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大健康产业新蓝海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健康,产业,新蓝海
  • 发布时间:2023-12-28 11:23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大健康产业将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市场前景一片向好,势必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 降蕴彰

  近几年,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及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我国的大健康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4.48万亿元。据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会长姚军介绍,预计到2025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将达到17.4万亿,到2030年将达到29.1万亿元。由此可以判断,大健康将是我国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也势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外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未来要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规划纲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这标志着大健康产业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健康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入实施“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并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我国大健康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机遇。

  《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通过梳理发现,自2016年“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内稍有产业基础的一些大中城市都将大健康产业升级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纷纷立下打造千亿、万亿规模产业集群的目标,并配发极具吸引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吸引企业落户,壮大产业链,逐鹿大健康产业“头部玩家”。

  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我国国家层面上首次提出“健康中国”这一概念是在2015年。当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健康中国”第一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由此“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并发布了《规划纲要》,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一系列目标和任务;其中明确,到2030年,“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19年6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依据该“意见”,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发布《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下简称健康中国行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这一系列举措将健康中国战略引向深入。健康中国行动堪称为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规划纲要》制定了具体的施工图。

  2022年5月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从产业角度来看,这意味着大健康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康科技是国内数据医疗行业领先的企业之一,根据该公司的大数据综合分析,到203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将达16万亿元;与此相对应,大健康产业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

  大健康产业结构将发生哪些具体变化?中康科技副总裁李俊国介绍,在大健康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非疾病治疗类市场扩大到40%;单纯商品交易市场下降到40%左右;在消费型医疗的带动下,民营医疗快速崛起,市场份额扩大到30%;院外药品市场占比从30%扩大到45%;药品结构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创新药市场份额将超过50%。

  李俊国透露,中康科技科研团队对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还有如下判断:一是中国药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增长速度预计到2030年规模达2.89万亿元。中国市场预计占全球市场的1/6,且增速或略高于全球市场。二是预计未来药品渠道会继续分化,零售渠道重要性提升;未来实体药店、电商B2C会持续发力,渠道份额占比将持续增长。医疗渠道随着门急诊量的增加,会有一定的提升,但由于医药分离政策导致处方外流至零售渠道,未来渠道份额占比可能会有所下降。三是零售渠道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电商保持高速发展。门诊共济政策颁布,大型连锁药店更容易满足门诊统筹申请条件,将进一步加强大型连锁药店竞争力。四是生物药和中成药发起猛攻,撼动化学药主导地位。疫情期间,中医药“瑰宝”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后疫情时代,自我诊疗、自我保健将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生物制品随着基因技术、细胞治疗等高科技不断发展,潜力无限;化学药仍然是药品开发中的主角,赛道竞争激烈,差异化竞争将成为未来的破局之道。五是专利药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抗肿瘤药市场占比大,创新药加速发展,儿童用药和罕见病用药未来可期。未来,生物技术将推动抗肿瘤药物进一步增长,预计到2030年,约超1/5的药物市场被抗肿瘤药占据。六是我国大健康管理在还处于起步阶段,早筛、健康体检、保健品市场未来可期。其中,健康体检在发达国家的覆盖率可达70%~90%,而目前我国健康体检覆盖率很低,空间巨大。七是将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全方位保障居民健康,商业健康险发展迅速。政府端通过各种政策组合拳,实质性提升参保率,推进医保信息平台与商保健康险平台信息共享。与此同时,引导商业健康险、惠民保做好基本医保的衔接和补充,共同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八是从“单点数字化”到“全面数智化”,信息科技助力产业发展,将数字化视为底层的生产力和社会运行方式。在大健康产业未来十年追求供需平衡和效率革命的过程中,数字化将围绕产业链持续探索技术与健康融合的应用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大健康产业虽然近几年受到热捧,各方资本也在蜂拥而入,但整体上,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还在初级阶段,医疗保障制度仍存在短板,一些行业的痛点亟需攻破,大健康产业也尚未形成好的盈利模式。

  李俊国表示,从规模上看,我国目前的大健康产业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2022年我国卫生总费用80528亿元,占GDP的6.82%,而日本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美国的健康产业支出占比更超过18%。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会长姚军也列举数据,目前在美国医疗健康产业中,家庭及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比例占50%左右,而在我国医疗健康产业中,家庭及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比例只占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从国家层面分析,国家越来越重视健康产业,重视人民的身体健康,“健康中国”战略就是进一步明确大健康产业地位的国家方略,也就是说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是有着国家的政策支持的。毫无疑问,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大健康产业将有很大的市场上升空间,市场前景也将会一片向好。

  积极布局万亿蓝海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从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到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明确到2035年要建成“健康中国”,将大健康产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同时也为新一轮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注意到,近几年,为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扩容大健康业务版图,全国各地纷纷拉开大健康新经济、新业态布局,各省的健康产业规划都把大健康产业提到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高度,同时把健康产业融合建设示范区、示范项目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

