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营销翻车事件层出不穷,我觉得这些翻车实在是匪夷所思,按说这种低级错误本不该犯的,但,事情就这么发生了。那么企业到底如何避免营销事故,降低翻车风险呢?最现实的做法是高举常识,重申底线。所以我在这里再列举一遍企业在营销中常见的大坑,千万不要踩!
1.永远不要蹭社会重大事件热点,尤其是涉及自然灾害、人员伤亡的很多企业追热点追魔怔了,碰上任何热点事件,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发张海报再说,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去年河南暴雨、今年东航空难,都有房地产楼盘因为发热点海报翻车,招致社会舆论的一致谴责。
当社会重大事件发生,面对灾害和伤亡,公众的情绪是悲伤的,或者是愤怒的。这时企业追热点带上商业意图,无疑会引发公众反感。
其实追一个热点,企业并不能从中获得多少收益,而要面对的风险则是成倍增加。所以面对重大事件,企业要做就做纯公益,只捐款,不宣传。
2.别碰政治、种族、宗教话题,使用具有民族、国家象征的文化符号时务必慎重
这是雷区,一旦翻车就不只是公众谴责那么简单了。特别要指出的是具有民族、国家象征的文化符号,如龙、石狮、长城、长江、黄河、日晷等,这些符号承载着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认同感,不要有任何矮化、丑化、歪曲。
有不少反面案例,比如一个油漆品牌的广告,由于油漆太滑,一个古典亭子立柱上的盘龙掉了下来;一个越野车广告,石狮子向其低头敬礼;一个运动品牌广告,伟大的篮球运动员打败恶龙、太极老头、飞天造型少女……这些广告都招致批评和抵制。
3.不要让你的客户觉得反感
大卫·奥格威说过:不要设计那些你甚至不愿你家人看到的广告。那么,你写的广告文案你愿意读给你的爸妈、子女听吗?
4.焦虑营销要适度
在广告内容中使用恐惧诉求,一些触目惊心的文字、图片、数据虽然视觉效果、传播效果惊人,但是消费者内心实际上是抗拒的。恐惧诉求只适合公益广告,不适合商业广告。焦虑营销要适度。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年代,很多人的品牌观念已经歪曲了。以为品牌只要有知名度,营销能吸引注意力就行。殊不知,尽管消费者在谈论你,但实际上他们却不会选择你。
小丰老师有一个非常精彩的理论叫“人性B 面营销论”,人性分A、B 面, A 面是阳光面,B 面是阴暗面,品牌要讲A 面,销售才适合讲B 面,B 面不适合放在阳光下面、公共场合大声讲。品牌是让消费者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个样子,这才是品牌存在的意义。
5.忌抄袭,不要心存侥幸,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企业不要有侥幸心理,以为原创者发现不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你抄袭的作品一旦上传到网上,它就会长久存在。
今天没被发现,不代表明天不会被发现。林肯说过:“你可能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时候欺骗某些人,但你却不能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人。”
6.忌版权意识淡薄,尤其是图片和字体
版权意识这个事说了很多年了,因为图片和字体侵权被告上法庭的企业简直多如牛毛,所以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设计师入职第一件事应当培训图片和字体版权;企业相关负责人拿到设计好的画面成品时,一定要追问一句:“图片和字体有版权吗?” 除了图片和字体版权,人物肖像权、著作权这些也要重视。
7.忌歧视特定用户群体,戒制造性别对立,勿在广告内容中伤害动物你的目标群体是什么样的人,就针对他们做营销。不要拿特定目标群体说事,不要歧视。
2021 年,绝大部分营销翻车事件,都是涉及性别对立、价值观冲突。很多营销人把这个当成流量密码,但是黑红不是红,是黑。
你要在广告中赞美女性,不必贬低男性;赞美男性,不必贬低女性;捧年轻人,不必踩中年人;讴歌职业女性,不必贬低全职妈妈;你要卖理财产品,不必嘲讽穷人;强调美丽重要,不必贬低长相一般的人;卖瘦身产品,不必嘲讽身材胖的人。少一些二极管思维。
8.忌爹味,不要居高临下教育消费者应该如何生活
消费者需要的是理解和认同,而不是被教育。说到底,你只是在卖东西,不要把自己整出优越感。
9.危机公关不要试图辩解,不要恃强凌弱,不要傲慢自大
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在《弱传播》一书中强调过,舆论的世界里,弱者天然占据优势。强者要在舆论世界里获得优势,就必须以弱者的身份或姿态,想方设法与弱者相连接。当一个企业与个体的员工或用户产生冲突,引发舆论关注时,公众情绪天然是同情弱者一方的。
企业不要试图争辩,不要试图压制个体发声。哪怕企业占理,也不要逞强,因为公众是情绪化的,而不是理性的。
每次有企业爆出翻车事件,总会有不少人自作聪明给企业出危机公关高招,尤其还企图利用舆论,化危机为营销良机。这些人实际上只是在暴露自己的无知罢了。
危机公关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做错了就老老实实道歉,默默改正,等待时间冲淡舆论的热度。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但网民却是健忘的,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就会被别的热点吸引走。
10.不要把广告法不当回事,新人入职培训建议先培训广告法
2015 年新广告法修订颁布的时候,当时我所在的公司专门邀请了工商局广告科的负责人来开讲座,进行科普和讲解。当时我还在业务部门负责酒水类客户,还专门问了几个关于酒水广告的问题。
像酒水广告中不能出现饮酒动作(酒不能沾唇)这种基本常识,在 2021 年竟然还有国际酒水大牌会踩坑被罚款。
其实很多广告常识、营销底线都在广告法中写得清清楚楚,但就是有很多企业、商家一直在犯。建议企业组织营销端口的员工好好学习一下广告法,避免发生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