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

  • 来源:教育论坛
  • 关键字:创新型,人才,培养
  • 发布时间:2022-11-29 16:58

  自从特朗普宣布对华发动贸易战以来,国人都在思考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其中应对的关键在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实施这一战略归根到底又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让我们欣喜的是,国家一直重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隆重召开,让我们再一次关注我国的大学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但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来看,转变教育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加强对质优生的培养尤为重要,应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涌现的教育环境。

  一、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创新型人才是指那些富于独创性,具有创新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同时在人格方面又很健全的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创造性人格的特点表现在八个方面: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强烈的好奇心;知识面广,善于观察;工作讲求理性、准确性与严格性;有丰富的想象力;富有幽默感;意志品质出众。所以,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人格、智能和身心方面的基本要素。

  二、制约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但是,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发展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比如,我国科技对解决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0%,而创新型国家都高于70%。因此,继续深化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不可拖延的明智选择。目前,制约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主要有:

  (一)教育层面

  我国一直以来,在基础教育阶段形成了学生以“接受知识”为主而非“发现知识”为主的学习模式,也就是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就会逐渐减弱,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也随之淡薄,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思维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二)社会层面

  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力度不够。目前,在我国,对于整个社会所应赋予的责任而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还尚未完善。只有一些高科技领域,如IT业、电子制造、化工厂等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而对大多数的轻工业而言,比如一些服务业、制造业等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大。有很多企业因为需要支付一些较高学历的博士生较高的薪金,而将这些高材生置之门外。另外,一些中小企业更因为本小利薄拒绝接受创新型人才。

  三、我校对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例如,我校的分层走班制,我们学校每天下午五点至六点,各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从文化类学习转向体育、艺术、科学等学科去选择课程学习,学校要求每位学生都要选择至少一个社团课程学习,社团课程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一共有二十多个课程供孩子们选择,让孩子们有最充分的自由选择权,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程学习,这样对孩子们的选择力培养和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也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发展。同时,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实行AB类作业,但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的学生,我们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上进心,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发展。跟踪学生的成长记录,让学生自己有选择AB类作业的权利,培养学生的选择意识和自主意识。如理科类在题目难度上分类,文科类在阅读量方面分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完成,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也更好地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吃饱吃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关注质优生的培养

  1.质优生的定义与特点。所谓质优生,是指在智力、学术能力、创造力、领导力和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或多个领域具有卓越表现或发展潜力的学生。它既包括那些先天就具有较高禀赋或潜能的人,也包括在教育、环境等后天因素影响下具有较高能力或表现的人。一般来说,质优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是积极进取,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2.完善对质优生的培养体系。教育政策的支持是教育实践开展的基本保障。支持性政策是保障资优教育顺利发展的前提。我国教育政策层面对质优生教育的关注较少,缺乏对质优生教育的支持性政策,对质优生的选拔形式也比较单一,只是个别学校有意识地加大对质优生的培养。我们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强调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不断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如果在缺乏政府政策监管的情况下,民间的自发性行为容易流于形式,且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相比之下,美国有招收质优生的私立精英学校和公立优质学校,这些学校都以考试成绩为主综合选拔学生,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不同学校,在不同学校里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各得其所,体现的正是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除美国外,英国的“中学”、法国的“完全中学”也是实施质优生教育的典型。这些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都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的,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因此,政府应该承担起主导型责任,尽快制定政策以推进质优生教育的发展。同时,学校也应该有意识地完善质优生的培养制度,为质优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平台。

  3.探索对质优生的培养措施。我校自创办以来不断探索对质优生的培养措施,现在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素质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学校里都有质优生,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非常重要,让他们能吃饱、吃好,针对他们的特点去进行有效的培养。我校在实践中探索出对质优生的培养措施:

  一是开设平板电脑班,培育创新人才。每个年级都开设平板电脑班,对质优生实行竞赛类辅导,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每个年级都设有竞赛辅导机构,有一支由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辅导老师队伍,对质优生的选拔是以成绩为主的综合素质考核。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的质优生已经在各类比赛中获得良好的成绩。

