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创新

  从一开始就要做好

  邸若冰从小受到长辈良好言行的耳濡目染,养成了爱学习、爱钻研的优良品质。1999年,邸若冰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在众多单位中,他选择了大唐阳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阳城发电公司”)。

  “看到所有人各司其职、忙碌有序,我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手里有活、肩上有担子的人才是有价值的人,咱一开始就得做好。”回忆起刚入厂时的点点滴滴,邸若冰觉得自己唯一的感受就是充实,而充实正是他选择中国大唐、选择阳城发电公司的初衷。

  邸若冰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当时正值阳城发电公司一期6台35万千瓦机组分部调试的攻坚阶段,面临很多技术上的困难,邸若冰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轴劲儿”,揽下很多活,身兼翻译、调试、维护等数职。

  为了优化控制系统逻辑程序,他查阅设备手册、分析逻辑,蹲点现场,茶饭不思;为使机组协调控制更加优化,他不断调整控制逻辑,独立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和隐患问题,为机组顺利投产和推进设备国产化打下了基础。

  干就干出个名堂来

  邸若冰不断总结和吸取经验,在专业领域飞速成长。2008年,阳城发电公司TSI系统(汽轮机安全监视系统)升级,面对新旧交替、工期紧张、资料短缺等难题,邸若冰对照图纸和设备,对逻辑进行逐一梳理,对照新系统要求进行设计,仅用一周就完成了原计划两周才能完成的改造。

  2011年,邸若冰又担负起阳城发电公司主辅机设备保护逻辑优化的重任,在半年内,他对全部机组保护逻辑进行了全面核查梳理,从电源配置、信号取样、硬件冗余度、保护信号可信度、逻辑可靠性等方面提出近400条优化建议并逐一付诸实施,大大提高了机组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多项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在发电行业面临严峻经营形势的大环境下,邸若冰主动提出修旧利废和技术革新“两条腿”走路的设备管理模式。一方面通过对旧设备、旧备件“修、拼、凑”和寻求备件国产化压降维护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技术革新挖掘设备潜力,先后组织实施了控制系统大屏、旁路控制系统、给水泵保护系统等多个系统优化和国产化改造,为公司节约维修费用1 000余万元。

  在阳城发电公司DEH系统(汽轮机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升级期间,邸若冰对照几百张接线图和上千页接口逻辑进行梳理,独立完成了DEH系统组态、DCS(分布式控制系统)接口逻辑和接线设计工作,改造后机组实现一次并网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原系统。

  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已然让邸若冰成为大家眼中的技术“大咖”。在说到自己的独特“秘方”时,邸若冰说:“既然干了,就要干到极致,就得干出名堂。”

  创新之路没有终点

  此后,邸若冰技术创新的脚步越走越快,路子也越走越宽。他完成的“汽轮机热端/冷端优化方法与应用技术”“火电厂高压变频节能改造”等多个技术创新项目得到行业认可和推广,为企业带来了数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阳城发电公司密集实施超低排放、废水零排放、供热改造、智慧电厂建设等多项技术改造、改进项目,每一次都少不了邸若冰的身影。在他的参与下,各项创新技术方案不断优化,改造成本大幅降低,建设周期进一步缩短,系统自动化水平得到更有效的提高。

  邸若冰严谨、较真的工作作风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带动着身边的同事。每每提及邸若冰,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就连外国技术专家也对他赞不绝口,说:“我们喜欢和他一起工作。”

  “一人进百步,不如百人进一步。”在自己成长的同时,邸若冰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传、帮、带”的作用,为阳城发电公司带出了一批批技术过硬、作风过硬的专业人才。

  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各级技术技能舞台上崭露头角,收获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电力行业优秀技能选手”“三晋英才”“中国大唐技术能手”等诸多荣誉。

  谈及未来,邸若冰说:“创新之路没有终点,只有更高的起点,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奔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