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措施研究
- 来源: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育,融入措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1-26 16:53
张其红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茅坪小学)
【摘要】在当代社会,学生担负着历史重任,既要开辟创新,也要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积极投身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潮中来,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创作展开研究和分析,并提出新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途径,为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育;融入措施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286-6288(2023)11-005-01
在我们的生活中, 语文是应用最广泛的一门学科,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且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志趣、人文内涵、三观的形成更是与语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老师作为教育者,传统文化的呵护者,让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灵真正地重返故乡,是国家交付的责任,时代赋予的使命,因此,教师应该借助语文课堂,用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文本来进行研究,尝试把文本进行教材重组,重新安排课程, 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给我们的文化发展和创新带来了充分的养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内在要求,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对德育的要求,符合小学语文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加大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途径和方式,对于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传承等各方面的意识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让他们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1]。
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强化学生传统意识
针对目前学生在学习时传统意识薄弱的现状,必须强化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形成传统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通览、领悟教材编写,抓住"人文主题" 和"传统文化"两条主线,凸显"教读、自读、课外读"三位一体的理念,善于挖掘和解读语文单元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结合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优化备课,鼓励学生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既要增加新的内容、新的模式,又要吸收和融合不同的文化,真正让传统文化要素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扎实训练。
(二)强化语文经典阅读,吸收传统文化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是学生提升素质,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健全学生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长时间的阅读积累则能够让孩子学会引经据典,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孩子表达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选择阅读材料时,内容应该以经典为主,要求学生阅读传统经典书籍,要从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理念、精神品格、科学素养提高等方面精心选择和推荐有价值的读物,使学生在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的良性循环中得到阅读素养和传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升[2]。但在推荐书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理解力和兴趣点把好关,选择学生易于理解、感兴趣且通俗易懂的读物,而对一些内容深奥、超出小学生理解能力的古籍名著等读物就不宜作为推荐书目。二是制订目标,明确易于执行的读书计划。在制订读书计划时,不可贪一时之功,而要从长远、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执行的角度来制订,关键要通过计划, 让学生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教师还要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了解学生阅读中的困惑并及时为其化解,以使读书计划得到落实,在长期的坚持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丰富传统文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语文教学环境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科学技术飞快发展的信息时代,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越来越盛行,各大院校纷纷开始运用信息设备进行教学。所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进行传统文化的讲解和灌输,可以试着融入一些音乐,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补充学习一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另外,传统语文教学课程也应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化。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课堂上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如影视片段、传统舞蹈和音乐等,让学生对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清楚地了解,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更快吸收知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学习语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所学语文内容进行展示和比拼,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评,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3]。
(四)从汉字形之美中渗透传统文化
字、词、句、段是构成文章的基础要素,文章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会选用一些具有特点的形容词进行修饰,将人、事、物的当时状态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些描述中都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以及对事物的思考,能够起到良好的情感传导作用。因此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就要从这些字词入手,要指导学生在文中准确找到这些关键词语,然后再引导学生弄懂每个词语的含义,发现生字的规律,体会他们在汉字在语境中表达的深意,感受汉字的魅力,爱上汉字,爱上汉字中传统文化。
(五)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作为凝结了丰富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一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极高的学习意义。尤其是古诗文知识,虽然其使用的语言已在当今社会不再流行,但依旧具有极高传承价值,且古诗文背后蕴藏的民族精神、人文情感,也是十分值得弘扬并让小学生学习的。因此,作为教师,应担负起传承语文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更加合适的古诗文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优美、体会到丰富的思想情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塑造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文化内涵,积累知识,提升语文知识水平,夯实语文基础。
总而言之,以传统文化作为媒介来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而且还能够确保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规范自身的道德和行为,逐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新课标指引下的语文教学应当打破传统桎梏,改变旧有教育观念,以"语言建构和运用"素养为培养主线,在创建教学情境中融入传统文化, 在现有的传统中加入新的内容和新的模式,丰富传统文化,让学生积极主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参考文献
[1]孙宏伟.经典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6):1.
[2]汪胜奎.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J].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2021(4):2.
[3]陈华玲.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