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车外智能交互核心:智能大灯

  • 来源:电脑报
  • 关键字:智能,核心,方案
  • 发布时间:2024-01-26 15:44

  intoweb

  感照协同,利人利己

  夜间在道路照明不足的情况下,每个车主都希望打开远光灯,但打开远光灯又会对对面来车造成眩目。有数据显示,40% 以上的夜间交通事故是因为眩光导致的。自适应远光灯就是为避免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案,但简单的自动切换近光灯或自动关闭部分矩阵式大灯单元的方案效果均不够理想。

  而建立在对灯光的精细控制之上的智能大灯的感照协同功能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精准感知算法,通过传感器感知对面车辆驾驶员和路人的面部,然后精准地给对方车辆“描边”或关闭照向对方头部的灯光。这样,既保证了自身的照明需求,又防止了对其他交通参与者造成的目眩。

  对外表达行车意图

  除了这种实用的安全功能,智能大灯还像一支神奇的画笔,能够与驾驶员和其他交通参与者进行“交流”。

  例如遇到斑马线或横穿道路的行人时,司机想要礼让行人,智能车灯可以直接在地面上绘制出动态的斑马线,不单可以提示行人先走,还能提醒后方来车注意“鬼探头”。在视线不佳的平交道口,提前变亮的光毯可以提示其他车辆,保障双方安全。遇到狭窄路段时,智能车灯投射一条与车辆同宽的光毯,灯光能过车就能过。车辆变道前,提前弯曲的光毯既能提醒其他车辆,还能扩展光照范围避免视野盲区。

  智能车灯技术原理

  那么,智能大灯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其背后的技术原理非常值得探讨。简而言之,智能大灯的本质就是把LED灯变成投影仪。

  比如可控微透镜阵列(MLA,Micro Lens Array) 技术, 就是在LED 大灯中增加了可控微透镜阵列,每个微小透镜都可以对光线进行散射和聚焦。当光路经过这些密集的微小透镜阵列时,通过编程电控,来改变这些透镜聚焦位置,可以使整个光路呈现出点阵状的投影效果,从而能完成一些简单的灰度成像。

  而另外一种效果更好的技术则是数字微镜技术(DMD,DigitalMicromirror Device),这种技术利用微小的反光镜快速改变角度来控制光路。具体来说,LED 发出的光会先经过一个边长仅8 微米的可控反光镜反射,再经过透镜汇聚在路面上。这些反光镜能根据程序控制快速改变角度从而改变光路,控制对应像素的灯光亮度。当左右两个车灯中的DMD 芯片上各集成了130 万个小镜子时,就能在车前方播放260 万像素的画面,这也是M9 宣称提供双灯260 万像素投影能力的原因。

  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发展,智能大灯作为汽车重要的外观设计和对外交互功能的组成部分,相信会有更多厂商找到更多的应用场景。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智能大灯正呈现像素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带来更安全、更智能、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未来智能大灯市场将会持续扩大,为汽车安全出行、娱乐生活赋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