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没有“雪糕刺客”?
- 来源:电脑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校园,“雪糕刺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7-27 15:49
定价2~5元的雪糕是大学生最爱
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大学生群体在拉动学校消费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学生需求是学校超市售卖各种产品的风向标;另一方面,学生在消费态势上折射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学校的治理、管理面貌。
电脑报在调查时联系到一位在一所高校三个校区内已开设六家小型超市的业务主管刘小刚。据了解,该超市于2003年开始设立,至今已19个年头。超市大多设立在教学楼、寝室、图书馆附近,与学生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超市售有零食、面包、日用品、文具等各种品类。
谈到“雪糕刺客”时,小刚说道:“目前不会考虑采购‘贵价’雪糕,我们在进货时一般都会考虑比较热销的,比如巧乐兹、糯米糍、小布丁以及如和路雪、伊利、蒙牛、奥雪、八喜等大类中最便宜的。此外,最重要的还是学生的需求。”
该超市的管理及进货大多由学生自主完成,据小刚所说:“我们是办有营业执照的,物价不受学校管控,但会根据市场做调整。换句话说,我们的价格是非常亲民的,平时也不会出现投诉等问题。比如,雪糕最贵的是12元一支的梦龙,但进货量很少。“
电脑报在该校另一处超市里发现,售卖的多是可爱多、旋顶杯、巧乐兹、冰工厂等单价在2元到5元之间的雪糕,且冰柜上都有明确的标价。
权益在左,“质价比”在右
校园群体的消费观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现实问题,一些人在面对自身权益受损时,或许只有承认自己是“大怨种”,或者安慰自己是“花钱买教训”。
比如在四川某大学上学的廖雪怡,前几天因考完试准备去超市消费一番,“雪糕没有标价,我以为很便宜,看过那么多‘雪糕刺客’图鉴,却还是‘遇刺’了。”
诚然,这一类学生群体确实存在,但电脑报在调查时发现,大多数高校学生会格外注重自我权益的保护,尤其是在食品消费上。
比如在拥有11万粉丝的某知名校园博主处,就发现大量关于该校学生对食品消费的权益保护的诉求,其中就有“4个油桃30多元”,网友戏称堪比王母娘娘的蟠桃。在该博主的微博下,还有学生不时地分享自己的“维权”经历,大多是“外卖”“变质食品”“过期食品”等维权成功的案例。
不难看出,在网络信息透明、公开的大环境下,在 12315、黑猫投诉等消费投诉渠道便民化的现实境况下,对“网生一代”的大学生来说,紧紧围绕自己为动机的消费观让“质价比”消费特点更加凸显,任何对自己不利的消费都会去找合理的维权方式。此外,学校始终将学生群体利益放在首位,学生可通过学校教师及相关部门进行维权,处理方式也更容易。
新锐消费观“出圈”?
消费的是食品,而不是所谓的艺术品。
“没有明码标价”尚处于日常消费的灰色地带,更多地还是需要共识的推动。
据调查,现代消费群体倾向多元化、理智化,就如此前6·18期间天猫于5月26日推出的88VIP不参与手机、空调类的优惠时,消费者们“群起而攻之”,迫使天猫于第二日更改了相关政策。因此,现在的年轻一代群体并不是“待哺”的羔羊,而是处处为自己着想的 “利益”保卫者。
此外,“雪糕刺客”的定义难免会让人跳入一种所谓的“消费主义陷阱”里面。如在一些特定的场合里,雪糕有了附加价值,从而助长了其“尴尬”而又“流行” 的局面。如某大学的杨青表示:“如果我女朋友需要,我愿意给她买贵的。但她不会选择贵的。”
可见,“雪糕刺客”的“高价”,除开那些所谓的很 “高端”的成分之外,还有许多附加价值的助力。但附加价值是否能够实现,依然要打上一个问号。
此前有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存在超前消费的习惯,但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且重心主要在学习上,因此对“雪糕刺客”并不感冒。对大学生群体而言,自己权益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才是最值得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