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临平文化自信助力企业成长文化产业赋能区域发展

  • 来源:凤凰生活
  • 关键字:杭州,文化,自信
  • 发布时间:2022-12-05 19:05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

  杭州市临平区,作为江南水乡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千百年来沉淀了无数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临平悠久的历史文化正点滴渗透在生活的角角落落,与生活融合,与产业融合,赋予区域发展新的动力。在区域产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临平文化企业,用他们坚守和发展的故事展现着临平区建立和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进程。聚合人才力量,聚力产业振兴。临平,正以豪迈的姿态,奔向共同富裕,奋力书写现代化品质临平新篇章。

  “榫卯王国”

  刘文辉的诗与远方

  一片片斑斓的木块在手中来回穿梭,“幻变”成斗拱、柱梁、屋檐......不一会儿,一座古色古香的故宫凝香亭便出现在我们面前,碧瓦飞甍,雕梁画栋,旧时宫殿的美穿越千年时光,在手中的一榫一卯中尽显风华。这是晚峰文化最新出品的建筑模型,它蕴藏着创始人刘文辉心中那个美轮美奂的梦:把散布的组件依次取出,搭建起生动的古建模型,让更多人通过立体的触摸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绵远悠长的韵味。

  让古建筑从博物馆“走”到现实

  当过画家,手工艺人,现在又是文化产业的创业者,刘文辉在不惑之年辞去高管职位,只身前来杭州求学,这是他对文化的执着,更是一段人与建筑之间“难舍难分”的佳话。选择成立晚峰文化虽是机缘巧合,却也是刘文辉几十年来坚守初心的使命所向。2013年,在上海的某个博物馆里,展陈中的一座古建筑模型给了他灵感。“这么美好的东西不应该被放在博物馆的玻璃罩里,而应该是可以被触碰到、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其中的。”他开始涉足积木领域,制作了第一代积木——清代斗拱。2016年他注册了晚峰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全力研发制造斗拱积木。

  人人都可当“造房子”的建筑大师

  “斗拱”作为一把启动新世界的钥匙不仅打开了中国积木的市场,也让刘文辉开始往更广阔的建筑积木领域探索。随着越来越多“斗拱迷”的加入,对产品迭代更新的速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开始思考,如何设计和研发整体积木建筑,让中华五千年文化在这个有趣有料的“玩具”中得到久远的传播,让每一个孩子也能成为“造房子”的建筑大师。刘文辉并不满足于建筑积木只作为精美的工艺品放在家中增添文韵,他更想让它们成为孩子手中竞相追逐的玩具,于是对于积木的材质,刘文辉也重新做了改良,用塑料代替木制结构,把成本降低,进而让更多人去购买,去探寻领略建筑之美。如今晚峰文化的厂房坐落于临平大运河1986文创园,从2016年的100平方米扩大到如今的3000平方米,这个古老文化起源的地方又将重新续写一个文化产业振兴的崭新故事。

  临平楠宋瓷业的“追梦瓷缘”

  烧制瓷石、成型精坯、二次烧制、上釉烤花.....在位于临平区的浙江楠宋瓷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楠宋瓷业”)展厅内,一组精美的器具展现了瓷器诞生的过程:从原始的石块、泥土历经“千锤百炼”,最终脱胎换骨成为我们眼前这件完美的作品。这不只是瓷器的蜕变,也是一个文化制造企业沉得下气、静得了心的长足发展历程,更是一段久远的文化记忆被悠悠唤醒的美妙故事。

  “国宴瓷”如何“云开见日”

  在楠宋瓷业成为G20峰会国宴用瓷的设计制造商前,曾是一家平凡却又与众不同的酒店用品、家具用品制造企业。平凡是因为淹没于众多历史悠久、具备国资背景的瓷器制造企业中,成立初期的楠宋瓷业还稍显“稚嫩”。而与众不同却是该企业自2006年投产运作以来,便试图在讲属于自己的“故事”。“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陆龟蒙的一首《秘色越器》写尽了越窑青瓷光泽盈润的釉质,以及如“夺”千峰之色的青翠,也成就了楠宋瓷业自助研发的“千峰越瓷”品牌内涵。

  一件完美的作品诞生之前总要历经时光沉浮,让岁月烟云为她赋予更久远的意蕴,然后在某一个时刻拨开雾霭,惊艳世人。楠宋瓷业正是如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坚持以精品赢市场,将更多精力投入在产品的设计研发和项目的整体服务上。”楠宋瓷业总经理郑一利说。与此同时,楠宋瓷业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品牌研发能力。2016年,楠宋瓷业出品的“西湖韵”“国色天香”“繁华盛世”三套瓷器分别用于重大宴会活动,充分体现西湖元素、江南韵味、浙江特色、大国风度,已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一盏瓷器邂逅大运河带的繁华过往

