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钓法(六)——传统钓鱼护

  • 来源:垂钓
  • 关键字:传统,钓法,钓鱼护
  • 发布时间:2023-11-24 10:57

  文/图 江苏·沈禹羲

  夏季天气炎热,鱼获极易死亡,钓鱼桶、活鱼箱往往无法满足垂钓者的存鱼需求,一旦鱼获过多,鱼群就会缺氧浮头并很快死亡,这时我们要借助鱼护暂养鱼获。鱼护大多是静置于水中的,溶氧量充足,鱼获的存活率显著提高。

  过去,玩传统钓的垂钓者常用竹篓或草绳编织网袋暂存鱼获。这类早期的鱼护过于笨重,不仅携带不便,且对放置的位置要求较多,如置于浅水中要防止其倒下跑鱼,若置于流水中则要防止被冲走,若居高而钓,编织网袋放置会变得格外麻烦,通常要用一根长绳拉住鱼篓。

  还有一种古老的存鱼形式——地围网,人们常常在离钓位不远处的岸边围一圈网布,用树枝、竹条等做支撑,将鱼获投入其中即可,收竿后再从围网中兜底捞出鱼获。这种方法易跑鱼,且围网稳固性较差,已被淘汰。如今很多大型垂钓中心、黑坑基地所用的悬浮的作为“回鱼鱼护”的超大网箱的“原型”即地围网。

  “回鱼鱼护”,顾名思义就是垂钓中心回收暂养垂钓者钓到的但不带走的大型鱼获所用的工具,这些大型鱼以青鱼居多,也有草鱼、鲤鱼、鲢鱼、鳙鱼等。这些大鱼出水前大多受到严重惊吓,有的上岸之后挣扎跳跃,鳞片脱落,如果放回池塘,难以确保其健康成活,所以要放到专门的悬浮网箱鱼护中暂养观察后再放回池塘。

  除了围网型鱼护,还有一种古老的野外养鱼办法就是挖土坑养鱼,垂钓者可借助有利地形,在岸边挖一个小水坑,与河道相通,以小拦网将二者分隔开来,这种方法虽然已经被鱼护完全取代,但是在一些传统的户外体验活动中是一个不错的动手项目。

  还有人经常在船上玩传统钓,他们会把长抄网兼做鱼护使用,前提是网兜一定要足够深,以防止鱼儿跳跃逃跑,还要注意最好是将其横着架在船舷上,以防小船两侧重量相差过大而发生侧翻。

  长期以来,人们在鱼护的构造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各种更为人性化的设计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新品正在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可选的鱼护琳琅满目,从小溪到水库,从练竿池到黑坑,不同的钓场可匹配到不同的鱼护。下面,我来重点介绍搭配七星标传统钓法使用的鱼护及其使用步骤和方法。

  众所周知,“走钓”是七星标传统钓法除“逗钓”之外的另一大特色。所谓“走钓”就是在不同的打窝点位之间来回活动,哪个窝点有鱼就在哪个窝点重点施钓。之前的文章曾提过,用钓鱼桶装鱼能让垂钓者来回走动“运输鱼获”变得更加方便,但是,在夏季为了确保较多的鱼获不浮头、不死亡,我们终究还是要用鱼护来存鱼。

  现在的鱼护——不管是用于台钓还是用于传统钓,多为多节段圆柱形长鱼护(也有一些是矩形网口,长方体形状),有防挂型和涂胶型鱼护,也有二者相结合的混合材质鱼护,过去其颜色多是军绿色,现在则有多种色系。

  最“原汁原味”的还属用尼龙网编织的经典圆柱鱼护,价格有高有低,较低的一般都容易挂网,高一些的通常都做了挂胶处理。挂网主要有三种情形,一种是鱼鳍把鱼护网钩住,例如在爆护的情况下,草鱼、青鱼、鲤鱼、鲫鱼的鳍容易挂到网上,不仅取鱼十分麻烦,还容易把网拉豁,出现破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洞可能会慢慢变大,最终造成跑鱼。黄颡鱼等胸鳍呈锯齿状的鱼类更容易划破渔网逃掉。第二种情形是挂到树枝等杂物或是刮蹭石块,这些情况同样会对鱼护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还有一种情形是鱼钩倒刺挂到了鱼护网上,摘取时一定要耐心细致,以免损坏网兜。为了减少挂网的次数并防腥臭,我们可以选用挂胶鱼护,也称涂胶网布材质鱼护,这种加固版本的鱼护往往更耐磨。

