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内外,同样精彩

  • 来源:摄影世界
  • 关键字:镜头,冬奥会,北京
  • 发布时间:2022-08-14 21:38

  2022 年2 月20 日,在北京首都体育馆的媒体工作间,我将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表演滑的最后一张发稿照片成功上传后,长长舒了一口气,我的第一次冬奥会报道任务顺利完成了。

  这次北京冬奥会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肆虐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一次体育盛会,也是新华社首次以IOPP( 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编者注) 成员身份参加的冬奥会,同时也是我第一次作为前方记者参与报道奥运会。我的拍摄主项是花样滑冰,从2 月4 日首场比赛开始到2 月20 日表演滑压轴登场,正好和整个冬奥会开闭幕式同步。在这里,我见证了隋文静、韩聪夺金后五星红旗在冰面上飘扬;中国队团体和冰舞项目取得历史最佳成绩;还有羽生结弦没能完成的阿克塞尔四周跳;俄罗斯花滑“三套娃”场上场下的悲喜故事…… 竞技体育的魅力,在汗水与泪水间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切都将长留在我的记忆中,同时也都记录进我的镜头里。摄影,就这样将瞬间定格成永恒。

  摄影成为我的工作,并不是顺理成章的事,反而颇有些意外。中学在理科班的我因为小语种单招进入外语院校学习德语,大学毕业时参加新华社校园招聘,在唯二招德语毕业生的部门中选择了摄影部,几乎从没接触过摄影的我就此和摄影结缘。

  感谢新华社摄影部对新人的培养机制,入社后不久,我就和同时入社的同事们一起被派往国内各分社实习,我背着相机一路向西,走上青藏高原,在青海分社做起见习摄影记者。这一年,从青海湖畔到三江源头,从河湟谷地到可可西里,伴着一张张照片一条条稿件,我完成了从大学毕业生到新华摄影人的角色转变,也对新闻摄影有了初步的认识。新闻与摄影是一种奇妙的结合,随着相机快门的开合,新闻现场被忠实记录。摄影有新闻作灵魂,具有了更恒久的价值;新闻插上摄影的翅膀,能更灵动地飞进读者心里。

  结束分社实习回到摄影部,我的工作主要是做图片编辑,编发来自各地的海量新闻照片,从那时直到现在,这也是我绝大多数时间的主要工作。从相机镜头中跳出来,坐在电脑前用编辑的眼光去看照片,让我对新闻摄影有了更多的思考。对于新闻摄影来说,无论是所谓的硬新闻,还是软新闻,新闻永远是第一位的,摄影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怎样才算一张好照片?面对这个问题每个图片编辑都有自己的答案。我在工作中判断一张好照片的标准是:能否一眼就看懂它所表达的新闻事件。“一图胜千言”说的就是图片在报道新闻时的直观性,摄影记者既要在画面中纳入更多的现场信息,又要力求构图干净整洁,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这需要在日积月累的拍摄中去体验和积累。这个标准既是我编发稿件时的一个原则,也是我自己采访拍摄时努力追求的目标。

  由于所学是德语专业,2011 年我赴柏林分社担任摄影记者,这是一段难得的经历。驻外工作经常要和外国同行同台竞技,尤其是路透、美联、法新等国际性通讯社的摄影记者,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摄影记者的专业性。每一次采访拍摄,他们都会早早来到现场,带齐各种镜头和发稿用的电脑,即使面对政府新闻发布会或国会会议这种几乎千篇一律的活动,也会在各种角度尝试拍摄不同的画面,并且全部都是现场拍摄现场发稿。发稿时效性对通讯社记者来说至关重要,带着电脑现场发稿,是我从那时起一直保留到现在的采访习惯。

  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在国内采访时会有不少便利条件,但在国外这一优势不复存在,只能自己努力去争取,我两次采访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柏林电影节的经历就很能说明问题。第一次,红毯和拍照环节新闻官分配给新华社的位置都是最后一排,有些热门场次我还要带着梯子才能完成拍摄,新闻官说这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为了后续采访能有更好的位置和拍摄机会,无论是否有中国电影或世界知名影星参加,我都会在我的位置上拍好每一场活动,并把发稿链接尤其是外媒采用的我的照片通过电子邮件发给新闻官,向他展示新华社报道的全面性和影响力。付出终有回报,在电影节后半程,新闻官给了我多个特殊奖项颁奖典礼的采访证件,闭幕式上也有了更好的拍摄位置。第二次,在柏林电影节开幕前,新闻官主动发邮件告诉我,红毯和拍照环节新华社的位置都成了第一排,并且给了我电影节所有活动的采访证件,享受和其他国际性通讯社一样的待遇。就像新华社在北京冬季奥运会上的IOPP(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身份,代表着更多、更好、更特殊的摄影位置。从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新华社第一次派出报道团开始,一代代新华摄影人为此努力了整整 37 年,终于在2021 年东京奥运会上正式成为IOPP 的一员,奥林匹克全球影像传播中有了更多的中国视角和东方思维。这一切都要靠实力说话。

  如今,融合报道发展迅猛,传统的图片新闻受到一定冲击。但无论是短视频,还是动图、海报、插画等形式,照片都是非常重要的素材。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方面,照片所具有的直观性优势从未改变,所以我坚信新闻摄影的未来依然充满希望。无论是作为摄影记者,端着相机透过镜头抓取新闻瞬间,还是作为图片编辑,将一张张照片串联成篇,编发图片新闻,不同角色,不同职责,不同站位,不同角度,都能体会到同样的精彩。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