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蛐蛐的往事

  • 来源:家庭文摘报
  • 关键字:蛐蛐,往事,牛筋草
  • 发布时间:2023-07-18 09:37

  直到现在,我仍很喜欢一种叫 “牛筋草”的野草。它貌不惊人,太普通了,不见开花(也许开花,但花极小,不引人注目)。我只要见到它,就会拔一根,一劈一撸,三下两下,就做成了一根顶部毛茸茸的蛐蛐探子。

  养蛐蛐是离不开蛐蛐探子的,要用它来探测蛐蛐开不开牙。如果你一探蛐蛐,它立刻张开了牙,不停地蹬着两条大腿,还会“qu qu qu qu”地叫起来,这就说明这只蛐蛐很厉害,英勇善战。

  蛐蛐探子多种多样,据说过去皇宫里和有钱人家用的蛐蛐探子很讲究,做探子的那根小棍儿,虽然很细,又不长,但材质要正宗的海南黄花梨,有的用紫檀木,小棍儿上还要镶嵌宝石,或者彩琉璃。总之,小小的蛐蛐探子,一根草做的能用,奢华到无以复加的珍稀之物也能用,显露的是玩家的身份。

  还有一种蛐蛐探子,介乎两者之间,是用老鼠胡须做的,弹性好,不易折。因为老鼠不易捉到,我们孩子家斗蛐蛐,就不那么讲究,说说就过去了,谁也不会把这种探子放在心上。

  有一天,我们去捉蛐蛐,邻居的孩子冬冬也要跟着去。他太小,我们不带他去。他跟在身后走了很远,我们也没答应带他去。他站住,哭了。

  我们中间有个大个子,见他死缠着要去,就顺嘴一说:“下回你带几根老鼠嘴上的胡须子来,就带你去。”他听得很认真,还抿着嘴点点头,表示一定能做到。

  过了没多久,有一天,我们正斗蛐蛐。大家蹲成一圈,围着看。就在这时候,冬冬来了,他高扬着手摆动着,大声喊叫:“找到老鼠胡子了,找到了!”我们正在掐斗着蛐蛐,撕扯在一起,难解难分,冬冬叫喊着跑过来,惊吓着了蛐蛐。斗败的一方,正是那大个子,他认为是冬冬的错,不依不饶的。冬冬赶紧送上老鼠胡须,眼巴巴站在那儿,等着被原谅。大个子接过纸包,打开一看,真的是老鼠胡须。他头也不抬,又问了一句:“是死老鼠的,还是活老鼠的?” 冬冬不明白,问:“什么?”“我问你,这胡须子是从死老鼠身上揪下来的,还是从活老鼠身上揪下来的!” 冬冬支支吾吾地说:“是从猫捉住的老鼠身上揪下来的。”“死老鼠的,不行!”大个子团巴团巴纸包,扔给了冬冬。冬冬没捡扔在他脚下的纸包,转身就走了。

  没过两天,我们又去捉蛐蛐。半路上,看见冬冬正站在路边等我们。他见大个子走过来,就径直迎了上去,打开一个纸包,说:“活的。是被夹子夹住的老鼠,趁它还活着,我揪下来的。”大个子点点头,什么也没说,扬扬下巴,意思是可以带他去了。这时候,我见冬冬从腰间取出早已准备好的蛐蛐罩子。

  “ 你怎么知道这回他会带你去?”我问。“他不带我去,我就自己去!”他说。金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