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经纪人李媛媛,为不说话的文化宝藏代言

  文/依江宁

  西安姑娘李媛媛上大学时就对非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她成为一名非遗经纪人。她工作室的墙上,挂着一块玻璃白板,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关于下一次展览的设计方案、物料所需以及她对展览核心元素的理解;大办公桌上,随处可见与非遗相关的宝贝,或是一条金镶玉的手钏,或是汝瓷镇纸;她常常飞往全国各地观看各种艺术展,接洽非遗传承人……这就是非遗经纪人的日常。

  李媛媛说:“有时候我更像是个翻译官,帮助非遗传承人树立品牌意识,跨界嫁接一切可能,把非遗中包含的文化、故事等翻译给民众和消费者,传播非遗的美。”

  初心,亦是恒心

  2007年,李媛媛在中国传媒大学媒体创意专业读大三,为了创作毕业设计的作品,她回到了家乡西安。毕业作品的要求是通过短片记录家乡的一种现象或事件。她思考着,应该记录家乡的什么?兵马俑?这当然是家乡最著名的文化遗产了,但面对如此宏大的题材,非另辟蹊径不可为。夜市小吃?应该是个不错的主题,但那个年代离“舌尖上的中国”潮流还早呢。

  在西安城边走边观察,她不知不觉转进了鼓楼后面的城隍庙。一群人身着华丽的服饰在那里演奏,她感到很好奇,就走过去问:“你们演奏的是什么音乐?我从来没听过。”其中一位老先生告诉她:“这是西安鼓乐,自唐朝传下来的,是中国的交响乐。”

  李媛媛觉得挺有意思,就架起相机把这一幕拍了下来。回去后,她查阅资料,才知道这种古时在城隍庙内演奏的民间乐种,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它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都记录着西安历史的变迁。

  后来,她的本科毕业作品便是用影像记录西安鼓乐的传承与发展。这个选题也刺激着李媛媛的神经元,原本她打算继续在母校攻读新闻硕士学位,但因为对非遗有浓厚的兴趣,所以她的心底燃起了新的想法——转身叩开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保护专业的大门。当时,全国也只有这个学校有这个专业,而且才开设了两三年。

  2012年从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后,她在中央电视台做过文化栏目,在《文化月刊》《世界遗产地理》等刊物策划过一系列非遗选题。她希望通过媒体报道,让更多人了解非遗。那时,她已经开始关注非遗产业化的现状。在她看来,根据市场规律对现存非遗进行产业化开发,是科学、有效地保护非遗的更好方式。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电商品牌,通过优秀的设计,唤醒传统手作的当代活力,为当下的消费者带来实用好看又具有温度的产品。

  2016年,李媛媛决定离开媒体,注册自己的公司,她希望通过一些文化项目,去探索非遗的产业化道路。恰逢“互联网+”大潮来临,有不少朋友找到李媛媛,希望借助她的非遗专业知识,做非遗电商。经过深思熟虑和朋友们的反复探讨,李媛媛觉得,做非遗电商这件事还不成熟。因为电商要求商品可以大规模复制,只有把产量搞上去,才能带来利润。而非遗产品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规模化显然无法实现。

  后来,李媛媛又尝试与非遗传承人合作。由于她从传承人处拿到的非遗产品价格并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微薄的利润根本不足以支撑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李媛媛发现,这条路似乎也走不通。

  但这点挫折根本没有对她造成影响,因为她的初心没变。初心,亦是恒心,她想让非遗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与“传二代”一起创业

  与非遗传承人的频繁接触,让李媛媛认识了不少非遗传承人的孩子们,她将之称为“传二代”。这些“传二代”无一例外,不仅受过艺术的熏陶,还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绝大多数人都有留学经历。受到家族影响,“传二代”身上也肩负着将非遗传承下去的使命。

  “金镶玉”传承人的后代杨晓雅夫妇是李媛媛的合作伙伴之一。随着人们需求的转变,大型的“金镶玉”插屏和摆件,已渐渐失去市场优势,杨晓雅夫妇借助西方的奢侈品管理经验,将大摆件向小首饰转型,工艺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体积和用途。体积缩小后,大大降低了商品的单价。

