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 X-SPACE×玛格南北京开展 每一个展览都是一次重新连接

  • 来源:摄影之友
  • 关键字:展览,关键,判断
  • 发布时间:2022-08-18 14:24

  “reconnect / 再次连接” 是一个由富士 X-SPACE 发起并与玛格南图片社合作,共同策划的拍摄、展览项目,策展人由来自英国的菲利浦·埃贝林( Philipp Ebeling)担纲,参展艺术家为奥利维娅·亚瑟(Olivia Arthur) 和冯立。前者来自伦敦,后者来自成都,两人同时使用富士提供的中画幅数码相机拍摄,前期拍摄准备了近一年。展览计划在上海和北京两地举办,但由于多重原因,导致 3 月底开幕的展览,一直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暂停,直到 6 月解封之后才得以重启。而北京的展览计划在今年的 8 月 19 日开展,同样充满着未知。或许,“上海展”就是一次预演和彩排,期待它在“北京展”的时候进一步完善和升级。虽然,“ reconnect / 再次连接”在上海富士 X-SPACE 的展览没有顺利开展,我们都是在网上、在云端去了解并跟它建立“连接”,但是,作为连接载体的展览的关键在于,在哪里连接?如何连接?有没有必要连接?以及,连接之后的结果如何(有效性)?

  对于策展人而言,“reconnect / 再次连接”这个展览中有一个关键的判断,那就是如何将这两个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有机地整合在一个空间场域当中。是做成双个展,让他们各跳各的舞、各唱各的调?还是做成一个让两位艺术家形成彼此交叉共生关系的“策展作品”?最终,策展人菲利普选择了后者。应该说,这个判断是基于两人创作之间充满互补和挑战关系所形成的结果所做出的。它既考验着策展人的勇气和判断,也隐含着策展人的雄心。用菲利浦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希望把展览做成一场‘旅行’,通过不同的作品创建新的连接,从而激发观众产生不同的想法。”

  如果说奥利维娅的作品透露着一种冷静、抽象、深沉、古典性和高级感的话,那么冯立的作品所显露的凭借超凡直觉拍摄出的荒诞气质,似乎显得更接地气。他的作品看起来十分平常、轻松,仿佛充满着随意性、偶然性,但其图像却时刻存在着一种含混性、惊人性、魔幻性和神秘感,它与这个展览所在的城市 ——上海,形成了一种嵌套关系和视觉上的呼应。而奥利维娅的作品仿佛像一根钢针一样,直接插入一团质地柔软且松散的五彩棉花之中,并试图给含混带来规制,并且带来新的讯息——触碰、连接、科技、身体性、仿真性,以及他们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奥利维娅看来,科技是改变一切的动力,虽然它也有自身的局限。而在冯立眼中,科技带来更多的是超越的体验, 作为科技的消费者,见招拆招即可。冯立与奥利维娅的共通之处在于,他们都关心人本身,并且都希望用一种感性的方式去表达。奥利维娅特别关心科技如何参与并帮助、改造我们的身体,以及我们的身体如何体现出更强大的适应性。冯立则更关心如何在共同的时空中找到个体的存在方式,科技像一只无形的手,帮我们建立一种新的生活与交往关系的同时,也对我们进行监控和操纵。因此他拍出来的人的状态与以往相比更加显露出一种脆弱感、不安感、错乱感和无力感。

  看了冯立的照片这么多年,始终能感受到有一种神秘主义色彩,他仿佛被某种能量附体,总能使图像与现实形成隐喻的关联。无论是平行世界也好,量子纠缠也罢,冯立更希望通过感性的角度剖析和认识自我。我非常好奇他为什么总能拍出画面惊人的照片?于是,我们就去探究这些照片背后的底层逻辑在哪里。

  冯立回忆童年的生活时曾说道:我从小就在医院的环境里面长大。小时候我们就在一个院子里面,吃饭的时候旁边就是医院的住院大楼。我记得很清楚,靠近我们院子的那个窗户,从一楼到四楼都是手术室,你每天都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小孩儿降临的第一声哭泣,也有做手术时那种痛不欲生的声音,还有病人死掉之后亲属发出哭天抢地的声音...... 从小都在我的生活当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植入在我的脑子里面。

