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高中音乐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与探究
-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新高考,核心素养,培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9-08 19:22
崔慧妍
(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校 136699)
【摘要】从2014年开始,我国高考选拔制度开始发生转变,高考录取体系中首次纳入了综合素质评价。自此之后,作为主要的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音乐课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新高考视域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高中音乐教师如何在新高考背景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新高考下高中音乐核心素养的相关概述入手,基于高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从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审美价值观等多方面提出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以此来帮助高中音乐教师将音乐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高中音乐;新高考;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9-002-01
近些年,随着高考选拔制度改革持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中音乐教师认识到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新高考视域下,学生个性化发展、选修与必修的课程设置、高中教育等一系列定位发生了变化,高中音乐的教学模式、教学思维和课程设置也因此发生了转变,在高中生的高考过程中音乐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此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如何创新音乐课程教学、如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选择对新高考下高中音乐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问题进行探究。
1 新高考下高中音乐核心素养的相关概述
1.1 新高考与高中音乐课程
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各个教育阶段开始逐步转变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高中教育阶段也不例外,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就是新高考制度的实施。在此背景下,音乐教学在高中教育阶段中所发挥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
一方面,在新高考录取体系的综合素质评价中,一项重要的评价内容就是艺术素养,属于艺术素养维度之一的音乐为高中教育阶段深入实施、开展音乐课程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方面,高中音乐课程体现了审美情趣,在核心素养中纳入了音乐,这也就意味着在高中教育阶段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要设置音乐课程。
1.2 高中音乐核心素养内涵
我国当前高中阶段教育教学工作,受新高考制度改革的影响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不受重视的音乐教学备受关注。而高中音乐教学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中音乐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高中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一是审美感知,指的是个体对音乐艺术独特美感、表现手段、表现要素、表现形式、听觉特性的把握、理解、感悟和体验。在高中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音乐审美是活动的核心所在,基于原有的音乐基础学生通过学习将自身音乐素养独立地展现出来,将最终的音乐价值目标实现。二是艺术表现,指的是个体通过音乐编创、综合艺术表演、演奏、歌唱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情感内涵和艺术美感的实践能力。在音乐素养的发展和形成中,艺术表现能力的运用与构建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三是文化理解,指的是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高中生对各类文化所表现出的态度,在感受、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时要做到具有时代性、发展性。
2 新高考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
2.1 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新高考视域下,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就必须要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在高中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中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占据着核心位置。作为听觉艺术,音乐主要以聆听为主。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应以感受、聆听为基础,引导学生利用音乐思维体验、感知音乐艺术,在独立分析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感受音乐艺术。
比如笔者开展关于《草原放牧》的鉴赏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背景,然后让他们聆听音乐,再组织学生以力度、速度、旋律、节奏等形式要素来进一步鉴赏、理解音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目的。
2.2 发挥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高中音乐教师在新高考制度下,要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就必须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实践活动将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发挥出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高中音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尽可能地选择富有实效且多样的教学方法,借助音乐创编、综合艺术表演、演奏、歌唱等方式来开展具体教学,从而达到将学生音乐表达、创造、想象的能力切实提高,确保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具体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还可以将音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利用鼓等乐器来让学生进行信息的传递或模仿,让学生敢于表现、爱上表现。
2.3 拓宽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不同风格的音乐都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时,应利用音乐艺术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通过音乐学习更进一步地了解世界。社会人文素养是理解音乐文化的基础所在,因此在新高考视域下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认识社会,从而进一步感受音乐作品所隐含的深层含义。基于此,高中音乐教师可尝试教学策略的转变,尽可能地在教学环节中渗透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众生活,这对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在那些文化背景下孕育的音乐艺术也非常有利。此外,在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之前,音乐教师必须要确保自身所具备的审美价值观正确,能够正确地评价、判断音乐作品和音乐活动,以此来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结语
随着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在高中生的高考评价体系中音乐课程所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基于此非常有必要培养高中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就当前高中音乐教学实际来看,建议高中音乐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积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发挥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拓宽学生的审美价值观,以此确保其能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学会享受音乐艺术、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鹏飞. 浅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J]. 中国音乐教育. 2020(12)
[2]朱朝卿.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管乐团教学思路研究[J]. 黄河之声. 2020(17)
[3]杨锴. “核心素养”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分析[J]. 中国文艺家. 201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