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项选举后台湾地区政局的变化
- 来源:今日中国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影响,两岸关系,变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2-26 14:43
文| 杨晶华
2024年1月13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及民意代表选举结果揭晓。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以558.6019万票、40.05%的得票率,超过国民党候选人侯友宜的467.1021万票与民众党候选人柯文哲的369.466万票成为接替蔡英文的下届台湾地区领导人。立法机构选举方面,国民党获52席,民进党获51席,民众党获8席,无党籍获2席,形成三党不过半的格局。岛内权力结构发生新变化,政党权力结构也将发生新盘整,并对两岸关系产生新影响。
台湾地区形成“朝小野大”政治态势,党际竞合关系复杂
民进党再获执政权,但失去立法机构绝对优势。在“蓝绿白”三方激战选战格局之下,赖清德凭借绿营基本盘的优势以四成得票率维持住了民进党的执政党地位,但民进党失去立法机构最大党的地位,赖成为“双少数”台湾地区领导人。民进党过去8年“一党独大,全面执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赖清德在党内外都将受到更多牵制与制约。一是在野党的检视与掣肘。立法机构民意代表争夺战,以“绿消蓝白长”,三党不过半为结局。民进党席次从62席跌至51席,“时代力量”党席次挂零,国民党、民众党席次都有所增加。在三党不过半的整体格局下,民进党无法主导立法机构的议程与决议,亦不能强渡关山通过阻力很大的法案议案。二是民众的检视与牵制。相较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赖清德的得票数比蔡英文的817万票流失259万票,并且在区域立法机构民意代表的选举中,不少现任民进党籍民意代表都出现选情告急甚至最终输掉选举的情况,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反民进党”的民意已在地方发酵。受限三方混战及蓝绿政治结构影响,“下架民进党”的民意共识最终未能达成现实,但这股民意并未实质平息,未来也将持续检视赖清德的执政。三是党内权斗的牵制。赖清德将因此次小胜登上权力顶峰,短时间内政权、党权都将得到巩固,但民进党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派系争权战激烈。“新潮流系”的赖清德在上任党主席时就曾对派系生态进行过洗牌,而在此次选举中,党内民意代表席次以“新潮流系”最多,“英系”“正国会”等都有萎缩,未来“新潮流系”恐将持续扩权。各派系保权争权战将拉开序幕。
国民党将面临新一轮改革盘整。尽管国民党在最后选举阶段实现了较高程度的整合,但仍然未能成功阻截民进党持续执政的势头。政党交替的规律被打破。该党的气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选后,党内很快就有要求针对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败选,从政党理念、发展路线及青年政策等方面进行检讨及改革的声音,有声音指责民众党籍立法机构民意代表黄珊珊是破坏“蓝白合”的罪魁祸首,有声音要求党主席朱立伦下台为败选负责。因指挥2020年“九合一”选举及立法机构民意代表选举获胜,党内支持朱立伦续任的声量居多。此次立法机构民意代表选举,国民党还是有所斩获的,从37席增至52席,若加上无党籍陈超明、高金素梅两席,实质掌握54席,重回立法机构最大党位置。前高雄市长韩国瑜、中国国民党智库执行长柯志恩、前国民党台南市议员谢龙介、立法机构民意代表王鸿薇、前台北市议员徐巧芯等选举强将都将进入立法机构加强对民进党的制衡。另外,在此次选举中,国民党的“地方诸侯”在辅选中展现出高人气与高声量,如台中市长卢秀燕执政满意度超高并在辅选中展现较高影响力,帮助国民党在台中市一举囊括6席民意代表,具备未来争取“蓝营共主”的实力,台北市长蒋万安在辅选中展现较强号召力与影响力,成为中生代代表人物等。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未来国民党人事布局的关键选择。
