没有先发优势,没有品牌、曝光、流量;二是平台佣金、推广费用,都不是小数;三是做不起量,做不到薄利多销。

  如果自己做推广,则需要专业团队,拍摄、剪辑……这都是他不擅长也无力承担的。身边有朋友在平台搞活动、做推广,生源没增加反倒亏钱的案例,他也见过不少。“所以我也不敢冒进了。”

  负担不起大平台的推广费用,海哥退而求其次,曾与两家本地小平台合作。第一家没什么效果,第二家还没开动,平台就垮了。他很庆幸,“幸亏我们还没交钱”。

  3

  这几年,海哥深刻地理解了“卷”字的含义。和同行卷、和平台卷、和大趋势卷,内卷、外卷、花样卷。而疫情的反复,让他卷得更加具体。一有风吹草动,一天可能就一两个学员,甚至没有。上一波疫情,场地直接关了10天。

  春夏两季,是学车的旺季,春季天气凉爽,夏季学生放假。但对海哥来说,今年,他还没见到第一个旺季的到来。

  每天早上7点,海哥就到训练场了。最近生意冷清,偶尔还被学员放鸽子。对此,他并不急躁,至少从表面上看是这样。他T恤上的图案,是一座菩萨像,似乎是提醒自己:戒急用忍,人生无非一场修炼。

  没学员练车的时候,海哥就提前下班,回家带娃。海哥说,他在驾校当老师,回家当学生,“老师对家长的要求太多了”,辅导作业、做手工……他觉得,这比教车还累人,但父亲的身份,不允许他躺平。“孩子在长大,大人也是”,他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未来仍有转机。

  2015年我学车时,听海哥讲过一句话:“汽车是你的另一双腿,有了这双腿,你就可以去更远的地方。”但对常年在练车场兜兜转转的教练来说,它更像一具枷锁。

  海哥还说,春天是最适合学车的季节。除此之外,还有夏天、秋天和冬天。只要你想来,他都在桥洞下,等你。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