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爱情及其他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爱情,含义,研究
  • 发布时间:2024-03-02 19:36

  冯磊

  读过很多书以后,我发现鲁迅是个爱情问题研究专家。他写道:“贾府上的焦大,是不会爱上林妹妹的”。这句话可能至少有两重含义。

  其一,林妹妹很美,但是焦大有自知之明,知道娇羞可爱的林女士不适合自己。这说明,物质和社会地位的限制让焦大们“望林(妹妹)却步”,在求偶的路上焦大们早就学会了克制。其二,林妹妹很美,但是并不符合焦大的口味。焦大们聚集在一起,讨论并追求的对象大多是丰乳肥臀的厨娘,他们并不喜欢身材纤弱的林小姐。这说明,社会阶层决定人的审美趣味和求偶原则。

  对于不同阶层的人而言,爱情的定义大约是不同的。阿Q认为,与吴妈成功困一觉就是爱情;董永和七仙女则认为做一世普通夫妻,过个柴米油盐的日子就好;在电影《罗马假日》里,公主和记者好上一回就感觉不虚此生;在某电视剧里,山村老太回忆早年与心上人私奔,感觉幸福满满。

  在这个速食的时代,在如何看待爱情的问题上,早就没有统一的标准。早年,我们曾为能不能吃上一顿肉而苦恼;今天,很多人反而在为肠胃不适、吃得过饱而无奈。爱情,似乎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欲望消解了爱情的神圣意义, 让一桌满汉全席变成了大杂烩。

  爱情的观念在变,人类的其他价值观念也纷纷发生变化。比如说,关于失败的讨论。在某些人眼里,手里没权就是失败。对另一些人而言,没有商业头脑、搞不来钱就是失败。当然,在历史上,对大多数识字的人而言,做一个纯粹的文人才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但是,失败也有层次和高低,就像恋爱。

  有人相信爱情,还有人热衷于实惠。裴多菲写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为了爱情,有人可以牺牲生命———普希金就是如此,他选择与情敌决斗并被对方杀死。

  在西方的小说中,不少人因为爱情决斗而死。他们的光辉事迹,留给后人一套玫瑰色的价值观:爱情第一,生命第二。虽然一些人认为爱情并不比一把青菜值钱,但仍有人为此至死不渝。

  在巴尔扎克的小说里, 我们可以看到:某些商人会因为破产而选择自杀。自杀可以赢得债主和整个社会的宽恕,可以拯救声誉。为了名誉,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年岁日长,耳闻目睹的悲欢越来越多,越来越喜欢历史上某些人的执拗劲儿。比如个别君主可以放弃王权,选择和普通女子结婚并白头到老。比如某个人会穷尽一生的精力去研究虫子,死后留下皇皇巨著三五本。比如在欧洲的某些地方,有人拒绝使用手机,选择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埋头过自己的小日子。比如还有人相信爱情,一代代人为此挖空心思,写一大摞小说感天动地。写的人殚精竭虑,读的人泪水长流。

  这个世界上的某些人,他们太相信感情了,太不知道进取,太不识时务了。最终,他们被遗忘在历史的库房里。而某些衣着光鲜的成功人士,指着他们对自己的子女说:“看,这就是顽固不化的代价。”

  绝大多数时候,我还是很喜欢那些不识时务的倔强人的。这些人,有时让人开怀大笑,有时让人恨得咬牙。他们就是所谓的“一根筋”,认准了道理就一条路走到黑,再也不愿意回头。这种人不知变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时可爱有时令人大呼头疼。这种人,古今中外都有。

  【原载《今晚报》】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