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广州开发区实践
- 来源:中国报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企业,广州,实践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1-16 16:11
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力,既体现在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上,更蕴含在中小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上。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4000多万家企业中,95%以上是中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在我们国内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视察时,作出如上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对全国中小企业来说,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更激发了创新活力。作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重要论断的诞生地——广州开发区,竭力建平台、优环境、拓空间,助力中小企业办大事、成大事。4年时间过去,聚集在这里的逾4万家民营中小企业,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2021年10月,广州开发区获批创建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眼下,广州开发区的中小企业发展,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生动实践和典型示范。
中小企业能办什么大事?
在广州开发区,关于“中小企业能办成什么大事”这一问题的答案,要从3个“80%”说起——
全区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已成为全区稳产业、保市场、促创新、增就业的最强主力军。”广州开发区科技创新局局长陈伟权介绍说。
2021年,广州开发区规上中小企业共963家,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5%,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55亿元,同比增长13.8%。一大批中小企业在广州开发区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助力该区经济增长稳步提升,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浓缩了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截至目前,广州开发区已建设5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49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过30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汇聚在这里的众多中小企业,争相迸发创新力,不仅在各自领域闯出一片天地,还为广州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注脚。
2004年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信仪器”)成立时,国内尚无人涉足质谱仪领域,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现在,禾信仪器已成为国内质谱领域的标杆企业,并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榜单。面向环境监测、生物医药、食品安全、工业生产等领域,禾信仪器提供了多种高端质谱仪器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在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防止环保“一刀切”等领域,产品应用于国内300多个城市;在临床微生物诊断领域,实现部分进口替代;创下首个国产高端科学仪器参与“雪龙号”极地科考及国产大型尖端科学仪器出口欧美的历史。
和禾信仪器同属拓荒型中小企业的,还有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普医学”)。如今在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领域,迈普医学已发展成为中国领先且进入全球高端市场的医疗器械公司之一。据悉,其产品目前进入国内800余家医院,国际市场覆盖欧洲、北美、南美、亚洲、非洲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临床应用超过35万例,搭建起全球化营销体系。
在这里,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强筋壮骨”成为大企业,也迎来了自身蜕变的高光时刻。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广州开发区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73家,其中A股公司数量累计达50家,上市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国家级经开区第一。
在广州开发区,诸如此类的中小企业成为所属细分领域的领航企业后,不仅深度参与着全球产业链的细致分工,也日益提升着中国整体产业链的水平和韧性。例如,禾信仪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推动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集聚国内外优势产业资源,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努力解决质谱这项“卡脖子”工程技术,实现国家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的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服务型政府助力中小企业办大事、成大事
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必不可少,一个服务型政府就是阳光雨露的“播撒者”。这也是广州开发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关键所在。
在全国首推100项智能秒批(核)事项;率先全国推出“专精特新10条”;在全省首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国首创“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营商环境改革迭代升级至5.0版本……近年来,广州开发区的这些改革,激发了中小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企业有呼、服务必应”的服务型政府形象也已深入人心。
广州开发区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发展改革局副局长韦波将相关工作的落脚点概括为建平台、优环境、拓空间。
据他介绍,广州开发区持续打造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创造支撑平台。2018—2020年,连续3年在“双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在优环境方面,发挥政策引导带动作用,2017年以来相继出台“黄金10条”“美玉10条”“民营及中小企业18条”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2021年出台“专精特新10条”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强化服务保障,推动项目“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动工、竣工即投产”,并将重大创新创业创造项目列入省市区重点建设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累计协助中小企业获得上级产业化专项扶持超过27亿元。拓展企业的成长空间、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形成从“小巨人”企业到单项冠军企业再到产业链领航企业三个层次的合理布局,要素保障向创新创业创造中小企业集聚,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或新技术成果在政府财政建设的项目中先行应用。
为顺应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发展需要,广州开发区全面实施“五个一”工程,即建设一个高质量孵化育成体系、实施一项科技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打造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公共技术平台、组建一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精心打造一个良好创新生态。
在广州开发区分层培育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链条中,一连串数据足以说明成效。这里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8家,占全市33.7%,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家,占广州市48.5%;日前公示的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广州开发区29家企业榜上有名,占广州全市一半以上;这里逾2200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达51家,占全市上市高企一半以上;这里的独角兽企业超过20家,瞪羚企业超过540家。
不断培育中小企业办大事“主力军”、打出中小企业办大事“组合拳”,下一步,广州开发区将继续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好、创新活跃度高、营商环境优等优势,不断丰富完善“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