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谁》导演鲍成志:分享那些追剧看不到的细节

  • 来源:电影中国
  • 关键字:分享,细节,《他是谁》
  • 发布时间:2023-12-26 20:33

  《他是谁》是我首次独自担纲导演的作品,丁黑导演是我师傅,从我入行就一直带着我。其实我不是一个特别自信的人,他希望我能够走出来有自己的作品,这次他就作为监制在背后给予帮助。

  以前跟着丁导的时候,不管是做助理、做执行导演、做联合导演,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怕,总归有师傅在后面撑着,出来独立,责任只能自己来扛了。《他是谁》的创作处处都是困难,整个过程就跟“打仗”一样,剧本创作和修改花了好几年,拍摄的时候还在一直改剧本,时间紧任务重,全靠所有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咬着牙拼到最后一刻。

  《他是谁》跟其他刑侦剧比较,相对来说质朴一些,直接观感就是有一种真实感。当时看到《他是谁》剧本,最被打动的一点就是这波警察对于案件的执着。在以前技术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为了破一个案件他们是投入了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努力。剧中的卫国平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他为了找到“88连环杀人案”凶手,把自己后半生几乎所有时间都搭进去了,如果凶手找不到,他的徒弟也会继承他的愿望接着追查,这种“不破不休”的韧劲让我很动容。

  在一个刑事科学技术条件有限制的年代,破案拼的是意志力、个人能力和集体力量。每个案子,小到小偷小摸,大到杀人放火,都只能靠最传统的人力办案,以往很多刑侦剧可能更多的是拍出悬疑感,这个剧更能够真实地反映公安干警的付出、坚持、责任。

  当然,刑侦剧中常用的各种制造悬念和氛围的手段,这部剧也有使用,这能让观众跟着男主的视角走,跟视角走就能和人物产生共鸣,急他之所急,忧他之所忧,关心他的命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物命运感出来了,才能让观众想往下看。

  剧集播出后我发现有观众说,剧里使用了“时间标志”塑造真实感。是的,“时间标志”是一线民警办案时会采用的标记方式,用以记录和回溯案件进展,我们将这个细节进行了放大。其他剧可能不会给你这么明显的提示,这个案件发生就发生了,你也不知道案子在多长时间之内找到了证据,“时间标志”能更有沉浸感,这个思路来自于幕后的公安指导。

  营造真实感,还体现在拍摄上,其中翻垃圾场的戏令人难忘,所有人都知道会很难,也知道这部分戏很重要,但用什么方式拍,确实是斟酌了很久。我们考虑过使用特效,但从我的经验来说,实景拍出来的真实感,虚拟拍摄是无法相比的,可能什么都弄得很像,但就是差了“质地”。

  所以最后剧组就买了六七十车真垃圾堆在那儿。拍摄前虽然做了一些防护措施,但现场还是很辛苦,加上拍摄时还赶上雨夹雪,真的很不容易,在这里感谢所有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

  观众还能从剧中看到许多现实案件的影子,比如“白银连环杀人案”“南大碎尸案”等,这里面有一些案件确实是我们的参考对象,但整体创作主要还是来自于编剧。有些观众在猜测这是哪个案子、那个是哪个案子,这也是看刑侦剧的乐趣所在,如果能让观众因此关注到现实社会发生的事情,那也挺有意义的。

  刑侦剧创新其实挺难的,尤其是在一个非常成熟的类型里创新。《他是谁》套路化肯定是有的,任何创新都不可能抛开基础来谈创新,尤其是相似的题材中,肯定会存在相似的元素。

  尽管如此,我们在这部戏里还是尽量去找一点新的东西。比如展现了一个恶性案件如何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影响了警察的生活,还展现了它如何影响了犯罪者自己的生活,在这一点上算是做了一点尝试。

  把刑侦剧的类型创作和现实主义手法结合是这部剧的特点,更大胆的想象力和制造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固然能吸引眼球,但这些并不是《他是谁》想表达的东西,主要还是回归现实,回归生活,回归平凡的人物,不管是执法者,平民百姓还是罪犯,都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又有着相互影响对方命运的能力。

  剧中有很多警察角色之间生活化的互动,有的还挺“中二”,其实这些都是为了展现原生态生活。越是压力大的职业,比如警察,总是面对生活的阴暗面,他们越是会找一切机会给自己解压。同事、战友都是彼此的心理疏导员。我们在采访和体验生活过程中接触到的干警,很多都不像我们一般所认为的不苟言笑、眉头紧锁,其实都是活色生香,比一般人反而更有趣,这点我们也以艺术的方式放进了戏里。

  在《他是谁》中,赵阳等演员在《警察荣誉》中也曾出现,虽然有些演员是二次合作了,但他们出演的角色是非常不一样的,好的演员也不喜欢自己总演同类型的角色。比如赵阳在《警察荣誉》中演的是一个很喜欢当警察,除了当警察什么都不会的警察,而在《他是谁》中演了一个犯罪组织的头。作为导演,肯定是想着怎么能挖尽演员的才华,希望他们能给观众带来惊喜。

  俞灏明也是和我们团队第二次合作,上一次合作他也是演一个反派角色,当时就让所有人耳目一新,虽然这次也是演一个反派,但却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反派,高光点很多。

  我选演员的习惯最主要还是符合角色,比如看到陈雨锶的时候,觉得她的形象气质,包括她身上那个飒劲比较贴合聂小雨,她塑造这个角色不会有大问题,尤其是跟张译合作也特别顺畅,两个人挺默契。

  陈雨锶刚开始会有点紧张,和张译的对手戏比较多,不过张译在现场的那种状态,会有吸引力、凝聚力,对创作的认真、执着,让很多年轻演员都自然被带起热情,带出创作欲望,很容易就碰撞出火花。

  比如清垃圾场的时候,几个人走得很有气势,包括入镜的那只鸡,刚好拍的时候边上有一群,张译老师觉得挺有意思的,专门让道具抓了一只从边上飞过去了。

  还有跟宋哲的好几场戏都是临场碰撞发挥出来的,比如他俩在酒楼里见面之后,俩人对视完认出了对方,卫国平顺势把一杯茶泼他脸上了,俩人在地上就扭打起来了。虽然最后没有用这一段,但拍摄的时候现场所有人都笑翻了,特别有意思,希望花絮可以放进去。

  吴迪、李芳两位编剧老师曾叙说一个创作时遇到的场景,他们去某个派出所采风,就看见老所长带着新所长在街拐角祭奠,后来才知道,那天是他们所一个至今未破的重大命案的案发日,也是这个所每年的惯例,除了告慰逝者,更是时刻提醒全所干警,虽然这块石头一直压在我们身上,但无论要花多少年,只要有一点线索,就要付出百倍努力,终有一天,一定会、也必须要搬开它。

  张译饰演的卫国平,就是一个平凡的人,所以也能代表着无数的平凡人,代表着千千万万最普通的人民警察。卫国平最宝贵的一点是,在长时间跨度的查案中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没有随波逐流,也从没让自己放松懈怠,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他依然保持着真诚的心和纯粹的追求,这就是这个人物的吸引力,这也是我想表达的东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