  鱼护网眼有常规大小的也有细密的,后者可以存放体型小一些的鱼获,网口则宜选直径大一些的,以便投放大体型鱼获。在卫生方面,要选择便于清洗的、速干的且能够快速除味的。

  先钓鱼还是先下鱼护?有人 下了鱼护却不上鱼,有人钓到大鱼了却没下鱼护。这就需要垂钓者了解七星标传统钓法鱼护的实际运用并掌握“走钓”时上鱼入护的经验。

  “走钓”时,下鱼护的位置不是固定的,便于存鱼和取用即可。鱼护的作用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随钓随放”当钓鱼桶使用,一种是作为存鱼的工具来使用。前者一般是固定在某一个点位上垂钓而不随意移动位置,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芦苇丛生、地形复杂的位置,垂钓者不能任意走动,前方大多是水葫芦、水花生、菱角等悬浮植物。施钓时,垂钓者站在某处小区域,可能是地砖上,可能是排水口管道上,也可能是田间泥土中,总之左右各打了一个窝子之后就在脚下下鱼护充当钓鱼桶,鱼获出水后直接投入鱼护即可,比较方便。需要注意的是,投鱼时要小心谨慎,对准鱼护口再投,水边经常可见垂钓者把好不容易钓到的鱼丢到鱼护外的情形,令人哭笑不得。后者是鱼护在传统钓法中的普遍用法,假设两个人在岸边布设十来个窝子,宜在“发窝”前就下鱼护,可将鱼护的不锈钢地插插进地面,要保证插得牢固,以免鱼获较多时鱼护摆动而最终脱落。居高垂钓时,若鱼护展开后离水面尚有一段距离,我们可用绳子做牵引,一头拴在鱼护上,另外一头拴在某个结实的固定物上,目前市面上有这种挂钩出售,就像失手绳一样,使用起来十分便捷。悬挂线可以是棉线,也可以是其他多股合成的材质,总之要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防止挂线断裂,鱼护丢失。加线后如果仍不及水面,则不宜采用这种办法,而应另找较浅的点位下鱼护。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走钓”了。“走钓”的步骤一般是带着钓鱼桶在不同的窝点之间来回探钓,每到一处便放下钓鱼桶开始施钓,并把钓到的鱼先放入桶中,当鱼获多至手提略感吃力时就可以将鱼转移至鱼护中了。

  另外,我们在钓草洞的过程中易钓获浅滩大鲤鱼,此时可以直接下鱼护,毕竟钓桶空间有限,鲤鱼扑腾时极易将其打翻。若中鲤鱼时鱼护已在较远的位置下好,我们可先将鱼头朝下放入桶内,迅速移至鱼护中。若是钓鱼桶尚未装满,但因温度过高鱼已缺氧浮头甚至翻白,则需要立即将鱼转移至鱼护中,以确保其存活。

  如何放置鱼护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环境复杂的河道施钓时。市面上鱼护的长度短的有1米多的,长的可以达到3米以上,口径的大小通常在25~45厘米,具体选择哪种规格的鱼护并没有硬性要求,因人而异,建议野钓时选用常规大小的,无须用过大的鱼护,因为野钓鱼获个体重量大多不足1斤,如果幸运地钓到三五斤重的鲤鱼,40厘米常规口径的鱼护即可应对。下鱼护的位置若是干干净净的明水区,垂钓者则可以以抛投的方式下鱼护,若是杂草丛生的水域,就要想办法把鱼护“送”往水下。

  所谓抛投的方式,简单说就是把叠在一起的鱼护像撒网一样完全展开。鱼护刚从渔具包中取出时呈堆叠状态,抛投后使其按某一角度缓缓下沉,直到垂直于水平面为止。若是浅水缓坡地形,则使其平躺在浅水滩上。需要注意的是,鱼护不能完全闷在水下,一定留几层露于水面之外,以防缺氧,若是平躺在浅水缓坡中的鱼护,则刚好上半部分露出水面。如此说来,长鱼护更占优势。不过,如果是在草多的位置,短一些的鱼护更容易伸展开来,使用效果更佳。

