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端大事不糊涂

  • 来源:国企管理
  • 关键字:争议,排列,名利
  • 发布时间:2022-09-25 17:16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县(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北宋初年官至宰相。

  作为辅佐宋太宗、宋真宗的两朝元老,吕端从一名州县官吏做起,入朝为官后先后任户部郎中、大理少卿、枢密直学士、参知政事等要职,至道元年(995年),正式拜相。这样一位两朝重臣,怎么会给人留下“糊涂” 的印象呢?

  甘居寇准之后

  任职宰相后,他为政识得大体,居高而不自恃,善于放权让位。

  当时与吕端同朝共事的还有一位名臣——时任参知政事的寇准。为充分发挥寇准的才能,吕端先上奏将参知政事和宰相一起登政事堂,后主动奏请皇帝将相位让给了寇准。吕端自己又做了参知政事,后来寇准也做了参知政事,按理说吕端在前,寇准在后,其名次排列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可是,吕端偏偏奏明皇帝要求把自己列在寇准之后,并得到了恩准。

  吕端不计名利地位,遇事顾全大局,处事以清廉简洁为原则,在当时传为佳话。

  视流言如风波

  虽然多次被排斥降职,但吕端从不把个人得失放在心上。

  有一次,朝中有位从掌管枢密改任御史中丞的大臣,怀疑是吕端打压自己。因此,他经常弹劾告病超过一年还享受官俸的官员,又交结一些官吏指责朝堂官吏的过失,想以此来中伤吕端。

  事情传到吕端耳中后,他却不以为然,说道:“吾直道而行,无所愧畏,风波之言不足虑。”最终,既没有去向皇帝澄清此事,也没有伺机报复。

  被人陷害,既不澄清也不报复,也被他人认为吕端“糊涂”。殊不知,这正是因为他心胸豁达,身处乱局而保持清醒,才能做到如此。

  终结宫廷政变

  公元997 年,宋太宗病危。由于在宋太祖与宋太宗皇位交替过程中,曾出现了“烛影斧声”的千古疑案。为防不测,在太宗病危的敏感时期,吕端每天都陪着太子到太宗的床前探望。当时,一位得宠宦官担心太子继位后对自己不利,就串通皇后,暗中勾结众人,预谋一场宫廷政变。

  待到太宗驾崩后,皇后让这位宦官告知吕端。吕端料到有变,抽身出阁,反手将其锁在画阁中,并派人予以看守。之后,他立即从中书省来到万岁殿,以太宗的遗愿说服皇后、化解危机,终于拥立太子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

  宋真宗继位后,第一次登殿时,垂帘接见群臣。率众臣前来觐见的吕端,站在殿下不拜。直到侍臣卷帘后,确认是赵恒,他才率群臣拜呼“万岁”,确保了政权的稳固。

  点评:明代思想家李贽曾自题联语:“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对小事豁达、对大事严谨,灵活变通,这也是当代管理者可学习借鉴的处世之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