  在楠宋瓷业的展厅内,一套最新出品的为“君澜九味”设计的系列餐具采用了宋代古法的器型和花纹,让人眼前不禁浮现出文化与生活融合的美好画面。能在国际盛宴上展现中华之光,也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点缀日常餐食,这是楠宋瓷业的“雅俗共赏”。让瓷器真正成为传播文化的载体,楠宋瓷业一直在做新的尝试。流动的大运河曾富庶过沿岸的居民,也给了企业创作的灵感。“我们计划在大运河国家公园(临平段)边上打造一个国家瓷文化博物馆,用来记录那些不同时代运用水路运输去往更多地方的瓷器。”

  大运河带传送的不仅是瓷器,更是一段段时代文明,让每一片瓷器背后的故事被人知晓,让沿岸的繁华过往成为区域建设的内生动力,这是楠宋瓷业更久远的梦想。

  朱炳仁·铜向世界讲好

  中国“铜”故事

  一部家族史折射5000年铜文明,在位于临平区的杭州朱炳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很多人曾亲眼目睹过这里上演的一个又一个凤凰涅槃般的传奇:将重达千吨的铜器置身于熊熊火焰中,淬炼、熔化,变成热浪滚滚的铜浆,他们即将各自奔赴不同的归宿——成为一座座举世瞩目的铜艺术品。作为“运河三老”的朱炳仁,奔涌的运河水绵延了他对家乡的眷恋,更给予了他艺术创作生涯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对于铜器,他因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把铜从本来的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更自由奔放的样子,这是朱炳仁赋予铜器的另一种生命,而这也是“朱府铜艺”的新生。历经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这项有5000历史的古老技艺曾被岁月之手沾上尘埃,却又被这个家族重新拯救,如同历经高温炉火的淬炼,让铜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一个家族的坚守让铜重新焕发光彩

  一部家族史背后正是一个国家的变迁史。朱炳仁的儿子朱军岷望着博物馆里散发着悠悠光泽的铜器,回忆起了那段岁月绵长的过往:他们的祖上在绍兴开过铜铺,千年捶打的声音伴随着家族的绵延,直到朱军岷的爷爷那辈,国运改变,铜已经是战略物资,民间无法采买和生产,这让这个世代做铜的家族失去了手艺的传续。

  然而他们没有忘记这份家族的传承,改革开放之后,朱家重拾了这门制铜技术,让曾淹没于岁月烟云中的铜技艺重新焕发光彩。彼时,朱军岷刚刚大学毕业,放弃工作做了匠人,帮助父亲共同将这个家族与铜的缘分继续下去。朱军岷说,“父亲十分热爱铜雕,因此每一件作品当中都融入了他的心血和灵魂,他把一件件普通的铜制品,变成了十分精美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当然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朱炳仁也承受了许多常人所不能接受的独特痛苦。他在传统的方式上进行了创新,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熔铜艺术。

  让铜文化融入生活的每一道纹理

  2002年10月,朱炳仁让雷峰塔重现西湖,他创造性地将彩色铜雕工艺用于建筑,不仅为世人演绎了“雷峰夕照”的壮丽景观,更让延续五千年的中国铜文化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2016年,朱府铜艺在杭州G20杭州峰会惊艳登场,让世界见证中国铜艺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国匠人的极致浪漫。更多这样光辉的时刻无不展现着“朱府铜艺”的风姿,跨越百年,从未黯淡。如今,以“朱府铜艺”和“朱炳仁铜雕”为核心的“铜雕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年来,踏着“国潮”的风,朱炳仁·铜又迈上了另一个跨越式发展的高峰。他们重新梳理挖掘铜文化内涵,通过IP合作、联名开发等形式,借助铜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其开发的文创产品《五牛积福》、《决胜千里》被选为外事赠礼,《千里江山铜壶系列》荣获中国(浙江)工美精品博览会金奖,《鹿王本生》《鹤喜欢庆》等多款爆品火遍网络,成功让传统非遗技艺“出圈”。

  作为一家老字号,朱炳仁·铜也在积极地传承非遗文化,让艺术更看得见,摸得着。过去两年,“朱炳仁·铜”已在全国各大机场、高端商场、景区步行街布局了近100家线下非遗生活体验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