  李媛媛通过和“金镶玉传二代”的合作发现,“传二代”的思路不仅更新、更“潮”、更广阔,且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对市场的嗅觉更加敏锐,这样的合作往往事半功倍。就这样,李媛媛和“传二代”们一拍即合,成立了“传PLUS”工作室。这是一个非遗项目平台,非遗传承人的子女及后辈组成品牌联盟,互相扶持,共享知识产权,并通过展览的方式将非遗文化向外输出,达到从文化传播到文化消费的转变。至此,李媛媛多了两个新身份:非遗经纪人、策展人。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也是李媛媛非遗策展的灵感来源。在2019设计北京博览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李媛媛与10位非遗传承人联合策划的沉浸式非遗展“仿佛若有光”作为重点项目隆重推出。李媛媛选取了10项非遗项目:北京玉雕、南通蓝印花布技艺、曲阳石雕、德化白瓷、漆器髹饰等,并采用沉浸式多媒体展示方式,取义“轮回圆满”,希望通过自己与“传二代”的共同努力,促进非遗传承生生不息。这是一个光影沉浸空间,展览面积虽然只有小小的36平方米,但观众从入展开始,抬头望天,低头看地,每一个细节都能看到非遗的身影。

  李媛媛的灵感一发不可收,在之后的4年里,她先后策划了近30场非遗展:“宫廷新造办”“一梦到姑苏”“风·雅·颂”“流淌在生活”“无界之境”等展览,既是具有当代艺术手法的沉浸式非遗展,也是进行非遗展售的商业空间。李媛媛说:“我们选择通过沉浸式非遗展览的方式为切入点,让更多的人能够直接感知非遗。在展览上,除了价格高达几百万元的展品外,其余展品均可触摸、感受,也可出售,既是一个展览,又是一种概念商店。”

  在“无问西东”非遗展中,李媛媛团队与日本国宝级设计大师喜多俊之合作,推出了深受观众们喜爱的汝瓷咖啡杯;与法国设计师THOMS.V合作,以中国“金镶玉”技艺设计出爱情主题“鹤鸣指尖”对戒;此外,团队还将一些圣诞节装饰物转化为有中国意趣的饰品。

  品牌联名跨界、线上线下联动、非遗大展,李媛媛策划的每一步都在为非遗走向大众铺路。她说:“消费就是最好的保护。在场景中消费,在消费中保护,在保护中设计转化,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进阶“非遗翻译官”

  从策展主题到展陈布置,李媛媛走的是“网红打卡”路线。她没有让“非遗”二字出现在现场的展览名称上,但人们被具有“轻奢”味道的字眼吸引过来,或是被具有“场景革命”效果的展览图片抓住了眼球,都争相前去打卡、拍照、发朋友圈。她笑称:“我的展览在专业策展人眼里就会显得特别不专业,但没关系,我办的是给公众看的展览,不是给专业人士看的。我们的展出都不用展览光,只用舞台光,所以拍出来的照片特别带感,适合发布在社交平台,无需修图,也能让观看者自发地进行传播。”

  正如她所说的,她像给艺人做演唱会那样,给非遗做“演唱会”。她需要用一个仪式感很强的展览,先让大家看到非遗。大多数走进来的人,是完全不了解非遗的。但他们觉得这里很美,然后走了进来,在其中游走,突然发现“哦!这就是非遗啊?真棒!”

  她策划的这些非遗展览很快就形成了IP。现在,她已经开始和各地方非遗保护部门展开合作,也向成都国际非遗节、魔都创意节、北京艺术博览会、南京紫金奖非遗美学展、博鳌国际旅游奖等项目输出了展览IP。上海、深圳、山东等一些大型商场也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很多时候,她是以“一日一城”的节奏在路上狂奔。

  2022年,李媛媛与腾讯出品的电竞游戏《延禧攻略》跨界合作,将游戏人物的皮肤、道具等进行非遗设计,让古老的文化在电竞领域成为最时尚的潮流。在李媛媛看来,非遗其实是最时尚的文化,并不是什么老旧的故事或无人问津的老工艺。

  作为一名非遗经纪人,李媛媛认为,从事这个行业,除了必备的非遗学术素养外,还应该具备美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传播学、心理学、材料学、建筑学等各学科的知识储备。非遗经纪人也是非遗翻译官,单凭老故事很难打动现在的年轻人,非遗是活态流变的,需要我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非遗说出背后的故事,让经典再次焕发生机。李媛媛说:“讲好非遗故事其实就是在讲好中国故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让非遗的展览有新鲜的记忆点,年轻群体其实对非遗故事很买账的。”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