民众党将成为影响蓝绿博弈的关键力量。尽管柯文哲在选举中位列第三,区域立法机构民意代表选举中也未有任何斩获,但作为成立仅4年且缺少资源及基层组织运作能力的政党,柯获得369.466万票,得票率达26.46%,并得到8席不分区立法机构民意代表,成为立法机构中国、民两党之外的唯一第三党,并成为三党不过半格局下影响国、民两党相争的重要第三方。下一步在立法机构龙头的选举及法案议案审议中,民众党也具备与国、民两党讨价还价的筹码。而进入立法机构的民众党民意代表黄国昌、黄珊珊等都是曝光度高、争议性大的政治人物,未来极有可能在立法机构中搅动各项事态的发展。另外,在此次选举中,台湾地区青年形成“投柯挺柯”的氛围及力量,柯文哲一次性约领1.1亿(新台币,下同),民众党每年约领1.52亿选举补助款,能领4年。这都将为民众党蓄力求得长远发展提供影响力与资金支撑。当然,民众党的发展仍面临不少抉择与发展难题,如柯文哲的影响力仍难以下沉到基层,在未来2026年“九合一选举”中能否稳住甚至拓展此次的票源在县市长及县市民意代表等基层选举中获得相应席次仍不确定;党内谢立功、蔡壁如与黄珊珊等人的矛盾仍存在;下一步在立法机构的运作中选择与国民党或民进党合作还是保持主体性也是重要难题,若与民进党合作或能获得一些行政资源,但会被贴“小绿”标签,部分党内重要人员会遭民进党以资源拉拢,对党的团结及决策形成伤害,甚至丧失在野监督执政党的立场,错失以“蓝绿”之外第三条路线发展的机会,立法机构“龙头”的选举就是选后考验民众党路线选择的首道考题,未来此类问题将层出不穷,这都是影响民众党遭蚕食萎缩发展还是稳住态势再图上扬发展的重要因素。
两岸关系发展的不确定性在升高
在特殊选战格局之下,傲慢、腐败、滥权的民进党勉强保住了执政地位,但“双重少数”的选战结果及选局的独特性影响也说明,其并没有获得多数民意的认可与期待,也就是说蔡英文当局“倚美抗中”“反中抗统”,限制两岸交流,制造“亡国感”转移执政危机的做法引发民意的反弹。尤其是在选战中,赖清德及民进党以抹黑大陆“介选”应对弊案、丑闻的拙劣手段并没有对其选情产生积极作用,反而引发多数民众的强烈反感,如鼓噪大陆“介选”处理其“不雅视频”外流丑闻的民进党选举强棒罗致政最终败选。
若赖清德能够真正意识到“台独”的风险与危害,从台海稳定及台湾发展利益出发做出正确的抉择,将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但赖清德自称务实的“台独工作者”,副手萧美琴则是被点名制裁的“台独”顽固分子。赖曾多次宣称延续“蔡英文路线”,甚至在选前辩论会上鼓噪“台湾主权独立”;歪曲“九二共识”,叫嚣两岸“互不隶属”;诬蔑大陆“对台湾生存威胁最大”,宣称“强化国防”;抹黑两岸服贸协议等。赖清德上台后恐将持续推行“倚美抗中谋独拒统”策略,升高“法理台独”风险,甚至成为台海的“冲突制造器”与“战争制造者”。据台媒报道,全球政治风险咨询组织“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最新评估,将赖清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并列为“美国的危险朋友”。
但赖清德也具有极强的妥协性,在选战中为降低岛内民众与美国政府对其激进“谋独”的疑虑,展现“蔡规赖循”姿态,将“和平保台”作为核心论述主轴,假意背弃“抗中神主牌”,以回应台湾民众想和平、想交流、不要战争的民意,改口自称“务实工作者”。但无论如何,两岸关系的主导权与主动权并不在赖清德手中,而是始终被牢牢掌握在大陆方面。大陆具备防止与遏制“台独”分裂的充分准备与强大能力,同时亦有保有足够的战略定力与诚意,稳固推进两岸融合发展,推动祖国统一。赖清德若引火拱火,只能玩火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