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管理工作之心灵感化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管理,运用推广
  • 发布时间:2023-01-10 20:00

  【摘要】班主任是小学生启蒙教育在思想品德形成、意识行为培养中的主导力量,班主任与学生沟通交流、架设心灵桥梁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行为习惯、学习能力、与人交往、助人为乐、团结合作等多方面的素质形成。小学生对社会认知、理性理解上都有自己独到的想法,班主任规范化、日常化的管理,能引导小学生主动、自愿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形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本文旨在进一步分析心灵感化教育引导在当前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阐述心灵感化在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管理中主要表现形式和现实特征,并从新课程教学的需求和学生心理、思想、身体等多方面来构建心灵感化的培养模式,体现出班主任在小学低年级责任、目标、情感等方面的激励、培养机制。

  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工作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在习惯养成、兴趣引导、知识概念形成等基础上的要素有重要作用,是一项十分繁琐、紧张、细小的工作,容不得半点的疏忽。心灵感化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尤其是从班主任的一举一动,譬如笑容、表扬、关怀、问候等都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一、简述心灵感化在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管理中的主要应用特点

  (一)爱心徜徉的班级氛围。在传统的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总是喜欢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没有形成心灵交流的平台,从而严重封闭小学生的情感,束缚学生的思维想象。心灵感化的应用,班主任通过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言语、积极的表扬等正面引导,建立起与学生童真无邪的桥梁,小学生能敞开心扉展示自己的童趣,包括顽皮、活泼,并在这些表现中学到道理和知识,构建活跃、充满爱心的班级氛围。

  (二)行为习惯的全面引导。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爱动、喜欢吵闹、顽皮等一些习惯是不可避免的,如果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蛮目的、滔滔不绝的讲道理,往往不会受到更好的效果。心灵感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习惯引导,在心灵感化的表现形式上,可以通过故事、活动等形式,引导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譬如,为了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班主任可以组织编排小故事等活动,从活动中总结出道理,让学生能在感化中深入心灵。

  二、剖析心灵感化在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一)情绪化管理。许多低年级班主任由于责任心不强,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常犯的问题表现很冷淡,尤其是将自我情绪带到班主任管理中来,特与自我的细节问题,比如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没有形成规范化,有时在环境保护、礼貌用语等上面受到情绪的影响,没有用到实处,从而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感化”。

  (二)偏袒性教育。在低年级班主任管理中,教师通过心灵感化可以构建良好的交流桥梁。但是,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差异性存在错误认识,对有些学生的坏毛病、坏习惯可以准确引导,但是也会冷落一些学生,没有做到“一碗水端平”,心灵感化没有落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更没有实际上形成整体的感化效果。

  三、探讨心灵感化在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模式

  (一)心灵感化手段化成管理中的每一个细节。工作中,抓好班级制度的建设,强化各项规章制度,针对低年级小学生的过错行为,按照不同程度进行教育,做到一视同仁。如有的学生喜欢睡懒觉,不肯起床,这必须引起重视,及时进行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使学生认识到怎样才能做好,对那些迟交作业的,必须毫不留情地要求他们改掉,不能出现任何不良的苗头等等[1]。这样,不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生,同等对待,从不手软,使学生增强了纪律观念,为创建良好的班风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二)巧用表扬融入爱心的情感交流方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班主任平时细心观察,对于表现好的、进步的及时表扬,可以是一种赞许的微笑,也可以是一次亲昵的抚摸,也可以是一句由衷的赞扬。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实现心灵感化的目的。

  (三)促膝谈心注入真诚感化学生前行。在这一点上,谈心交心尽管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显得有些复杂,但是注入班主任的真诚,往往比教鞭来的更有力量。尤其是在对待后进生的转化上,班主任对待学生的坏习惯、错误不要“一棒子打死”,不可大声训斥,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通过循循善诱、促膝谈心,帮助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用自己对后进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耐心的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譬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提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四)宽容失误的责任担当品质引导。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犯错误是不可少的,班主任要建立宽容失误的管理方式和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的气质、性格等特点,加强心灵感化的优秀品质引导,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品质,可以通过故事、活动的形式,形成小学生心灵共鸣的效果,从而实现心灵感化的目的。例如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给小学低年级学生讲“悬梁刺股”、“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闻鸡起舞”等一些趣味小故事,让学生在趣味故事中慢慢感化,掌握道理,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等,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此外,还可以通过音乐欣赏、电影观看等方式,组织学生形成音乐组、美术组、舞蹈组等兴趣小组,举办各种趣味活动,用艺术之美感化学生纯洁的心灵。

  四、班主任工作应该避免的几个误区

  班主任的工作繁杂量大,某些特殊时期大量学生需要特殊照顾,然而却不是共性问题,班主任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不能和每个有需要的同学都交流,那么可以寻求同作业组其他较有威信老师的帮助,大家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促成学生的良好状态。但要注意尽量避免几个误区:

  第一、切忌空谈大道理,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枯燥无味的讲道理,往往抓不住学生的心,甚至可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第二、不要摆架子,给学生一种盛气凌人的感觉,或者居高临下,能从气势上压住学生,但谈话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谈话内容,改变自己的行为。

  第三、不要恫吓学生,学生犯错后先数落——阵子,对于较为严重的错误,拿劝退或者开除来恫吓学牛;

  第四、不打无准备之仗,要在谈话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学生可能说的搪塞的理由准备好对策,免得谈话时失去先机。

  第五、谈话不是万应灵药,并不是对所有‘的学生都能行之有效,谈话前,班主任老师也要有心理上的准备。

  四、总结

  心灵感化的手段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班主任要注入自己的爱心、责任、真诚、理解和宽容,从不同角度引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行为习惯、思想意识、自我理解等多方面的良好素养,搭建心灵感化的有效桥梁,更好实现心灵感化在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推广,使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让每个孩子都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陈友;浅谈小学班主任管理;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第07期

  [2]陈福泰;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教育革新》;2011年第03期

  [3]凌钦佩;浅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年第08期

  [4]王丽华; 沟通,从心开始;吉林教育;2011年第26期.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