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吴良镛:一生为谋万人居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命运,指引,绘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2-05 18:20
幼年时代,爱好绘画的吴良镛就立志要当建筑师。高中和大学时期,遭遇日本侵华战争、目睹家园被摧毁的他,更加坚定了让国人居有定所、创造良好居住环境的人生追求。学成后,吴良镛从教书育人,到建筑设计,再到城市规划,经过一步一个脚印地辛勤探索和实践,最终成为我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和世界著名的建筑与城市理论家。吴先生的座右铭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家居”,他用一生的时光践行此言。
命运:风雨飘摇但有光指引
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家住城南门谢公祠,南京城的六朝烟水从小就熏陶着他。吴良镛的祖父经营缎业,深知“积财不如积德”,热心于公益事业,冬季办粥厂、夏季发放解暑药,周济穷人。吴良镛至今还记得家中大门的楹联:“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沐浴于此家风滋养中,其父亲工书法、通国学。随着祖父过世,家道中落,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1937年南京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
1940年7月,吴良镛所生活的重庆合川城遭日军空袭,大半座城被大火吞噬。刚高中毕业的他深感“天下之大,却无安乐之土”,遂立志在抗战胜利后成为一名建筑师,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而后,他走进中央大学建筑系学习。念大学期间,他在油印校刊《建筑》上发表了题为《释“阙”》的文章,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到,因欣赏他的才华,让他到身边协助工作。“在梁先生身边工作,有机会看到他从国外带来的建筑领域的最新资料,这让我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不少建筑学知识。”说到恩师梁思成,吴良镛充满感激之情。
1948年8月,吴良镛受梁思成推荐,获匡溪艺术学院奖学金,入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师从世界著名建筑师埃罗·沙里宁。正是这一推荐,为吴良镛日后的人生履历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吴良镛没有辜负历史对他的眷顾,在美国留学两年的时间里努力钻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向大师学习,于1949年5月取得硕士学位。其导师沙里宁给予吴良镛的评价是,“在他的工作中灌注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中国现代性的精神,这精神,不仅来自于一般的人类发展,而且来自于中国实际生活的发展,一种新与旧的结合,基于中国自身的坚定不移的精神。”沙里宁也为吴良镛指明了属于他建筑之路的方向,“一方面要追求现代性,另一方面不能忘记中国的根基,要在中与西、古与今结合方面找出自己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给吴良镛寄去一封信。“百废待兴”这四个字,让吴良镛做出了抉择。1950年底,和那个时代许多充满赤子情怀的科学家、艺术家一样,吴良镛冲破重重阻挠,几经周折,毅然从香港绕道回国,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和教育事业中。
理想:人居建设的诗意
作为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创始人,吴良镛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成功开展了从区域、城市到建筑、园林等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在京津冀、长三角、滇西北等地取得一系列前瞻性、示范性的规划建设成果;主持开展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对2004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天津总体规划修编等起到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取得的创新方法,被纳入《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有力推进了城乡建设的科学发展;主持完成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工程,推动了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的政策转变,为达成从“个体保护”到“整体保护”的社会共识,做出了重大贡献;主持设计曲阜孔子研究院等,创造出一批传统文化内涵和现代艺术整体性相统一的建筑。
以菊儿胡同为例,这不仅是一个建筑的实验,也不仅是一个老城改造的实验,它还是一个社区建设的实验、一个古老城市有机更新的实验。对于吴良镛自己而言,也是他的“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广义建筑学”的一次成功实验。人居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它不仅是一个空间系统,也是一个时间系统;它看上去是一个社会系统,实际上更是一个自然系统。需厘清系统内部各个小系统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必须具备系统论思维,必须具备系统知识且融会贯通,才能胜任人居环境的建设。
在建筑形式上,菊儿胡同借鉴了南国建筑明朗亲切的色调,带给北国一丝来自水乡的清新秀丽。同样的粉墙黛瓦,在这里却有着皇城脚下的大气严整,并与北京旧城的肌理有机统一,保持了城市文脉的延续性。可以说,菊儿胡同四合院工程,推动了北京旧城从“大拆大建”到“有机更新”的政策转变,该工程获得1992年度世界人居奖,是首个获此荣誉的中国项目。
“与公共建筑相比,我更在意民居。”吴良镛常说,“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并表示,“人类的建筑创造活动,不仅仅是建造房子,更是要创造居住与工作环境,包括、优美城乡环境的创造;它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建设,还是精神文明的建设。”
在区域层面,从1970年代末,吴良镛即提出将京津唐地区融为一体的规划构思,1999年正式提出“大北京”的概念,2002年至今出版三期《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报告》,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在城市层面,作为领衔专家在2004年、2017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提出首都核心功能区、北京副中心、北京新机场等空间布局建议,奠定了新世纪北京城市发展的基本格局。在建筑层面,吴良镛设计的曲阜孔子研究院、南京红楼梦博物馆等建筑作品,树立了建筑文化传承与创造的典范。
吴良镛是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位有着极高造诣的艺术家,“诗意般、画意般”的精神气质,也体现在他的书画作品中。吴良镛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话: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这或许正是他对事业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期许。
(《小康》·中国小康网孙媛媛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