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城市低碳转型的新路径

  • 来源:今日中国
  • 关键字:工矿,城市,低碳
  • 发布时间:2022-09-25 18:57

  地处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蜂腰的甘肃省金昌市,是一座缘矿兴企、因企设市的资源型工矿城市,由于镍储量巨大,有“中国镍都”之称。曾经工厂 、矿山是这座城市的骨骼和脉搏,风沙、尾气是这座城市的面貌和气味。

  近年来,随着中国“双碳”战略的实施,金昌市依托境内富集的矿产资源、丰富的风光资源以及完备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产业,探索出一条工矿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新路径,成为全国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之一。

  发现一块石,建起一座城

  在龙首山脉北坡,坐落着由金川露天矿老坑改建的金川国家矿山公园,60年前,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坑式采矿场,也是金昌人淘出第一桶“镍”的地方,中国镍工业基地起步于此。

  1958年,地质工作者在甘肃永昌县白家嘴子发现了一块小小的孔雀石,经检验,这块矿石镍的含量为 0.9%。沿石索矿,他们发现了位居世界同类矿床第三位的特大型硫化铜镍矿床,从此中国镍工业扬帆起航。

  随后,开采和开发该镍矿的金川集团成立。19 68年,铂、钯、金、银、锇、钌、铑、铱等稀有贵金属从金川镍矿中被提取,奠定了中国镍工业的坚实基础。1981年,为了适应金昌镍基地不断发展的需求,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金昌市。

  金昌市的制造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造业31 个大类中占了18个,占比达58%,工业体系完备。高能耗、重污染的传统资源型工矿城市如何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是金昌市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的方向。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旨在锚定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新能源产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金昌抢抓政策机遇,把新能源作为绿色可持续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和培育新支柱产业的关键。

  金昌境内荒漠土地面积较大,风光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2981.6小时、辐射总量每平方米6200兆焦,风电规划区域70米高度实测年平均风速每秒5.8米以上,可开发风光电规模1500万千瓦以上。

  金昌资源富集,镍储量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铜、钴矿产储量居中国第二,与镍铜伴生的铂族贵金属储量居中国之首。镍钴锰氢氧化物被业内称为锂电池用三元前驱体,是锂电池正极必不可少的材料。发展了60多年的金川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已具备年产镍20万吨、铜 100万吨、钴1万吨、铂族金属6000公斤的能力,有发展新能源及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天然优势。

  追风逐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金昌这座年轻的城市早在10年前就开始布局新能源电力系统,2013年就已建成当时中国单体最大的光伏电站,累计发电20亿千瓦时。随着三峡新能源、中广核等20 多家企业的入驻,金昌市逐渐建成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已建成新能源装机281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61.01%。新能源已成为金昌电网第一大电源。凭借丰富的风光资源和网架区位优势,这里有很多中国之最,也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贡献着“金昌经验”。

  在金昌西坡光伏产业园区,有中国规模最大的自适应跟踪光伏电站,利用企业独创的自适应跟踪方法,这里的光伏发电板可实现自动“追日”。“我们这里的光伏板架设着21000组斜单轴自适应光伏支架,配套有对日跟踪系统。”该项目负责人宋君指着安装在支架两侧的感光板说,“不需外部电源,通过感光板就可实现全天对日跟踪,达到最大化利用光照资源的目的,发电量比同规模固定式电站高出25%。”

  2022年6月15日,中国首套全功能光伏电站全景监控系统在华能金川区西坡二期50兆瓦光伏电站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依托智能诊断和数字化平台,可24小时不间断监测风电、光伏机组的运行状态,如遇突发故障可达到毫秒级响应,有效保障电网运行安全稳定。华能金昌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波介绍说:“安全是电网发展的前提,通过全景监控系统,我们对光伏电站的紧急控制不再是简单的切断,而是在快速评估自身‘健康状态’的基础上,做到精准柔性控制,实现紧急控制的 ‘无级变速’。在未来新能源发展中,该系统具备显著的前瞻性和示范性。”

