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老家经历一场久别的重逢

  • 来源:中国报道
  • 关键字:农村,经历,重逢
  • 发布时间:2023-08-12 15:41

  春节释放的归家信号让乡村短暂地变得拥挤热闹,归来的人们发现,曾经的小山村正以新面貌示人。

  文|《中国报道》 记者 陈珂

  京广线将我国锦绣河山的一半都纳入沿途风景之中。回家的行程过半,窗外便由丘陵过渡到平原,大片农田连绵且平坦,偶有风车点缀。张凌兴奋地掏出手机拍照,3年来有关家乡的思念和想象第一次这样具体。

  返乡人员对归家团圆的期待,在防疫政策优化后开始蓄势。数据显示,今年春运第22天,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5029.7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75.8%。作为5000万分之一,采访中张凌告诉《中国报道》记者:“盼望着全家能够整整齐齐吃顿团圆饭,盼了3年了。”

  从深圳北坐6个半小时高铁,再搭乘1小时公交,就能抵达张凌位于豫南的农村老家。2021年,他响应号召在东莞就地过年;2022年春节,又被公司选派至卡塔尔参与项目建设,未能和家人团圆。“今年过年必须要回家。”张凌决定。

  家人相拥的温情、老友相见的喜悦、为生活奔波的互相勉励、对老家发展速度的感叹……在春节假期那几天快速上演,撩拨心弦。对比去年在卡塔尔过的春节,张凌感慨万千。当拔掉充电器,行李箱裹挟着叮嘱被妈妈牌“限量手作”塞满,张凌知道又该出发了。

  “今年过年必须要回家了”

  去年春节,张凌还在卡塔尔。很多球迷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见证了梅西的“封神之战”,也记住了俯拾皆是的中国元素。在东莞一家知名五金制品公司供职8年,30岁的张凌已经是一名娴熟的技工,自认为间接参与了这场足球盛宴。

  中国制造享誉全球,卡塔尔世界杯在卡塔尔境内5个城市中的8座球场举行,张凌公司生产的五金产品应用在了其中6个球场。建造另一个服务赛事的双月形酒店时,工程方从公司定制了非标零部件,他要带着几名焊工奔赴卡塔尔指导安装。

  2021年10月底动身,2022年3月回国,加上隔离观察期,张凌一共在卡塔尔待了半年。家乡的小山村世代背靠着太行山余脉,和一众中原农村一样偏僻、寒冷。在世界杯的背景加持下,张凌此行成为父母逢人便讲的谈资。

  网络上卡塔尔“富得流油”,张凌却觉得不能久待。他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当地工人大多来自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日常交流都用英语,好在自己英语还行,工作上不会遇到太多难题。最难过的是饮食关,“咖喱饭不好看也不好吃”“喝的水由海水淡化而来”“附近只有两家中餐厅,都是东北人开的”……爸妈听了心里着急,关心之余又埋怨他跑得太远。

  “家里打来电话经常是比较忙的时候,等忙完看手机才发现有几个未接视频,但那时国内往往是深夜,人已经睡了。”中国和卡塔尔有5个小时时差,他已习惯在忙完之余听妈妈发来的十几条长语音,然后回复“好的,我会照顾好自己”。

  “不要摘口罩,千万做好防护。”这些话被妈妈反复说。卡塔尔世界杯放弃了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使用过的防疫选项,场馆建设阶段国际人员往来十分频繁。纵使去时已有心理预期,也做足了防护,但张凌还是没能幸免。

  被病毒击中的那天是腊月二十八,第二天便是除夕。“卡塔尔也有华人组织小规模的庆祝活动,那几天我发烧39℃多,浑身疼,只能自我隔离。我们住的酒店下面有一个药店,公司办事处的同事帮忙买到退烧药。”

  爸妈都已年过六旬,身体不好,对于感染张凌只字未提。思乡情绪很快达到峰值。他想起小时候最盼过年,鞭炮燃尽,张凌和姐姐就在青灰色的呛鼻烟雾中找“哑炮”。记忆深处的过年仪式感也被唤醒:炸年货时妈妈不让多说话;在饺子中放入一枚硬币,谁吃到新的一年就会有福气;大年初一早上不能睡懒觉,多次起床失败后,妈妈便会拎着煮饺子的汤勺站在床前“横眉冷对”。

  张凌的姐姐在郑州成了家,除夕夜,妈妈支起跳广场舞用的手机支架,一家人开了群视频,爸妈细数家长里短,张凌只能隔着屏幕感受。在想家的同时他感到歉疚,因为没能在最该团聚的时候坐在父母身边。

