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陈墨/ 文

  赛嘉机械:产学研结合尽显企业创新实力

  2022年底,东华大学和赛嘉机械等联合研发的“超大隔距智能化双针床经编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得了“纺织之光”202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进步奖一等奖。叶志民一行回访赛嘉机械期间,与东华大学教授陈南梁、研究员邵慧奇,赛嘉机械董事长陈忠英等进行了座谈。

  随着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深入发展,高性能柔性空间结构新材料由于其轻质高强、柔性可展开等优点,成为空间充气天线、充气可展开结构太空舱、外太空居住空间等国家重大需求不可或缺的关键战略材料之一。体育休闲、医疗健康、场馆建筑、应急救援等民用领域也对大隔距、轻量化、高性能的三维间隔织物柔性复合材料提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国内外都采用加大双针床经编机梳栉摆幅的方式来实现,但其产品极限隔距小于100 mm,无法满足高端领域对其结构刚度、承压保温等性能的要求。因此,研发具有原始技术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隔距高端经编装备及其复合材料应用技术对我国实现在高端纺织柔性复合材料领域的“弯道超车”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超大隔距智能化双针床经编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及其应用”项目重点围绕高性能装备“技术-装备-软件-应用”的产业关键技术环节展开,通过东华大学、赛嘉机械、浙江明士达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思嘉环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紧密合作和协同攻关,突破了超大隔距经编机梳栉平移成圈、隔距经编机智能化送经和牵拉卷取、大隔距经编装备精准协同与智能管控系统、超大隔距经编柔性复合材料成型与应用等四大关键技术,实现了300mm—500mm超大隔距织物及其柔性复合材料的高品质、高效率生产和产业化应用。

  在座谈和走访中,企业代表介绍了赛嘉机械的发展历程和企业未来科技创新的重点方向。考察组提到,赛嘉纺机这些年始终在坚持不断创新。获得一等奖的超大隔距智能化双针床经编项目,也是与下游企业紧密合作,通过机械与织物的结构创新,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也拓宽了设备适用的范围。企业不仅是技术创新主体,要解决技术问题,同时也是科学研究主体,期望赛嘉机械能够进一步发挥行业应用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创新作用,更好的提升高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考察组表示,科技奖是纺织行业的科技之光,宣传获奖企业的创新精神,发挥他们在全行业的典型和引导作用,以此鼓舞行业技术进步。会上,叶志民代表基金会向陈忠英赠送《钱之光传》。

  五洋纺机:锚定科技创新,占领产业制高点

  在考察组走访五洋纺机期间,东华大学副校长陈革,五洋纺机董事长王敏其、副总经理王水、王菡珠等参加了考察活动。据了解,由五洋纺机和东华大学等联合研发的“数字化全成形经编装备及智能生产管理系统”项目获得了“纺织之光”2021 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研发的数字化全成形经编装备及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突破了全成形产品生产,实现立体编织到服饰一次成形编织完成的“织可穿”全新生产模式,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全成形产品生产线全产业链的智能化管理。主要包括无缝成形经编机、全成形3D 织物经编机、双面成形提花经编机、数控绒毯类经编机和经编智能生产线管理系统等。该项目主要创新成果包括全成形精细化加工技术、经编机智能控制系统、基于物联网的高效智能化生产线。项目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系列经编机及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已累计销售1500余台套,新增销售额超2.26 亿元,新增利润3341.3 万元。项目完成单位及应用单位新增销售额36 亿元,新增利润超3 亿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

  企业及高校代表汇报了获奖项目的总体情况、主要创新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考察组谈到,五洋纺机的数字化全成形经编装备项目是企业近年来持续推动机械加工与软件网络平台智能制造的厚积薄发,也是企业极强的市场把握能力与迅速响应的集中体现。推动针织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未来,期待企业在保持规模优势的基础上,能够深度实现高端、智能、绿色装备的协同开发和应用,将企业打造成高端、绿色和智能经编装备及制品的主要创新者和引领者。

  最后考察组提到,要促进科技创新和实体产业深度融合,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敢于冒险,敢于创新,敢于投入;而院校有教师、学生,有优秀人才。企业提出想法,依托于院校科研力量,进行合作开发,两者结合才能达到最好效果。座谈会上,叶志民代表基金会向王水赠送《钱之光传》。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