  恰恰是这种特殊的童年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的潜移默化影响,对他的摄影而言有种“刀下阅人,灯下阅鬼,镜中阅世” 的况味。在这种生与死高度密集的空间中,生死往往在一瞬间同时发生,冯立将这种巨大张力所形成的直觉转移到对摄影拍摄的瞬间判断上,我想这就是他的摄影才能,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而他经常使用闪光灯爆闪被拍者的拍摄方式,不仅增加了现实中的戏剧性和荒诞感,更模糊了黑夜与白日(阴与阳)的时空界限。闪光灯作为手术室内无影灯的一个隐喻,也投射出当代社会的“病兆”与异化症候。当然,在并非摄影科班出身的他看来,大白天用闪光灯,是为了把照片“拍实”。

  而有着数学背景的奥利维娅,用一组简化至黑白的深沉影像,强化其创作背后的反思性和学术研究特质。在她看来:数学是一种求证和证明,而摄影是在探索未知;数学倾向答案,而摄影更像是发问。

  无论在她之前的影集《吉达日记》(Jeddah Diary) 还是《陌生人》(Stranger) 中,都有所体现。在写这篇展评的时候,我收到冯立寄来的新书《晚安,冯立》(Good Ninght Fengli) ,这是一部集合了他过去十几年创作的黑白摄影集。整本书非常简洁“干净”,没有任何多余文字,全凭图像内在的叙事逻辑铺陈开来,依旧荒诞、惊人。可以说,这次富士的项目,冯立延续了他的个人风格,只不过转换成了彩色图像和画幅比例。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他之前的《白夜》系列也是彩色的。重要的是,冯立的照片中充斥着现实的“飞白”,在这些由“飞白”建构的视觉缝隙中,隐藏着另一个冯立以及另一个时空。隐藏着一个有着学习过中医背景的冯立;隐藏着一个爱玩射箭、滑板,养了五只猫和一头猪的冯立;隐藏着一个不出所料二十年后行将成为“老顽童”的冯立。

  在大多数情况下,摄影的间接性往往会导致照片很难传递情感(有限性),但奥利维娅却有着巨大的“雄心”,她希望通过作品让观者真实地、直接地去感受某样东西。因此,在上海的展览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部分,至少在展览现场的图片中看起来很酷很疗愈。那就是,奥利维娅制作了一些陶土作品,她邀请了三十位家人和朋友参与了制作,希望观众能够通过触碰感受到千里之外的“连接”。

  在奥利维娅看来:

  我曾拍摄过亲密关系和孤独感,并寻找那种在自己的皮肤中感到舒适的特殊感觉。 亲密关系、彼此亲近以及像握手这样的人类接触的基本形式,是过去两年里许多人的生活中所缺少的东西。我决定扩展我所做的关于人类身体和科学技术结合的命题,以探索我们如何使用技术来帮助我们重新联系,即使在遥远的距离上也能感觉到身体的亲近,并使其与技术的互动具有实际触碰的感觉。

  是啊,一晃过去两年了。现实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我非常期待能在“reconnect / 再次连接”北京的展览中亲自体验一下这件作品,或许它能带给我们一丝心灵的慰藉。

  很多时候,展览提供的恰恰是艺术家、作品、空间和观众的连接,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出新的意义和可能。在过去的两年中,作为策展人,我们都有可能会遭遇到策划了一个“没有观众的展览”的情况,但这丝毫不能左右我们持续的反思和创造。我想“reconnect / 再次连接”这个展览不仅是一次与二位摄影师个体生命经验有关的创作成果的呈现,更是当下为大家提供的难得的自我反思机会所形成的一次重新出发。

  始于2020年的这场新冠疫情,带来了一次波及全球各领域的“大洗牌”,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小到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在洗牌的过程中受到冲击和影响。当旧的全球化已经瓦解,新的全球化尚未到来时,似乎我们就被困在这个中间的“混沌期”。因此,如何反思过去,如何面对眼下的这一特殊阶段,如何迎接未来新格局的到来,则成为“reconnect / 再次连接” 这个展览主题由来的大背景。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展览既连接着两位摄影师的过去,也连接着他们各自在当下的反思,更连接着他们的未来。我想,面对未来,我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我知道它一定不是什么。那就是:我们过去的经验和判断可能都将成为未来规避的对象。也许只有跳出我们原有的思维框架和模式,才能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重新连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