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 来源:震旦月刊
  • 关键字:意识,了解,生命
  • 发布时间:2022-10-24 14:30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个人的那扇乔哈利之窗中,尽可能打开左下角那块窗格,或许应该更多探索右上角那块隐藏的窗格,公开而诚实的面对自己,而不要装作一个不是自己的人。

  生命就像一个八斗柜

  身份(identity)是个谜样的主题。我老是被自己的照片吓一跳。那不是每天早上镜子里的我,镜中的人看起来更仁慈,而且真的不骗你,要比照片里的白发老先生年轻。

  要像别人看我们那样看自己,并不容易。就算是商业界现在采用的三百六十度评估,虽然听来骇人,顶多也只能透露一个斜角取景的真相。

  有个朋友曾经把自己的生活形容为威灵顿斗柜(Wellington chest),那是堆叠八个抽屉的高脚柜,他说,每个抽屉代表生命的一角,对他的全貌提供不同角度的一瞥。而且,其中有个抽屉是锁上的,外人见不到内容,还有一个抽屉是连自己也打不开的,那就是他的下意识。

  这时候我想起早年在探索社会心理学时学到的 “乔哈利之窗”(Joha r i window),名称来自创造这个图的两位教授名字,乔(Joe)和哈利(Harry)。方形的窗框隔成四个象限或窗格,个别标示为A、B、 C、D。(见左图)

  整扇窗代表的是你这个人:别人看到的你,和你看到的自己。别人从窗子的一侧看你,而你则从窗子的下面看自己。窗格间的分隔很厚,视线无法穿透,因此没有人能看见完整的你。他人所见的你,是A和D两个窗格代表的部分,B和C是看不到的。

  你看到的则是C和D,但是看不到A或B。换句话说,你的D窗格那一面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而C是只有你晓得的,至于B,却是对任何人都不开放。乔和哈利认为,假如你能使D窗格的面积尽量扩大,你就更能成为充分发挥功能的人。

  我不相信会有那种可能。正如莎士比亚说:“一个人在他的时间内扮演多种角色。”不过在当今这个时代,不同的扮相不但是先后演出,也得同时穿插扮演。现在的我不只和年轻的汉迪不一样,换个地方、换个团体,也都不一样。那么我还是不是同一个人? 把观察我的人搞糊涂了不算,是不是连自己也糊涂了?

  前不久,我和太太有机会拜访印度德里一家电话客服中心。他们接听戴尔电脑(Dell)的顾客电话,负责解答疑难问题。

  当时是德里时间的中午,这家中心几乎空无一人,因为戴尔公司所在地还在夜里。中心的主要工作人员都在傍晚抵达,他们会换下印度服装,穿上西式服装,使用英文名字,而且尽自己能力去模仿外国口音说话。公司鼓励员工在闲暇时看美剧,熟悉地道表达,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打电话来的顾客觉得比较容易沟通,说不定还以为自己打电话到当地客服,而非德里。

  我们离开时,心中仍对这个双重生活的要求感到吃惊。究竟这些员工是怎么应付白天是印度人、晚上是外国人的变化?我们俩互相说道,难怪很少人在这里工作超过两三年,即使薪水不错。

  然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在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生活。我不是也一样,在走进某个组织的办公室前,已经换了服装、改变态度,变成家人不知道的汉迪?或多或少,我们全都得向环境看齐。

  诚实面对自己

  实情是,在不同的环境里,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举止,就某方面而言,的确成了不同的人。那些宣称自己不变的人,大概没有把环境的各种可能性考虑进去,或是没有看到他人眼中的自己。

  我常想知道,在战火下或是危急情况中,自己会怎么表现。我应付得了挑战吗?还是应付不来?幸运的是,或者说,很不幸的是,我从来没有受到这类考验。

  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个人的那扇乔哈利之窗中,尽可能打开左下角那块窗格,而且或许稍稍探索右上角那块隐藏的窗格,公开而诚实的面对自己,而不要装作一个不是自己的人。

  有很多年我过得有点虚假,设法要成为不是自己的人。年轻的我有段期间喜欢装做一个爱喝啤酒的外向小伙子,接着是装成石油公司的严厉主管,直到人设崩塌为止;后来,我志在成为领袖,但是说也奇怪,那些追随者不一定愿意按照我带领的方向走。

  容许自己做自己是一大解脱,不过有时候,我还会希望自己能身为很不一样的人,只不过我不再设法使那个不可能的愿望成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