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 来源:教育与学习
  • 关键字:传统,文化,传承
  • 发布时间:2022-12-14 15:04

  文化的传承是对我国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传承。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活动得以传递和深化;另一方面,文化通过教育发展得以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工作者光荣的职责。

  在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中,一直贯穿着“走进博物馆、访问艺术家、走进民艺坊等几个板块,它们引导着学生关注不同地域民俗文化、刺绣、国画、手工艺等诸多领域的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以孩子们喜欢的课程,如水墨游戏、图画文字、玩泥巴、偶戏、木板年画、印花布等,去触发学生探知文化根源,学习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而在本地区现在低年级使用的人美版教材中,花点心、多彩的拉花、漂亮的建筑等课程中更是充满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利用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事物让学生们感受文化无处不在,从而发掘孩子们乐于探索主动探究的欲望。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希望能够润物细无声的带领孩子们走近传统学习文化。

  一、感知生活中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文化来源于生活,让孩子们回到生活中去学习文化更易于接受和理解。如我在讲授人美版一年级上册《花点心》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传统美食并学习制作方法,用录制视频的方式展示到课堂中。其中一名同学学做了最常见的饺子,但是她知道了饺子的由来,知道不同造型的饺子拥有着各种不同的美好寓意,当视频播放之后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经常吃的饺子里还有着这么多的文化内涵。相信下次再吃饺子的时候孩子们一定觉得此饺不寻常。还有在学习《漂亮的建筑》一课时,我带领孩子们一起去了解家乡的古城、文庙等建筑。从宁远古城的历史讲到牌坊的由来,从钟鼓楼到外城墙,从榫卯结构到雕梁画栋。孩子们虽然每日穿梭在古城之中但是却从未真正了解过它们。这种来源于自己身边的文化震撼远远超过那些书本电视里看来的知识。当下次路过古城学生们为家长讲解它的悠久历史时,我想他的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二、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增强探索欲望

  在美术教材中,从始至终都贯穿着传统文化的课程,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应该牢牢抓住这些教育点增强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在苏少版一年级的美术教材中就设计了一节水墨课《水墨游戏》,中国画作为我国独有的绘画艺术,一直屹立于世界画坛,它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所以这节课我运用拟人的方法带着水宝宝、墨宝宝和毛笔先生进入课堂,带领孩子们感受了我国传统的笔墨情趣。通过看一看、玩一玩、试一试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对于水墨的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在五年级的《学学构图》一课中我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画的构图美,通过马远的作品《寒江独钓图》为例,讲述了国画作品留白的意义在于空白却不空,除了创造出一种辽阔空旷、荒凉冷漠的意境之外,还为观者想象的驰骋,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达到了“虚中有实”的艺术效果。又以“马一角夏半边”的构图形式讲解构图所体现出的作者的家国情怀,当时作者所处的南宋江山破败仅剩半壁江山与北宋时期山水画的雄伟壮阔形成对比。让孩子们知道我国传统书画的文化内涵,探究其中深意。教师做到深挖教材,学生才能做到学的深厚通透,教师善于发掘,学生才会乐于探索新的知识。

  让文化成为一种社会氛围,成为一枚基因,从而代代相传。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