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生日

  • 来源:杂文选刊
  • 关键字:生日,伙食,习俗
  • 发布时间:2024-03-02 19:44

  周稀银

  我没有过生日的习惯。二十岁生日时我在部队,是家人在家里为我“遥祝”的。三十岁、四十岁生日也就是和家人一起吃顿饭。五十岁生日因有事忙,居然被忘得一干二净。事后想想也不足为奇,因为我每年的生日从没刻意去过,想得起来就吃碗面,借此和家人改善一下伙食;想不起来也就无所谓了。模糊过生日,也挺好。

  史籍里魏晋南北朝之前,找不到过生日的记载,人们也无“生日”的意识。专讲礼仪的《仪礼》《礼记》《周礼》均无生日礼。魏晋以后,陆陆续续有了“生日”的说法。《颜氏家训·风操篇》曰:“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入唐以后,唐玄宗以自己的生日为“千秋节”,作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此后历朝皇帝纷纷效仿,相沿成习。上行下效,百姓过生日、做寿的习俗也逐渐兴起。

  现今常参加一些小朋友或年轻朋友的生日宴,过生日之人总被习惯性地称呼为“寿星”,即便被称为“小寿星”,听来亦十分别扭。按照以前的民间习俗,通常将四十岁以下的诞辰纪念称作“过生”,而过了这个界限的才算“做寿”,这就是说四十岁以下一般不称作“寿星”,而过了这个界限被叫作“寿星”,方为“取之有道”。尽管现在一般人不太讲究这个界限,但常识还是该懂一点儿,别“被寿星”而贻笑大方。

  有人说,过生日就是找个机会大家聚聚,寿面是要吃的,蛋糕是要切的,酒不得不喝,讲究的是仪式感。实际上,现在许多生日宴都变了味。有人过生日大收红包或礼金,收得心安理得。我就听人这样说过:“过去人家过生日我们出的份子钱,终于到了我们回收的时候了。”这种风气带来的是恶性循环,陋习加重。

  更可叹的是,过生日之人,只要不是高寿之人,必然要投入到一场紧张战斗,为筹备生日宴和接待客人而累坏身体的不计其数。过生日之人这一天本该享清福乐清闲,但因为要庆祝而被繁文缛节和琐事缠身,有的人甚至忙完了生日就住进了医院。也有许多人本来就是想“偷偷过”,或外出旅游。可亲友们不答应,他们事先将礼金礼物送来,即便你事后一一退还,但不请人家撮一顿,也显得你不近人情,结果也就被逼得大操大办了。

  其实,人从出生起,也就注定了生日的非同寻常,但这未必是刻意操办的理由。而那种过生日过得像坐过山车的人,既是不懂得放松自我的“ 罪有应得”,也是被这社会风气裹挟。而结合我大半生以来的感受,我们本就是寻常之人,又何必刻意庆生或过寿?或者过生日热闹一点儿也无妨,但在方式方法方面,包括对待亲友往来和礼金礼品的态度上,不妨洒脱一点儿,清清爽爽,别滥收人情,别摆阔场,将庆生搞成不清之身、不情之请,还身心俱损、人情变味,何苦呢?

  【原载《联谊报》,本刊有删改】

  插图辕满月酒辕佚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