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策略
-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控制系统,可靠性,战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9-15 11:41
白宝玉
通辽电投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通辽市 028011
摘要:目前,我国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广泛,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运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厂的生产效率和水平的提高。发电厂。因此,我国电厂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水平,使电厂电气系统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靠性;战略
1 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靠性测试
1.1 实验室测试方法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靠性测试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实验室测试。该方法可用于批量生产产品的分析。创建特定受控产品工作环境后,模拟基本使用条件。在模拟环境中进行相关实验,记录产品在重复运行过程中的相关技术参数,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可靠性分析。实验室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测试是可靠的,因此数据的准确性是理想的,但可靠性测试需要一定的成本和许多客观约束。
1.2 厂内测试方法
出厂测试法主要用于产品出厂前的缺陷检测和分析。电控设备具有非常特殊的结构和显着的复杂性。如果正确使用这种测试方法,可以及时分析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产品出厂前的检测是一个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分析产品本身可能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测试结果逐步优化产品,以保证产品投放市场的保质保量。这些测试确保了自动化系统的最高可靠性,但它们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不能在大批量工厂中使用。
1.3 现场数据测试方法
在现场数据测试过程中,可以判断设备的可靠性,测试人员可以及时记录相关结果。根据基本试验条件合理分析得出理想的可靠性指标。现场数据测试与实验室测试相同。相关的可靠性指标基本上取决于对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及其基本情况的判断。与实验室测试方法相比,这种测试方法可以应用于有限的测试设备,而不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在设备运行过程中,检测活动也能顺利进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检测成本。但这些测试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受外界因素干扰明显,无法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 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靠性策略
2.1 实现更科学的设计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可靠性。因此,逐步优化相应的设计方案和装配对策,可以稳步提高其可靠性,更好地规范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模式。相关技术人员应积极关注产品结构和可靠性因素的合理研究,关注基本运行条件和技术可行性等,认真分析控制系统的实际参数标准,为加强设备的整体性能。技术人员还应对相应的使用和维护方法进行详细分析,进行科学研究,利用基本手段降低维护率,从而显着增强系统本身的可靠性。
2.2 通信网络系统
在控制系统中,即时网络通信是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掌握最准确的信息和相关数据信息,采取措施应对突发事件,是即时通信的首要任务。即时网络通信由系统总线结构组成。整体结构采用微波传感器的同轴线作为传输介质。信息和数据的管理采用以太网接口方式。在满足通信协议要求后,逐步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通信应用系统共享资源的有效性。除互联网即时通讯外,通讯系统还具有非即时网络通讯,可用于传输非紧急分析数据。两条通信安全通道的多样化使用,可以有效减轻单一通信安全通道的压力,提高通信网络数据信息发布的高质量、高精度,防止大量数据信息文件泄露.
2.3 在电力系统运行监测中的应用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电力行业也在积极引入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已成为热词,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电网信息化建设需要依靠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主要起到运行监控的作用。在自动化技术的作用下,电网的运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具体的技术应用环节,要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需要对电源参数进行分析,收集电源型号等运行参数,结合分析结果,利用检测设备和传输设备,形成完整的监控系统。全面采集,监控系统还可以智能分析数据信息,为故障诊断和故障控制提供依据,将系统故障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稳步提高系统安全性,这也是该技术的主要应用方式之一。
2.4 提高设备可靠性
利用大数据进行设备可靠性分析,可以根据工艺系统和设备本身的工艺参数变化,自动综合判断和分析重要设备的状态,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预测管理。以大数据为基础,以诊断和优化为核心,重点利用大数据优化运营,引导生产经营业务发展。并且通过对重要设备状态的动态跟踪,使重要设备的监控状态可知、可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基于大数据的设备可靠性管理可以主动发现各种设备的问题,从而将设备的计划外维护转变为计划内维护,对大多数设备来说,可以降低维护的人工成本,缩短执行时间。维护程序的时间,同时维护间隔也可以增加。由于早期预警和减少计划外维护,组件损坏可以避免或减轻,因为组件维修和更换成本降低。
2.5 系统设备散热要到位
电厂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散热更加到位,为稳定运行创造良好条件。一般来说,如果晶体管功率明显小于100MW,则无需设置相应的散热片。但是,当半导体分立器件的功率较大时,需要合理设置,使其在散热片之上。系统内部的散热器也要清洗干净,保证粗糙度符合标准,保证其颜色符合标准,实现辐射热交换;如果半导体分立器件本身具有热敏特性,则需要在远离功耗的情况下正确安装。在耗散功率较大的相应区域。
2.6 在电厂中的应用
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厂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电厂的整体生产质量,而电力自动化技术在电厂管理中的应用需求也比较大。该设计由以太网、数据通信网络和控制单元组成。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采用智能I/O 模块和冗余I/O 总线应用实现MCU 模块通信,在PCU 应用下可实现实时性。接收热电阻和开关量传递的信号,做信号处理,获取设备运行状态和参数信息,大大提高信息监测工作的质量。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厂分散控制中的应用,可以对关键线路和设备进行监控,保证电信号的实时接收并做好信息处理和分析,及时了解监控状态部件,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化学测控系统的应用可为电厂各项任务的自动化提供技术支持。
2.7 PLC 技术在模拟控制中的应用
PLC 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智能模拟控制系统。在电气控制系统中,智能模拟模块的具体工作是将电气系统设备的各种电子信息转换为模拟量,通过模拟量转换实现数据传输。,在电气控制系统中传输信息的过程中,都是经过模拟转换后的数据传输。PLC 技术在模拟量控制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模拟量模块的控制能力,从而实现模拟量控制模块良好的信号转换,提高整个系统的控制功能。
2.8 变频调速技术在电机模型单元中的应用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经常使用变频调速技术,其组成形式也非常多,每个部件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而自适应电机模型单元是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技术的作用是检测输入电机的电流和电压,进而识别电机的基本参数。但是,如果在实际运行中需要控制其速度,其精度不应大于0.5%。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可以通过闭环速度进行反馈,从而可以对设备运行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对其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对监控数据进行准确分析,可以快速达到所需的速度精度,那么此时电机模型单元就可以很好的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了。
参考文献:
[1]徐江.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可靠性策略[J].流体测量与控制, 2021,2(06):22-25.
[2]吴张曦,郭春义,车彦泽.基于有线通信反向传输的光纤信号系统复杂度自动控制方法[J].制造自动化,2021,43(8):109-113
[3]张成伟,刘松.新型热铸铜包钢包复合金属材料在变电站接地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1,16(1):77-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