  从全国各省区市近5年出台的重要经济发展政策可以看出,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几乎都将医药制造业、生物产业列为优势产业或优先发展产业;而在全国399家国家级产业园区(169家国家级高新区和230家国家级经开区)中,200多家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占比超过一半,可见各地围绕大健康产业的竞争异常激烈。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225平方公里,医药健康是北京产业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全市医药健康产业的近一半规模。截至2022年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了各类生物医药健康企业3500余家,其中上市企业21家,逐步形成了龙头引领、集群共进的发展格局,为整个北京市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2月14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全球“新药智造”合作伙伴大会,发布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规上企业总数突破120家,上市企业数目突破30家,在细胞与基因治疗、高端医疗装备智造等前沿赛道形成创新突破,新申报上市药品、二类及三类医疗器械产品100个以上,建设成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

  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之一。经过30年发展,上海生物医药从总产值不足50亿元成长为工业产值近2000亿元、总规模近9000亿元。目前,国际前20位的药械企业中有80%将中国区或研发生产总部设在上海,全国前20家企业有16家在上海布局,一个“热带雨林”般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加快成型。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从2018年组建至今,共批准了136款创新药上市,其中,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在生物医药创新方面非常活跃。2019年以来,上海一类创新药累计获批17个,约占全国1/4;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累计注册获批23项,约占全国1/6。原卫生部副部长、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邵明立公开表示,健康作为上海五大未来产业之一,将有力支撑起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

  自“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广州、武汉等都是中国大健康产业“头部玩家”的有力争夺者。在生物技术等新支柱产业被写入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大背景之下,广州正在提速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2022年,广州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1651.47亿元,占GDP比重5.73%,同比增长8.5%;今年前三季度,增加值达到1241.82亿元。广州市政府方面的公开数据显示,现有各类生物医药企业64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2家,规上企业139家,上市企业54家。广州已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

  4月7日,2023年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武汉举行。武汉市副市长王清华在本次健博会上表示,目前武汉拥有大健康领域高新技术企业600余家、上市公司12家,拥有亚洲首个P4实验室、8个大健康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吸引30余位海内外院士来汉创新创业。按照武汉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建成全国领先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生命健康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健康消费全国性中心。

  《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还注意到,贵州、湖南、山东、江西等省区市也都在培育壮大以生物医药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助推我国成为全球大健康产业第一大市场。

  面临诸多挑战

  大健康产业涵盖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食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在政策红利和市场驱动下,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大健康产业”。在此背景下,我国健康产业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大健康行业发展将何去何从?如何探索大健康产业新模式?

  艾媒咨询是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根据该机构分析,受三年新冠疫情影响,大健康产业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增长态势,吸纳资本的潜力较大。在政策和市场需求驱动下,医院类投资是未来的热点。在多元办医的主体中,民营医院是社会资本进入的重要撬动点,而医生集团以及高端医疗服务是受关注的二级市场。中医领域获得资本关注度最高,有最多项目获得融资,而私人医生、医患服务和医生社区是值得关注的新的投资增长点。

  互联网移动技术在连接医患、提高医生咨询效率的同时,也在撬动医药处方配置和采购配送的环节,并与寻医问诊环环相扣。在医药服务领域,生物/化学制药、药物研发和药品生产一直是资金最密集的领域,而医药电商则成为互联网赋能医药零售服务的最重要的增长点之一。

  随着大健康产业上市需求的爆发,大健康产业风险逐渐凸显,政府监管压力增大,对医疗健康类IPO的否决率进一步提升。未来政府监管会更加关注业务收入异常、内控不健全、变相利益输送、违法违规、募投项目不合理等问题。医疗健康企业应注意规避可能影响审批的问题。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未来中国大健康的商业模式创新将集中在医疗服务领域。医疗服务催生出不同的商业模式来解决不同的需求,通过第三方服务商和新科技的应用,社区诊所、公共手术中心(以及第三方影像中心)、医生创业平台、便捷诊所(一分钟诊所)、医疗地产、医生金融等医疗服务新领域不断发展。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科技赋能一些大健康产业领域,包括公共卫生大数据、疾病快速诊断、远程医疗、识别诊断、药物研发、康复治疗等,使得健康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利用更加精准和高效,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诊疗水平,改善了就医体验,拓展了大健康产业的服务疆域,降低了服务成本。可以预见,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科技将对大健康产业影响深远,应用前景极为广阔。

  目前布局大健康产业的主要有三类企业:一是以国药集团为代表的医药健康领军企业,主要围绕原油核心业务打造大健康产业生态,完善产业整体布局。二是以万达、保利、复兴为代表的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行业红利逐渐消退的情况下,力图通过合作、并购、自建等方式快速进入大健康领域,抢占未来发展先机。三是以腾讯、百度、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希望将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大健康产业相融合,打造新兴领域。这些企业巨头在发展大健康产业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总的来说,在看到大健康产业繁荣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大健康产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首先,随着大健康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健康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随着大健康相关数据的不断积累和应用,如何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也成为一大挑战。最后,尽管新兴科技为大健康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突破,也是摆在大健康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