  打造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

  “今年的生产任务已被满额预订,再有订单也消化不完了”。这是甘肃金拓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宋飞林遇到的“幸福烦恼”。“目前公司全线开工,日产锂电池25万只,订单已排到了10月份。”

  2020年成立的金拓公司位于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区域聚集了锂电池原材料生产企业33家。成片的钢结构标准化厂房整齐地排列在金拓厂区内,走进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自动化生产线满荷运行,技术工人在熟练地操作控制面板。经过合浆、涂布、制片、卷绕等 12道工序,一节节锂电池源源不断地生产下线,这是一家制造新能源电池的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21中国锂电产业发展指数白皮书》指出,中国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消费市场,2021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达到 545吉瓦时,其中,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约324吉瓦时,约占全球市场的59.4%。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潜能巨大,需求空间广阔。据金昌市市长王方太介绍,多年来,金昌市持续培育壮大新能源电池产业,不断拓展产业链,金昌的新能源产业“底气”十足。当地规划建设的2000亩锂电产业园,已形成系列电池材料关键产品生产能力。目前,生产新能源电池所需要的镍、铜、钴等原材料65%以上可在金昌本地生产和供应,预计年底供给率将提升到 82%以上,产业体系逐步建立。

  “制作新能源电池需要用到36种主要材料,金昌就具备了20多种。比如金川集团生产的铜箔,在其他地方,至少需要价值300万元人民币的库存备用,但在金昌,上午下一个订单,下午铜箔就能送到生产线,省去许多周转资金。”在新能源电池行业打拼了10多年的宋飞林感慨道,“我跑过很多城市,像金昌这样可以‘就地取材’拓展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地方,在国内独一无二。”

  据介绍,金川公司之前需要额外花钱处置的废矿、废渣、废气等,恰好是生产锂电池的主要原材料,这不仅杜绝了传统工业污染,也实现绿色循环生产。上游原材料供货充足,下游市场端需求旺盛,金昌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上的企业纷纷按下扩产快进键。

  目前,金拓公司的二期生产车间8吉瓦时磷酸铁锂方形储能动力电池项目已经投建,预计11月底可达到生产条件。“这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甘肃省首家风光电储能电池的生产基地,可以充分发挥‘源网荷储’方面的功效,有效解决错峰用电的供需矛盾,预估工业产值可达120亿元。”政策机遇、行业风口及本地产业基础完善,多重利好因素叠加,让宋飞林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2021年,金昌市打造了包括粉末冶金、铜材精深加工、贵金属深加工、钛材料深加工等新能源产业链项目21 个,总投资达192.8亿元。2022年4月7日,金昌市举办新能源电池产业招商引资推介暨项目签约大会,共签约44个项目,签约总额456.8亿元,集成推进千亿级园区建设。

  科技助力低碳,吸引青年人才回流

  26岁的赵先宏是典型的“镍三代”,在兰州打拼了3 年后,他选择回乡,现在是金川集团三矿区的一名工人。他的祖父曾在20世纪60年代初响应国家号召,从山东移居金昌,参与支援大西北建设,是第一代金川人。

  “金昌是建在戈壁滩上的工矿城市,很多金昌人儿时的记忆就是‘烟囱多,绿树少,风吼尘遮日,风吹石头跑’。”赵先宏清楚地记得每天在布满刺鼻蒸气的车间工作的祖父和父亲,时常嘱咐他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考走就别回来了”。

  如今的金昌已经大变样,林草资源总面积占金昌市国土面积的61.4%,森林覆盖率为10.6%,草原植被盖度为32.6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五年保持在300天以上。

  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327.6亿元,比2016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7.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2.55万元,年均增长6.55%。

  面对最早的老矿坑,即便是常在井下作业的赵先宏也不禁感叹:很难想象,第一代金川人付出了怎样的艰辛。“现在,我们的作业环境可是翻天覆地大变样了。像矿车放矿、拉运、卸矿等工作都是通过‘5G+无人驾驶电机车’来完成的,我们只需要在集控室输入配矿指令就行,这类操作还延伸到了千米井下,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科技创新也让我们的井下作业更安全、更环保了。”他说。

  工矿之都转型能源新城,绿水青山的好日子让“考走”的金昌青年选择回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