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女性刘银莲: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 来源:恋爱婚姻家庭·上半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业,农村,品格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0-28 14:41
创业改变命运,奋斗铸就人生。对于这句话,安徽霍邱的刘银莲深信不疑。刚结婚那会儿,家徒四壁,就连解决温饱都是个难题,不认命的夫妻俩,开始白手创业:开小卖部,跑运输,办养殖场……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是夫妻俩的奋斗目标。如今的刘银莲,不仅把养殖场办得有声有色,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还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家庭建设更是让人艳羡。那么,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想干事
1978年2月,刘银莲出生在河南固始农村,普通的家境,不仅让刘银莲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还培养了她面对逆境不抛弃不放弃的品格。
高中毕业后,刘银莲在家里帮父母打理小卖部,从小就接触经营,为她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经亲友介绍,刘银莲嫁到安徽霍邱县农村。丈夫高红星朴实可靠,但婆家实在是太穷了,刘银莲对记者说:“刚结婚时,高红星的家里有多穷呢,举个我至今都记忆犹新的例子,有一次家里来亲戚请客,刚把菜从厨房里端出来,早已破烂不堪的厨房就坍塌了,那场面,每次想起来都让人不寒而栗,当时我们就说,一定要想别的路子,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
通过走访调查,夫妻俩发现镇上的水泥厂人流量大。开过小卖部的刘银莲熟悉其中的经营路径,便借钱开了一家小卖部。然而小卖部生意一般,仅够维持一家人的温饱。为了改变命运,两年后,夫妻俩又借了14万元,买了一辆东风货车。
风餐露宿,这是跑车人最大的体会。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也是常有的事,其中的艰辛只有跑车人才能体会。其实,相对于欠账,辛苦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刘银莲告诉记者:“那时一到过年,别人都是千里迢迢回家过年,我们夫妻俩就到处去要账,车子加油、保养都需要钱,收不回来运费,一家人的生计就无法维持,但要账太让人头疼了,让我不胜其烦却又无可奈何。”
一次,刘银莲去朋友家玩。朋友专门做蛋鸡养殖,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刘银莲对家禽养殖并不陌生,当听到朋友说起养殖的收益后,刘银莲动心了,她回去对丈夫说:“我们都在农村长大,对鸡鸭的养殖从小就会,最打动我的是,朋友家里养的蛋鸡,客户不赊账,我也想养蛋鸡。”高红星听了,有些犹豫地说道:“现在我们跑货运收入也还好,这个时候又来养鸡,不仅要借钱,能不能成功,还是个未知数。”
刘银莲铁了心想在家禽养殖上大展身手,便让丈夫独自出车,她在朋友的帮助下,决定将养殖基地选在霍邱县马店镇。
众所周知,创业难,其实,女性创业更难,特别是对于既无资金加持又无经验技术的养殖“小白”刘银莲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要盖鸡舍,就需要有土地,刘银莲在村里流转土地时,遇到了困难,她说:“别人一年给300元一亩,我给500元,虽然比别人高不少,但依然有人不愿意,原因就是一些村民见有人来洽谈,便漫天要价,没办法,我只能反复登门做群众工作,也许是我的真诚打动了大家,最终把这个难题给解决了。”
土地问题解决后,刘银莲找来推土机,进行土地平整。那段时间,刘银莲没日没夜在工地上操劳,风吹日晒再加上劳累,让刘银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一心扑在创业上的她,早已顾不上这些。土地平整好后,为了节约资金,刘银莲的亲友们纷纷来帮忙盖鸡舍,在大家的帮助下,2007年底,养殖场终于引进了第一批3000只鸡苗。
看着叽叽喳喳的小鸡,刘银莲感慨万分,她看看这里,看看那里,心情异常激动,她在心里祈祷,希望能顺风顺水,让家里的经济状况从此迈上新台阶。
能干事
因为毫无大规模养殖经验,刘银莲担心小鸡会生病,便聘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刘银莲白天在鸡舍干活,晚上回到家就学习养鸡的专业知识,虽然每天都忙得分身乏术,但心中有梦想,所以她一点也不觉得累。
在刘银莲的精心打理之下,4个月后,蛋鸡开始产蛋了,而且产蛋率高达90%。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这一年刘银莲喜获丰收,去掉所有成本,净赚8万元。最让她开心的是,客户不赊账,再也不用为要账奔波的刘银莲,仿佛看到了蛋鸡养殖的美好未来,她对丈夫高红星说:“没业务时,你还不如来跟我一起养鸡,我打算把养殖的规模扩大,看看是不是能改变家里的经济状况。”
2009年,刘银莲把养殖规模一下扩大了5倍多,养殖场里养了16000多只鸡,因为每天都要配饲料,打扫鸡舍,根本忙不过来的夫妻俩又招了一个工人。那几年,天道酬勤,刘银莲的养殖业务一直顺风顺水。每到年底,刘银莲都会进行年终核算,她笑着说:“虽然这几年做养殖收入还不错,但其实家里一分钱存款都没有,每次赚了点钱后,又投到养殖场里了,有人开玩笑叫我老板,我这是啥老板啊?”
