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打造安置之家
- 来源:北京支部生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安置,职责,任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2-26 17:15
“把每一名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军人的工作岗位安置好,是我们的职责任务,也是我们的使命追求。”2021年5月19日,在驻京部队移交联络员培训会上,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移交安置处党支部书记、处长韩惠勇说。
移交安置处党支部由10名党员组成。党支部坚持讲政治、着力提升政治引领力,讲基础、着力提升组织力,讲落实、着力提升战斗力,讲团结、着力提升凝聚力的“四讲四力”工作法,确保了近万名退役军人100%妥善安置。
政治引领摆首位
“退役军人安置是政治任务。我市接收安置的退役军人数量占全国十分之一,而且军委机关、各军兵种机关、军队院校聚集,退役军人安置岗位期待高、工作标准要求高。”党员、副处长董立娟介绍。
党支部向党员提出,必须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全力把退役军人安置好、服务好、使用好。2021年,由于受安置政策调整、统一考试组织难、疫情多点散发等诸多因素影响,转业军官安置工作较原计划晚了近2个月时间。为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党员冲在一线,加班加点研究制定详细的岗位供给、选岗报岗、面试测试等计划,多次召开军地协调会。
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安置工作跑出了“加速度”。仅仅用了3个月,移交安置处就高标准组织200余家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确定了接收人选,确保每名转业军官妥善安置。
“我们把讲政治、党建引领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形成制度,为安置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党支部组织委员刘世阳说。为强化政治建设、压实责任,党支部先后建立学习制度、党建业务融合举措,从树立理念、建立标准、形成机制、找准结合点等方面确保政治要求贯穿到安置工作全过程,推进党建引领业务高质量发展。
党支部连续3年圆满完成中央下达的近万名退役军人安置任务。党支部及党员获得多项荣誉:2020年,党支部被评为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先进党支部;1人荣获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个人、2人荣立三等功、5人获嘉奖。
狠抓落实勇创新
“如何让文化体育、医疗卫生、航海飞行等特长的转业军官安置到专业对口、人岗相适的理想岗位,是安置工作中的难点。”韩惠勇说。
2019年,北京作为全国试点省市,率先采取转业军官“直通车”安置方式,提出机关事业单位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可采取直通安置方式接收转业军官,对口安置到相应岗位。
“安置方式的调整给安置部门组织实施、接收单位提供岗位以及转业军官选岗报岗都带来了新的挑战。”支部宣传委员李颜伶说。党支部号召党员勇创新善作为,关口前移摸清情况,详细编制专业目录,严格审核接收岗位是否符合专业需求,跟进指导转业军官准确自我评估合理选报。
“我在部队是一名神经外科医生,转业后对安置到哪儿心里没有底。实行直通安置后,我们可选择的专业岗位多了,我也顺利被安置到天坛医院工作。”转业军官杨艺说。现在,杨艺已晋升副高职称,成了天坛医院的青年专家。
面对退役士兵驻地分散、接收单位层级不一等实际,如何高效组织双向选择、确保岗位公开透明成了难题。经过多次研讨,移交安置处决定借助转业军官信息化平台搭建退役士兵信息化模块,既能实现目标,又能节省经费。
“通过信息化模式安置退役士兵,工作效率提高了,部队、退役士兵和接收单位实现了‘三满意’。”党员胡铁辉说。
升级服务强保障
“退役军人离队报到涉及部队行政、财务、组织等部门,还需要地方接收单位、武装部、公安局等单位配合,如何让退役军人少跑腿,打通‘最后一公里’是我们服务的重点。”党员房丽说。安置工作中,支部党员主动协调军地各方,提前明确标准,优化完善流程,协同现场办公,提供一站式服务。
“没想到一下午就把手续办完了。”转业军官吴殿辉说。下一步,移交安置处将结合全市“一网通办”工作的推进,尽快实现“让信息多跑路,退役军人少跑腿”。
“安置好、服务好转业军官的同时,如何促进其快速转型发展很关键。”韩惠勇介绍。针对安置定岗定位后专业不对口的转业军官,党支部在加强和改进市属高校专项培训的基础上,与部属知名高校签约,深化开展法律、新闻专业领域培训,并密切协同组织、教育、财政、高校及接收单位,采取学分制、导师制、研究式等方式,制定个性化、专业化的培训方案,按需施教、学用一致。目前,全市参加专项培训的640余人已逐步成为各市级单位的业务骨干力量。
“面对首都退役军人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将继续当好安置工作的排头兵、退役军人的知心人,用心用情打造退役军人的安置之家。”韩惠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