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被后世誉为“宋四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一生坎坷,经历波折,仍不断追求、积极进取,成就卓越而多面。其诗词属豪放一派,题材广阔;散文著述宏富,意趣不凡;书画重在神韵意境,是中国文人画的开创者。以苏轼为代表的三苏文化,因其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和深邃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遗产。此次共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旅顺博物馆、中国江南水乡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珍藏的苏轼主题相关文物 274 件,其中一级文物达 39 件。展品包含苏轼真迹《潇湘竹石图》《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阳羡帖》手卷等珍贵展品。
青绿绘画,主要指以矿物颜料石青、石绿敷色的作品,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盛行于唐以前,画法以双钩廓填为主,少皴笔、着色重,或辅之以金碧勾线,富丽堂皇,代表画家如唐之李思训、宋之赵伯驹、明之仇英等人;后者则流行元代以后,画法是在水墨淡色的基础上薄罩青绿,清丽淡秀,具有文人趣味,代表画家有元之赵孟頫、明之文徵明、仇英等。北风凛冽,飞雪数尺,千峰失翠,万木僵寒,本是天地一奇观。古之高人逸士,每每喜写雪景,以寄托岁寒明洁之意。自唐以来,画家即有雪溪雪竹、江山雪霁、雪江归棹、卧雪煮茶、踏雪访友之图。唐之王维、宋之李成、元之黄公望、明之文徵明皆有所作。
宋画、书法、宋刻本、宋代碑帖等,各类艺术和艺术载体在宋代都发生了深刻转型,“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名家竞出,百代标程。宋画题材之全,技法之精,与西方文艺复兴绘画一起,被尊为东西两大文明的视觉象征;书法自宋代始重意,确立了全新的美学尺度;宋代版刻与碑刻的繁荣,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知识结构的改变。展览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收录的部分宋画调色打样稿、即将出版的《淳化阁帖绍兴国子监本》《浙江图书馆藏淳化阁帖刻石》样稿、宋刻本古籍实物、明清影宋刻本抄本,以及"两宋浙刻丛刊"的书籍和样张集中展示,通过读画、读书、读帖、读碑,品读宋代艺术之风韵,人文气象之意韵,时代精神之气韵。
中国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妆容风格,记载中最早的化妆品似乎来自商纣王时期,《博物志》中载“纣烧铅作粉”,《中华古今注》中则说“起自纣,以红兰花汁凝成燕脂”。到了清代,手工化妆品的生产几乎已达到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扬州戴春林、谢馥春、杭州孔凤春、上海老妙香室等都名噪一时。20 世纪上半叶,生产新式机制化妆品的各种工厂、工业社相继建成投产,诞生了百雀羚、雅霜、明星花露水等一系列声名远播的国货品牌。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妆品生产商开始注意到广告这一新型产品推销方式,报纸和书刊杂志成为当时广告投放的主要媒体。它的形式多样,有纯文字型,也有图文并茂的,今天我们依然能从这些流传下来的书刊广告插页中感受到人们对美的追求。
展览尝试从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视角梳理海派绘画的源流、内涵及影响,阐述海派绘画的形成和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关系,并首次提出了海派绘画开启了中国绘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观点。第一板块揭示“海派”与上海这座城市,与中国城市化、现代化的关系,彰显“海派”文化的精神谱系。第二板块对“海派”画家队伍清晰画像。第三板块揭示上海这座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对于海派审美标准的深刻影响。第四板块和第五板块 描绘海派绘画的艺术生态系统。第六板块则呈现海派绘画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确立海派绘画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开启者的历史地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