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工科特色“专业+外语”模式的公共法语教学改革

  • 来源:职业
  • 关键字:“专业+外语”,法语教学,新文科
  • 发布时间:2023-06-21 17:08

  文 / 于 姗 崔 敏

  摘 要:面向大部分理工科学生,以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依托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的法语教学经验,合理规划公共法语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探索适合北航大部分理工科学生的公共法语课程教学改革,开发配套在线教学资源,开展以民族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为主线的课程思政建设,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学习或工作提供语言学习保障,实现学生语言能力和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公共法语 “专业+外语” 法语教学 新文科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与各法语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日益深入,法语作为许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官方语言,是联合国、欧盟工作语言之一,是继汉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之后使用人数最多的全球第五大语言,也是继英语之后学习人数最多的外语。学生在掌握自身专业及英语的同时通晓法语,将为专业深入学习及出国深造提供保障,为职场竞争增加砝码。

  公共法语的开设,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外语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专业+外语”的培养模式,能够给予专业人才培养强有力的支持,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方位提升。

  一、公共法语教学现状

  公共法语课的学生一般来自学校各个学院。学生选择学习法语的原因有兴趣爱好、扩充知识面、了解法国文化等;随着近几年赴美留学难度增加,学生赴法语国家留学或交流的需求日趋增多;部分学院学生有查找法文文献、语言交流等需求,希望为专业领域的深入研究打下语言基础;还有一些学生希望多掌握一门语言,参加法语公共四级考试,为日后就业增加优势。公共法语课周期短,课时少,有出国留学、考级等特殊需求的学生,会有“吃不饱”的问题。

  按照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从语音到语法讲授,会使课程显得仓促且枯燥,学生入门困难,兴趣减弱,难以坚持学习,更难以进一步学习。学生学习一学期法语后,因与自身专业融合度低,难以学以致用。在北航,大部分学生是理工科专业背景,单一的法语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传统二外教学模式不适合北航学生的理工科背景。

  因此,北航公共法语教学团队依托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法语教学的成功经验,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需求出发,深入调研,因材施教,确立公共法语的课程目标。

  二、公共法语的教学目标

  (一)公共法语教学目标的确定

  相对国内其他院校,传统的外语类公共选修课、二外课程更注重语言本身的学习,比如词汇、语法、句法、翻译,而语言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和文化素养,这是法语教学不断追求、提升的目标,也是语言教学素质教育的趋势。同时,根据大部分理工科选课学生进一步学习、出国留学、查阅科技资料等需求,参考《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以下简称欧框),设定公共法语两学期(64 课时)达到欧框A1水平。

  课程目标:以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 “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给予专业及大类培养目标以有力支持;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思维能力,更清晰地认识自我、认识家国天下,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实现学生语言能力、人文素养和个人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自主学习能力

  公共选修课,尤其是外语类公共选修课,旨在通过通识教育,埋下学习的种子,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自主学习开花结果,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

  三、适合大部分理工科专业学生的法语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

  1.教学方法

  以任务为导向的交际教学法:言语交际是外语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课堂上尽量使用法语进行言语交际活动,注重听说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大胆用法语交流,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并尽可能接近真实的交际场景。在教学中,不苛求纠正语言错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交流的具体内容上,防止因打断学生而影响语言表达的思路和积极性。

  通过翻转课堂、课后作业课上展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自主学习能力、获取法语语言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利用工具书和搜索资料进入更深层次专业领域的学习。

  2.教学语言

  以法语为教学目的语,为学生营造全方位、沉浸式的法语学习环境,减少母语对语言学习的干扰。与此同时,鉴于公共法语选修课学生均为零基础的初学者,《大学法语1》可使用50%法语授课,学生具备一定语言基础后,《大学法语2》可采用70%以上的法语授课。

  3.教材的选用

  经过调研、实际使用,并对比各类教材(法文原版、引进版、国内编写教材等),参考师生的反馈,确定《你好,法语1》为本课程的教材。该教材为法国原版教材国内引进版,在原版语料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改编,内容设置和练习设计符合课堂以任务为导向的交际教学法的需求,教材中的中法文对照单词表、语言和文化知识难点讲解、对话译文及配套音频,能够为学生的预习、复习和自学活动提供支撑和参考,符合理工科学生的语言学习习惯,能够有效解决公共法语课课时少,学生又无法投入大量时间学习的问题。

  4.“双主题,两模块”建设

  每个教学单元设立两个主题,两个模块。主题一:法语文化主题。例如社交礼节,法语国家和地区、法国的城市和海外省、艺术和电影、法国的节日等,扩展知识面和国际视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主题二:思政主题。开展以民族自信和讲好中国故事为主线的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元素融入法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大国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能够科学、客观、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其他国家的思想文化,弘扬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学生代表中国、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模块一:科技法语模块。例如法语数字及应用、科技文章阅读、科技主题视频等,为学生进入专业领域的学习提供支持。

  模块二:大学法语四级考点及习题训练模块。将课堂知识点直接与法语公共四级考试考点对接,帮助学生了解考试重点难点、题型分布和答题技巧,提高法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学生通过法语公共等级认证提供学习条件。

  (二)教学形式的改革

  1.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复合教学模式

  为解决公共法语课周期短、课时少的问题,建设线下课堂与线上慕课融合的复合教学模式,开发了《法语语音轻松学》等慕课资源,利用SPOC在线教学平台,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预习和自学,扩展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线下课程全部结束后,学生也可利用线上慕课资源进一步学习,为深入学习创造条件。

  2.将真实的世界引入课堂

  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法语的意愿,在课程中运用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教学资料,把真实生活中的法语呈现给学生。利用首都国际化氛围,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主动接触法语和法国文化,把课堂上学到的法语知识与真实的世界连接起来。组织与法国人互动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与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学习兴趣和热情,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文化活动,如法语语音比赛、集体参观法国文化中心、给法国笔友写明信片、与法语国家学生视频连线、法语电影欣赏、法语歌曲欣赏、共度法国传统节日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 建立多元化的考核及评估方式

  以欧框的能力量化标准为指导,教学评估与国际接轨,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衡量学生的语言水平,同时,以欧框为标准设计教学进度和练习。每个学习单元,学生通过以欧框为标准的“自我评估表”对自己的语言学习能力进行自评,对自身学习状态和成果做阶段性的总结、自省,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评,了解个体的学习需求。

  以法语公共四级考试为动力,鼓励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参加全国大学法语四级考试,增强竞争力,拓宽就业口径。

  四、小结

  公共法语课程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以培养“专业+外语”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结合高阶性、创新性的新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建设方案设计,探索适合北航大部分理工科学生的多学科融通的公共法语教学模式,给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以强有力的支持,打造理工科特色“专业+外语”模式的公共法语一流课程。

  参考文献:

  [1]王俊菊.新文科建设对外语专业意味着什么 [J].中国外语,2021(1).

  [2]陈威.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混合式外语教学模式深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7).

  [3]刘洪东.新时代中国大学法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山东外语教学,2022(2).

  [4]刘苏阳.大学公共法语学习现状及教学方法浅谈[J].科技视界,2017(5).

  [5]杨芬.大学公共法语视听说教学探讨[J].法国研究,2006(9).

  [6]崔敏.法国工程师教育模式的引入以及由此带来的法语教学改革实践[J].法国研究,2012(8).

  [7]王梅.中国大学环境下的工程师法语教学:起源、发展和展望[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