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戴帽子”,可能是腺肌症

  • 来源:家庭医药
  • 关键字:胆囊,腺肌症,疾病
  • 发布时间:2023-01-04 13:55

  患者表示,自己听过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却从没有听说过胆囊腺肌症。确实,胆囊腺肌症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病种,在1960年才由西方一位医生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概念,认为是胆囊壁上一种组织成分发生过度增生的结果,它既不同于因炎症引起的疤痕组织增生的病变,它也不具有肿瘤那种破坏性趋势,属于一种良性胆囊疾病。

  正常情况下,胆囊黏膜由于上皮组织下陷会形成罗阿氏窦,它一般不到达肌层,但发生腺肌增生病时,可见黏膜肥厚增生,罗阿氏窦数目增多,扩大成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囊状,直径可自针尖大小至8 ~ 1 0 毫米,会深入肌层,甚至可深达近浆层,形成黏膜内憩室。囊内易淤积胆汁,继发感染可产生囊内微结石,又称壁内结石。

  目前,胆囊腺肌症的形成机制尚不确定,常见学说包括:1.先天性因素。胆囊腺肌症的发生可能与胚胎期胆囊芽囊化不全有关。2.炎症刺激。胆囊长期受到胆汁、结石等慢性刺激,容易发生胆囊疤痕组织增生,引发胆囊腺肌化。3.胆囊内压力升高。胆汁黏稠、胆管远端狭窄、神经源性功能障碍、壁内神经结构异常增生致相关神经肌肉活动亢奋等,都可使胆囊动力异常,使胆汁排流受限,囊内压力升高,使黏膜陷入肌层从而形成憩室及特征性的胆囊腺肌症。

  胆囊腺肌症患者可能有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慢性胆囊炎的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皮肤和眼睛巩膜发黄等症状;也可能没有任何临床不适。不过,通过腹部超声和CT检查都能够及时发现它,超声造影则可以清晰地显示其微循环灌注情况。

  不同胆囊腺肌症超声表现也不尽相同。1.弥漫型:整个胆囊壁均有增生,内壁不平整,出现凹凸面,胆囊腔狭窄,增厚的壁内可见细小囊状无回声区,部分可伴有细小强光点伴“彗星尾”征。2.局限型(基底型):表现为胆囊底壁部局限性中低回声结节,呈锥形或帽状,其内可见细小囊无回声, 易被误为肿瘤。3.节段型:呈现局部增厚的囊壁向腔内凸出,形成“三角征”,胆囊腔变窄, 呈“ 葫芦状” 胆囊,狭窄部壁厚超过2毫米,边缘不规则。

  胆囊腺肌症虽然是良性病变,但发现后也要尽早治疗,因为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其有潜在恶变可能,且像胆囊炎、胆囊结石这些胆囊腺肌症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目前,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等,预后较好。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想预防胆囊腺肌症,应该做到:保持心情愉悦,不熬夜,戒烟戒酒,加强锻炼;饮食上做到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过度进食油腻的食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