  遇到水草丛生难以下鱼护的位置,我们可寻找水草不茂密的地方投放鱼护。一些鱼护自重较小,遇到水花生等水生植物难以下沉,我们可以在其中稍微加一些重物,也可以用枝条、竹竿或收缩后的鱼竿等物将其按压入水,操作时注意用力适度,以免将鱼护捅坏。鱼护入水至少要有十几厘米的深度,不要浮于杂草丛生的水面之上,否则鱼易因缺氧而死,施钓时要留意水体升降的情况并作及时的调整。

  如今鱼护的设计和质量都已更上一层楼,很多鱼护口都额外加装了各种拉链绳索,以防鱼从鱼护中跃出,腰部钢圈上也做了更多加固措施,网口布也变得更加厚实,网兜不易爆裂损坏开裂。这使得我们在“爆护”时可以放心提鱼护,即使有少量的鱼挂在网兜上,也可以通过轻轻摇晃或抖动使所有鱼获集中在鱼护底部。

  收竿后,如果鱼获不多,可以直接将鱼倒入钓鱼桶再转运至家中,如果鱼获太多则可以连同鱼护一起放入桶中,以防鱼获乱蹦,给运输造成不便。

  桶中之鱼若密度过大,则易“跳缸”,垂钓者需要尽快将鱼带回家中。注意不可将桶放在车辆后备箱中,以防“高温烘烤”致鱼死亡或水桶倒下鱼获乱跑,可将其放在前排副驾驶处,盖上盖子,放几片菜叶或加盖一块湿抹布,还可以把鱼护堆叠好盖在水桶之上,这样就可以顺利到家了。

  好的渔具装备总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这个鱼护产品琳琅满目的时代,挑选一款性价比高、适合多场景使用的鱼护,能为后续长期垂钓提供可靠的后备保障。

  目前,鱼护产品主要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偏向以野钓为主的休闲垂钓,二是偏向黑坑或竞技比赛使用的专用鱼护,另外还有一些专供台钓、海钓或装载虾蟹螺贝用的特色鱼护。

  常用的野钓鱼护可以选择长1~2米、涂胶防刮的。有的鱼护中间部位带有尼龙材质拉链,可对鱼护长度进行调节,还有的能够调整开口的闭合。用于黑坑竞技钓的鱼护对质量的要求更高一些,垂钓者可以选择大一些、承载能力更强的鱼护,像多股尼龙丝编织的绳子就很结实,有的最下面还带有一环不锈钢圈加防磨的滚珠。垂钓者在选择鱼护时不要一味图便宜,以免影响比赛成绩,几元钱、十几元的鱼护只能承载一些野钓的小杂鱼,几十元的则为野钓标配,二三百元的高质量高承压力的则适合黑坑及竞钓比赛。

  细节决定成败,有的劣质鱼护用久了易生锈,有的网兜非速干,潮气难以散去,腐败的水草、淤泥等污物在水中不能快速冲洗脱落,久而久之腥臭味不散且造成网绳被腐蚀,一钩就断,所以现在垂钓者大多选用防刮防挂的鱼护。在长度上,应将鱼护控制在1.5~5米之间,网口直径可以选择25~50厘米的,地插宜选不易变形、牢固稳定的铝合金或不锈钢材质的,钢圈可以选择加固加包边的,也有一些产品采用双层的合金圈,损坏率更低。网口布要选择易冲洗、面料密实、有一定形态支撑的,下面的网布则是加胶防勾破的。有的鱼护底部还加了多条交叉带子使其托鱼力更强大,不易“穿底”。还有一些人性化的设计例如两侧加了手提带方便携带及提拉,增加隔层设计以防大鱼在鱼护中跳跃等,甚至有一些鱼护采用了纳米布料、PVC网布,柔韧性更好,承重力更大,品质更佳。

  现在的鱼护已经由单一的圆桶形向圆角矩形等异形设计进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更好、更新颖、更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鱼护走近钓鱼人,助力钓鱼人在“爆护”的路上行稳致远。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