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上真性情“标签”
北宋初期“文坛盟主”欧阳修是个真性情的人,他为人耿直,曾与老师晏殊之间发生过一次不快。
庆历年间,一个大雪纷飞的冬日,欧阳修与同僚到老师晏殊的西园共饮,即席赋诗《晏太尉西园贺雪歌》,其中“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一句,让晏殊听后很不高兴。因为晏殊喜欢的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悠游畅达,但欧阳修却在欢宴上不合时宜地提醒他边疆战事未休,驻守的士兵还在受苦。
欧阳修不但“批评”自己的老师,还利用主持科举考试的机会打击“太学体”。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任主考官,选拔出了苏轼、苏辙、曾巩等后来的古文名家。之后,欧阳修与苏轼共同努力,扭转了士子们科场文章崇尚险怪奇涩文风的习气。
苏轼从小仰慕欧阳修,自述七岁时即以欧阳修为师,“昼诵其文,夜梦见之”,甚至崇拜到了夜里梦见他的程度!在欧阳修的宽宏大度与循循善诱下,苏轼一步步成了新一代的“文坛盟主”。
那次考试,欧阳修误以为写得最好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是出自他的门生曾巩之手,为求避嫌判了第二名,殊不知此作其实是苏轼的作品。
苏轼在文中引用了一处典故,欧阳修不知其出处。等到欧阳修追问时,苏轼说:“以今日之事观之,意其如此。”意思是说,典故亦真亦假说不清,根本不必在意出处!
欧阳修被苏轼的气度和才华倾倒,坦言“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意思是说“我要让贤了,好让年轻人早日出头”——这便是成语“出人头地”的来历。
“社交达人”最爱的朋友
苏轼对自己的社交能力相当自信:“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从来不缺朋友的苏轼一生“最善少游”,少游即秦观,比苏轼小十几岁,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秦观与苏轼的初识很有戏剧性。熙宁七年(1074),秦观提前得知苏轼要经过扬州,便在他必经的山寺墙壁上仿照其笔意作了一首诗,苏轼看后吃惊不已。等好友孙莘老拿出秦观所写的诗作时,苏轼当即认出那日壁上题诗的正是此人,真是一段神交!
两人真正的会面是在苏轼改任徐州知州期间,秦观感叹“我独不愿万户侯,唯愿一识苏徐州”,下定决心毕生追随苏轼。苏轼对秦观“新诗说尽万物情”的才华与“江湖放浪久全真”的性格也分外欣赏。
当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官时,秦观被视为同党遭受牵连,先被远贬郴州,后又徙至雷州。元符三年(1100),秦观卒于北归途中。苏轼“闻少游噩耗,两日为之食不下”,并慨叹道“为天下惜此人物”。可见两人情谊之深厚。次年,苏轼溘然长逝。
从晏殊到欧阳修,从欧阳修到苏轼,再从苏轼到秦观,北宋文坛群星彼此照耀,薪火相传,造就了不同于盛唐气象的宋朝气质,可谓一段千古佳话。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