  张凌淹没在忙碌的工作中,好在项目如期完成后,回国还算顺利,先从多哈飞到科威特转机,拿着各种检查单和科威特大使馆的签证,再飞回广州。那时,即便隔离观察期已满,但国内疫情此起彼伏,抗疫如同“打地鼠”,张凌回家探亲的计划被一直搁置。去年下半年我国防疫政策不断优化,他下定决心:今年过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定要回家。

  在一起便是辞旧迎新

  张凌也做了备选计划——如果家里有人没感染,自己会留在东莞过年。但听妈妈说,村里几乎所有人都感染了。他在卡塔尔经历过的“刀片过喉”和“水泥堵鼻”老家并不常见,村里几个八九十岁有基础病的老人没能扛过去,青壮年大多只是发烧、身上酸疼,但“都按感冒治好了”,对“阳”或“不阳”没有太多的概念。

  张凌安下心来,把高铁票买在腊月二十五那天。先于自己到家的是一张按摩椅。这是他送给父母的新年礼物,快递能直接送到村里,有人负责上门安装。妈妈笃定这在村里是头一张,嘴上嫌浪费钱,却把它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再用一块大方巾盖上。张凌故意说起东莞的商场里坐30分钟按摩椅要花15块钱,话音刚落,爸爸就研究起了说明书和遥控器上的各种功能按键。

  缺席两个春节后,张凌早早在心里盘算,今年过年要好好陪陪父母,赶几场年货大集,踩着田埂走一走,再给妈妈打下手做一桌年夜饭。

  家乡小镇恢复元气的速度让他感到惊讶:猪牛羊肉、干果蔬菜、新年礼盒,各式各样的年货堆满街道,有的摊位还摆出车厘子、榴莲和菠萝蜜,十字路口因为车多人多不时陷入拥挤。去年8月,陆续有确诊病例散发在这座小镇所辖的村庄,如今一切又回到原来正常的轨道。

  妈妈非常高兴儿子要回家过年了,年货采购量相比去年骤增。为了一顿年夜饭,爸爸起了个大早,揽下杀鱼、剁鸡等体力活,妈妈则先把要用到的配菜码放好,到时候随用随拿。除了往年必上桌的传统炸货,今年她还特意买了一本菜谱,打算做些新花样。张凌拍下妈妈戴着老花镜翻书的样子,保存在手机里。“琳琅满目的饭菜上桌,氛围感一下子拉满,3年没回来的遗憾在那刻仿佛消失了。”他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

  在张凌的印象里,村里吃年夜饭普遍很早,吃完后孩子们簇拥在一起,点燃烟花棒,火花噼里啪啦地亮着,大人则三五成群聚到一起闲聊。在夜间娱乐活动依旧匮乏的农村,这项传统得以保留。

  闲聊的话题必然涉及“个人问题”。在邻居们眼里,年轻人在意的“边界感”却是拉近关系的利器。张凌理解类似无所顾忌的询问,也相信这是来自家乡的一份特有的关心。去年,他谈了女朋友,爸妈对此喜出望外。

  祝福老家越来越好

  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春节释放的归家信号让乡村短暂地变得拥挤热闹,归来的人们发现,曾经的小山村正以新面貌示人。这也是张凌这次回家的最大感受。

  村里的房子被统一刷成白灰两色,墙面绘有可爱的卡通动物形象,在村子的一角还有大片活动场地和健身器材。小汽车也越来越多,开车不到半个小时便能觅得一处游玩,有跑马场、玻璃栈桥、低配版主题乐园、围着水库修建的散步道,还有热闹的庙会。

  张凌和好友提前说好了要在家乡附近转一转,由于返乡时间不一样,众人便约在了年后。他们先在隔壁村一位玩伴的家里集合。这是一栋3层小楼,外表是大气的青灰色,屋内没有华丽装饰,却也干净整洁,阳光照进来,瓷砖亮得直晃眼睛,干果、零食在餐桌上码放整齐。站在顶楼向外望去,村路鲜有横平竖直的,但基本都硬化成水泥路,蜿蜒着向远处延伸。

  由于所在小镇靠近山,最近几年不少福建、江苏等地的富商前来开发建材产品,这也给本地人打开了致富思路。听好友解释,南方人在吃上讲究,拉动了镇子上的餐饮业和住宿业,自己就是开了个餐馆,挣了钱后加上积蓄翻新了老房子。好友介绍称,身边还有很多人不出远门就有了不错的收入,有的开大车拉石材,还有的在山脚下办起了养牛场。

  好友大多已为人父、为人妻,张凌替他们感到高兴,也感慨时光流逝。他告诉记者,以前总觉得农村的孩子要走向外面更大的世界,现在觉得心安即是归处。只是现阶段来说,或许奔赴远方更适合自己。酒足饭饱,众人用打火机点燃手持烟花棒,仿佛站在闪着光的星辰里。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凌为化名)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