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过分的吹捧
- 来源:杂文选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过分,吹捧,途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0-23 11:27
刘荒田
今年春天,好莱坞著名谐星在“网飞”直播的脱口秀,回顾一年前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挨了威尔·史密斯一巴掌的浑事,就此发挥,道出一句令人绝倒的警句:人们最大的瘾是“求关注”。语带讥讽地说:“以前我们想得到爱,现在我们只想获得点赞。”看,对“关注”的渴盼,已然够格和毒瘾、烟瘾、酒瘾并驾齐驱。褒奖某人,无疑是让某人获得“关注”的最佳、最快途径。
不过,实行褒奖的最大化,力求人人有份,实在不易。哪怕是把“患不均”排在首位的理想主义者,都绕不开“排名次”的难题。然而,比赛岂能以“排排坐,吃果果”这一套糊弄?比如并列第×名,正式名次之外加提名奖、安慰奖、贡献奖、特别奖。至于花招层出不穷的黑箱,从买通裁判,抽换应征作品,到内定名单,过于卑劣,这里不涉及。
怎样做到既公平、透明,又能容纳尽可能多的获奖者?有一古一今两个例子供参照。古的是:南朝有一个皇帝,自命为大书法家,而在他朝中为官的王僧虔是公认的大书法家。一天,皇帝问王:两人中,谁的书法第一?这可是凶险之问。说实话,自己第一,冒犯皇上;说假话,让皇上第一,又有违儒家的教训。王灵机一动,这样回答:“陛下的字在君王中第一,我的字在人臣中第一。”多中听!皇帝怎么能和臣民混在一起呢,于是乎双赢。今的是:某大学两位文学教授在一起,甲问:你我之中,谁是最佳教授?乙回答:我是最佳教授,你是———服装最佳教授。
由此得到启发,分门别类于先,辨别高下在后,一个人可得多种褒奖。比如,一个小说作者,可以进入许许多多“类”:以资历分,他入行半个世纪;以出书多寡分,他的著作近五十种(自费出版不宜提);以题材分,他擅长写都市;以获奖次数分,他得大小奖项八十次;以语言分,他善于改造方言;以容貌分,他是远近闻名的帅哥……还可试试长臂运作:以家庭分,他儿孙满堂;以儿女分,他两个孩子都是博士。
吹捧他,遂有了多种途径:本市经验最丰富的作家之一,本市最多产作家之一,本市最热门都市作家之一,本市最红火“获奖专业户”之一,本市最具风度作家之一,本市拥有最幸福家庭的作家之一,本市拥有最优秀儿女的作家之一。
除了上述归类法,还有交叉法。比如,对一个在硅谷任软件设计师的中国人,可以这样吹:本行业,他是运用中文最好的;在能运用中文的同行中,他的专业水平是最高的;在专业水平高、中文又好的群体中,他的高尔夫球技是最好的……与上述行业精英齐聚在高尔夫球场,大家又发现,他的口才是无人可敌的;在事业成功、口才又好、近乎完美的男人圈里,他在文物鉴赏方面是最有品位的……总而言之,只要分类精准,人家的亮点你肯定能发现,且在戴高帽时掌握分寸,不至被人讥为瞎捧。
当然,针无两头利。两个不算过分的吹捧,固然能实现皆大欢喜,但须小心。例如,针对一个以国际象棋为职业,并对此怀高度自信的人物,如果你专心致志地赞美他的“副业”———钓鱼,那么,棋手有理由认定,你是在暗示他的棋艺“烂透了”。
【原载《羊城晚报》,本刊标题有改动】
插图辕吹捧辕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