  二是开发创新教育的校本课程,推动创新社团活动,培养创新人才。课程是质优生教育实施的核心,培养质优生的目标也需要通过具体的课程加以实施。质优生大多在某一个科目或者某一个领域有突出的成就或者发展潜力,国家颁布的课程大纲显然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因此,构建适合中小学生潜能发展的丰富且有挑战性的课程体系尤为重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1)重视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不仅考察单纯的文化知识,而且考察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课程应包括人文社科类的必修与选修课程,也应包括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教育应该体现教育的社会性和价值性,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多开设形式多样的人文课程,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历史责任感。(2)重视差异教育。中小学课程的设置应类似于大学,除了必修科目外,学校还应开设很多的选修科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出和兴趣选择自己的选修科目,这就有利于学生发挥所长。学校可以有意识地开设丰富的课程,让质优生能够接触不同学科的知识,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优势学科领域进行探索,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才能。

  三是开展科技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过去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严重制约了质优生的培养。现在,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需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科技创新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传统的课堂都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很难有机会去动手做实验,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大学的实验课比较多,但如果不注重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关注分数,到了大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已经严重落后了,更多的学生成为了高分低能儿。在创新实验课中,教师注重引导、刺激、拓展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打破权威,积极去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自我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除了正常开设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外,还成立了科创团队、机器人社团等。我校的科创团队、机器人社团等吸引了一批质优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爱科学、勇创新”成为了新一代祥和人的口号,学生在能力培养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2018年我校有6位学生在“魔法编程杯”第六届广东省青少年虚拟机器人大赛现场总决赛中脱颖而出,喜获大奖!

  四、积极营造创新型人才涌现的育人环境

  (一)重视师资建设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而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高素质的教师是推动创新型人才涌现的重要一环。一套详细而完整的教师评价标准,包括对教师的过程性评价、目标性评价和结果行评价会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和选拔制度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资源保障。因此,学校应加大力度并落实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和自身素养的提升。同时,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大部分在农村中小学,合理配置城乡教师尤为重要。国家近年来大力提高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以使他们安教、乐教,可是,随着城乡流动人口的变化,异地高考政策的落实,农村孩子越来越多涌向教育资源先进的城镇学校,使得有些农村学校学生仅有十几个,教师也有十几个,而城镇学校的大班额问题得不到解决,教师编制欠缺问题严重,迫使城镇学校不得不招聘临聘教师。这也是制约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另外,应切实为教师减负,还教师一个安心的教学环境,减少不必要的一些检查,专注于教学教研,让教师回归本职——教书育人。

  (二)变革育人方式

  育人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是新时期教育提升质量、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必然路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革新育人方式,传统着重灌输与认知的育人方式让育人成效低,更是抑制了人才的创新发展。现代教育注重开放性和创造性,既要有思想也要有行动。有灵魂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只有具备强烈的问题思维,才会有学习动力;只有具备广阔的世界眼光,才能建立知识图谱。所以,应尽快普及落实“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三)形成系统高效的育人机制

  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注重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就是要从娃娃抓起。创新型人才的智能开发、人格以及创新意识等,基本上都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形成,因此应该把小学、中学、大学各学习阶段,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地来培养创新型人才,让每个学段的学生都能有创造性的发展。注重学段之间的衔接会促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机融合,比如在初三学生中提前选拔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进入高一学习,组成高一预备创新班。另外,我国的幼儿教育还有待加强,我国大部分幼儿园,特别是乡村、偏远落后地区的幼儿园几乎都是私立的,近年城镇里又涌现高价幼儿园,但幼儿园师资短缺且素质不高,教学质量良莠不齐,正所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幼儿教育作为最最基础的教育应该具有一定的公益性、普及性和大众化。

  青少年一代应该具备宏观思想、国际视野、问题思维和跨界联系的能力,能够从广阔、真实的世界舞台出发,带着思考走入日常学习。我们基础教育阶段应在促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更多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对质优生的培养,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祥和中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