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堵结合,莫让孩子困在手机里

  • 来源:民生周刊
  • 关键字:手机,密集,接触
  • 发布时间:2023-08-18 10:12

  作者 郑智维(本刊评论员)

  暑假来临,青少年有了大把闲暇时间,但这大好时光却几乎被手机的“小屏幕”填满,即使短暂地放下手机,心里却还是放不下“小屏幕”中的“花花世界”。

  为方便联系或学习需要,不少家长都给孩子配备了智能手机。《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触网低龄化的趋势明显,未成年网民中经常在互联网上看短视频的比例为47.6%。

  数字时代,孩子的生活、学习早已离不开手机。然而,长时间沉迷于手机,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正常休息、学业及身心健康。在我们身边,因少年儿童过早、过密集接触手机而导致的“负面信息”不绝于耳。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清代诗人高鼎描绘的儿童课外生活场景;“逮鱼抓虾掏鸟窝,弹珠跳绳捉迷藏”更是一代人童年的记忆。而如今,很多儿童却沉迷手机难以自拔。

  在农村走访时,笔者就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每人一部手机,孩子们无师自通地玩起了抖音、快手、网络游戏、直播打赏……有基层干部感慨道:“要想毁掉一个孩子,只需给他一部手机。”

  青少年的成长教育,不仅关乎家庭的希望、社会的稳定,更关乎祖国的未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有效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然而,靠什么解救困在手机里的儿童?

  为预防儿童沉迷于网络,社会、学校、网络平台付出大量努力:安装针对青少年上网的防沉迷系统,政府和学校不断推进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不容忽视的是,儿童沉迷于手机的问题依然较为严峻。

  防止孩子沉迷手机,家长是第一道关。由于重视不够、能力不足、忙于工作等诸多原因,一些父母缺乏对未成年人的有效陪伴和沟通交流,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更是缺乏正向引导。有些家长将手机当成“哄娃神器”。孩子一旦哭闹,家长就会拿出手机,孩子就会停止哭闹。为了让乖乖吃饭,家长甚至会给孩子播放一个短视频作为“交换”。更有甚者,一些家长主动引导孩子接触短视频、小游戏,因为除了这些,本就是“手机控”的他们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带着孩子做线下活动了。

  暑假到来,孩子有了大把闲暇时间,而手机的诱惑又无处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正视孩子的学习方式和休闲需求的改变。

  一方面,对未成年人使用手机加以引导。利用网络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孩子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另一方面,丰富线下活动,预防孩子沉迷网络。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性格特点,陪孩子出游、做手工、看故事书等,给孩子安排适龄的“游戏”。

  在手机使用方面,“疏”“堵”结合,帮助孩子学会趋利避害。平衡好孩子的休闲和学习,家长引导孩子过一个充实的假期,而不是让孩子整日困在手机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