谁知,2016年,突然来袭的禽流感,让刘银莲的养殖场差点遭遇灭顶之灾。蛋鸡的死亡率高达70%,刘银莲看着成批死去的蛋鸡,来不及悲伤的她,赶快和工人把死去的蛋鸡拉到山上挖坑深埋处理,刚回到养殖场,发现又有一大批鸡倒在了地上……
有一天晚上,累得浑身快要散架的刘银莲回到家后,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伤,失声痛哭起来,绝望的她甚至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下去,这时,儿子走过来拉着她的手说:“妈妈,很多人的人生都不会那么顺的,眼下养殖场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只要我们全家人一起坚持,相信一定会迈过这个坎的。”刘银莲怔怔地看着16岁的儿子,没想到儿子已经这么懂事了,儿子的话一下子给了她无尽的动力,她擦干眼泪说:“好的,儿子,妈妈听你的话,相信我们一定会好起来的。”
思想上的障碍清除后,刘银莲选择再出发,她在咨询专家之后,又开始四处借钱,投资200多万元,建了一栋4层全自动智能化的鸡舍。靠着先进的设备,鸡舍的温度可以设定,还可以自动化给蛋鸡上水上料,因为鸡舍全封闭,还能有效预防病毒入侵。自动化的养殖设备,不仅提高了养殖的可靠性,还节约了人力成本,过去需要几个人干的活,现在只要一个人就能轻松完成。
鸡舍建好后,养殖场进了50000只鸡苗,刘银莲信心满满地计划打个翻身仗,谁知,因为饲料价格上涨,虽然人工成本有所下降,但总体核算起来,利润率还不如过去。
有时,沮丧的刘银莲也想过放弃,但养殖场的设备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如果不干了,就只能按照废品处理,所以即便面对困境,刘银莲也只得硬着头皮干下去。
不久,市场迎来转机,2019年,刘银莲的养殖场净赚了200多万元,正当她信心满满地准备大干一场时,新冠疫情席卷而来。
刘银莲看到那么多奔赴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她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不仅捐钱,还把鸡蛋免费送到了当地的抗疫指挥部。
由于疫情交通管控,养殖场的鸡蛋无法运输出去,家里的库存高达4000箱。这么多的鸡蛋,冬天气温低,还能存放时间长点,夏天鸡蛋容易变质,这让刘银莲一筹莫展。走投无路之下,刘银莲便到处去协调,政府也积极帮刘银莲想办法,在大家的关爱之下,刘银莲通过短途运输的方式,把一部分鸡蛋卖了出去,不仅缓解了库存压力,也解决了资金周转的困境。
因为疫情反复,养殖场的生意时好时坏,刘银莲对记者说:“有句话说得好,‘家有千万,带毛的不算’,由此可见,做养殖行业多么不容易,我创立养殖场以后,真是尝尽了创业的酸甜苦辣,可以说,我没过过一天不操心的日子,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困难,每天都在想方设法解决难题,但即便这样难,我对未来仍充满信心。”
干成事
不抛弃不放弃的刘银莲,得到了很多村民的信赖。一些群众在和刘银莲聊天后,纷纷打算加入养殖业,从鸡舍的建立到鸡苗的选择,再到饲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刘银莲事无巨细,毫无保留地告诉了村民们。有时,刘银莲还会把养殖户们集中起来,免费给大家做培训,刘银莲的言行,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扬。
养殖场在刘银莲的坚守下,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迈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2022年,积累了多年养殖经验的刘银莲,经过考察,决定抓住秸秆废物利用的契机,响应当地“种养结合,秸秆变肉”的号召,开拓了肉牛养殖项目。
为了提高项目的可靠性,刘银莲相继去了阜阳、淮北等养殖基地调查走访。2023年3月,刘银莲投资460多万元,建立了棚舍,饲养肉牛达300多头。
在刘银莲的带动下,马店镇现有规模化养殖场15家,散养户高达近百家,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还让很多原本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到了家乡,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庭,他们感激地说:“这都是刘银莲做的好事。”
刘银莲的言行,不仅得到了村民的认可,2019年,她还荣获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实用人才带头人优秀学员称号;2022年,她的养殖场还被评为“徽姑娘”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其实,刘银莲在创业的同时,从来没忘记家庭建设,她对记者说:“我觉得我最成功的,不是我的事业,而是我的家庭。”原来,刘银莲一直重视夫妻感情的培养,在生活中遇到分歧时,高红星的宽容和大度,让刘银莲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最为难得的是,她的两个儿子不仅学业优秀,还懂事孝顺。
一次,养殖场鸡舍的鸡笼坏了,高红星在维修,大儿子得知后,主动来给父亲帮忙。父子俩忙了一整夜,才把鸡笼修好。第二天早上,儿子红着眼睛对刘银莲说:“妈妈,昨天晚上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从此以后,我要更加努力读书。”如今,在国外留学的大儿子,每次寒暑假回来,都会走进养殖场,和大家一起干活,工人们纷纷对刘银莲说:“你这儿子真不错,一回来就干活,而且不怕苦不怕累,真是个好苗子。”
其实,刘银莲在对两个儿子的家教上,更加注重品格的教育,特别是在孝敬老人上,夫妻俩以身作则,逢年过节,就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看望双方老人,和老人聊天,帮老人洗衣做家务,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中的难题。
霍邱县妇联副主席罗永俐这样评价刘银莲:“她充分彰显了‘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女性‘四自’精神,她是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的排头兵,也是新时代女性的典范。”对此,刘银莲说:“其实,我是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才能让我从一个为生存奔波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今天的女性创业者。眼下,养殖场的年产值已达1500万,但我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我们一定能越做越好,遇见更好的自己……”
文/一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