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近的减碳压力!

  可能再有半年的时间,我们的外贸企业又要面对新的挑战了,进入欧盟市场的难度系数将再次加大。

  4 月18 日,欧洲议会批准了“fit-for-55”2030 一揽子气候计划中数项关键立法,包括改革碳排放交易体系(ETS)、修正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相关规则,设立价值高达867 亿欧元的社会气候基金。若这三项法案获准,将是全球首次将气候监管纳入贸易法规。

  欧盟的这些立法与我们何干?

  就拿其中的“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来说,它会对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不符合欧盟标准的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并于2026 年到2034 年逐步实施。欧盟也提出了一个从2023 年10 月至2026 年1 月的阶段性过渡期,在此期间,进口商有义务向欧盟提供报告数据,但不需要支付税费,但从2026年1 月1 日起,进口商则必须交出其产品所含排放量和CBAM 证书。

  有专业机构预测,欧盟这一法案实施后,中国出口至欧盟的相关企业将增加6%—8% 的成本。中国作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数据显示,在2011—2021 年的十年间,欧盟自中国进口产品总额年均增速达到了6%,2022 年,从中国进口总额更是攀升到了6260 亿欧元,同比增长了32.6%。

  同样,欧盟也是中国纺织业重要的出口市场,2020—2022 年三年间,中国出口至欧盟的纺织品服装总额分别为539.7 亿美元,469.9 亿美元和465.6 亿美元,虽然数据在下降,但欧盟仍位居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前几位,地位不容小觑。

  从这些贸易数据不难分析出,欧盟这几项立法的实施,会对中国出口带来较大影响。对标国际减碳标准和规则,完善中国自身的碳减排标准体系和执行体系势在必行。

  4 月初,国家标准委等11 部门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据了解,“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涉及4 个一级子体系,15 个二级子体系和63 个三级子体系,覆盖包括纺织业在内的众多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整个体系将解决碳排放数据“怎么算”、碳减排“怎么减”,碳排放“怎么中和”以及如何推动解决碳排放可量化可交易等关键问题。

  可以预见,随着体系的完善,所有行业、企业必须对标该体系,确立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方法。

  对于中国纺织行业企业而言,可能大比重的企业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仍停留在表面上,但市场和政策不会等,业界企业必须加速补上这一课。

  可喜的是,多年来,中国纺联围绕可持续推进行业相关工作,也已经有一些优秀的企业积极参与其中。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战略导向,从能源效率提升,到优化生产工艺、生态友好材料替代,加速全链路的绿色转型。在2023 年度中国纺联团体标准项目计划中,重点方向也覆盖绿色低碳,聚焦双碳目标和重点任务,研究碳标签、碳核算核查、低碳技术与装备以及绿色低碳评价与管理等标准,行业将加快制定纺织细分领域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标准。

  减碳不仅是个必修课,也同样蕴含巨大商机,有相关人士预测,其蕴含的财富未来或将超过互联网和房地产总和。如此,希望业界企业在双碳目标的倒逼下,主动布局,在减碳的道路上挖到企业的新优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