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催化新质生产力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平台,催化,新质生产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3-31 10:16
2024年广东省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超过一半。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加速成型,粤港澳三地携手催化新质生产力。
《小康》·中国小康网 王际娣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发展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广东不断强化重大平台项目支撑,突出抓好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牵引带动全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强化重大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在“新春第一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词,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何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从“新发展阶段”到“新发展理念”到“新发展格局”再到“新质生产力”,最终的落脚地还是在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的建设上。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大湾区办主任艾学峰表示,今年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08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产业项目数量超过一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4大类产业汇集项目370余个、年度投资额约1500亿元。
今年,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将继续推动,为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主战场作用,粤港澳三地携手催化“新质生产力”。
重大项目一半是产业项目
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拥有丰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大力推进“制造业当家”,是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一个个产业大项目落地,成为高质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强大引擎。
今年广东省安排的1508个省重点建设项目中,产业项目数量超过一半。当前,全省上下形成强烈共识:高质量发展是广东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新的一年要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
在粤西,2月18日,广东湛江的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又恢复了春节前的热闹景象:办公楼里,人们步履匆匆,开始了新一年的各项工作;建筑工地,超过500个标准足球场的黄土地上,管道纵横交错,工程塑料装置、热塑性聚氨酯装置正有序工作;在粤北,韶关翁源新江镇创新原料药产业园一品红原料药项目,现场,厂房已完成全部工程封顶,相关设备正逐批次进场,工人们分工合作、加紧安装设备,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原料药生产及研发创新基地雏形已现,竣工指日可待。
今年开年,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茂名港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刚刚结束春节假期的工人们穿上蓝色工作服奔赴码头,开展水工结构和桩基础施工,长长的管廊桥延伸出海。
“我们将发挥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机制作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堵点问题,并组建重大项目督导服务组,年度计划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由省跟进服务、1亿元以上项目由市跟进服务,扎扎实实推动这批项目加快建设、尽快投产见效。”艾学峰说。
总体来看,创新布局方面,将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统筹推进深圳光明、东莞松山湖、广州南沙三大科学城建设,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优化布局,构建深港河套和粤澳横琴“两点”、广深港和广珠澳“两廊”的创新格局。抓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联合香港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研资金等创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动。围绕提升战略性产业创新能力,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5G、集成电路、纳米、生物等四大产业创新高地,加快推进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支持更多的创新主体建设未来产业概念验证中心。
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方面,目前国家在广东省布局大科学装置10个、工程研究中心6家、企业技术中心129家,数量居全国前列。“我们将建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计划清单,重点抓好国家‘十四五’规划布局我省的5个大项目,推动‘鹏城云脑’网络智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积极探索在重大设施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沿途下蛋’,服务产业发展。”艾学峰介绍称。
基建项目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过去一年,广东重大项目中,除了重点布局先进制造业领域外,另一个重要投资方向落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上。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全省共安排991个重大项目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深中通道主线全线贯通、黄茅海跨海通道五座主塔完工、狮子洋通道全面开工建设、全年通车里程约104公里……2023年,广东交通集团重大项目建设势如破竹,四通八达的高速路网不断打通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任督二脉”。
广东交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邓小华表示,2024年,集团计划建成投产深中通道等8个项目约242.7公里,续建黄茅海跨海通道、狮子洋通道等13个项目,助力畅通大湾区交通“内循环”。
人勤春来早,广东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建设者铆足干劲施工忙。今年,清(远)花(都)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迎来新年“开门红”,1月完成投资超3亿元,顺利完成月度投资计划。项目党支部书记张泽鹏表示,春节不停工,干劲不放松。春节期间,北江特大桥4个桥梁主墩有3个工点不停工,300余名建设者将继续坚守岗位,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截至1月31日,清花高速项目已完成桩基6700余根、盖梁909片、墩柱3470根、涵洞160座,全线四个智慧梁场全部投入使用,日产梁超过17片。
城市基础建设是经济腾飞的基石,除高速公路建设外,海港、机场、铁路等交通项目也在同步推进。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中国民航、广东省和广州市重点建设项目,也是中国民航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机场改扩建项目,计划于2025年建成投产。完工后,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2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380万吨,终端旅客吞吐能力达到1.4亿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到600万吨,客货吞吐规模将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2024年,珠海将持续推进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珠海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珠海港高栏港区国能散货码头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优化提升港口航线布局和货物集散功能,加强与海运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构建陆海新通道。
而2023年6月30日动工的惠州港荃湾进港航道等级提升工程,在2023年最后一天达到通航需求,建成后,将大大提高荃湾港区的综合服务水平,满足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需求,推动大亚湾开发区实现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的发展目标。
河套与三大平台并肩构建发展新引擎
2023年8月8日,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积极主动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广东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横琴、前海、南沙作为粤港澳合作的三大平台,凝聚粤港澳三地之力,吸引全球发展机遇,河套合作区加入“朋友圈”形成四大平台,这将正成为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新发展阶段迸发出新活力。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2023年末总结,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呈现三大合作成果:一是“软联通”、“硬连接”有很大进展,基础设施互通加快推进,规则衔接、人员流动加快;二是平台对接融合发展在加强,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加速成型;三是湾区的创新协同、高质量发展在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融合集群发展。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地处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处,位于深圳河两侧,面积3.89平方公里。推进河套合作区建设,既助益于提高深圳这座创新之都的发展能级,也有助于香港借科创引擎重塑产业新发展格局,拓宽香港青年社会向上流动的渠道,改善香港青年经济民生,从而成为香港青年逐梦大湾区之新领地。
河套合作区“入群”之前,2023年,三大平台携手发挥了重要动能。艾学峰表示,“要扎实推动横琴、前海、南沙三个平台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任务落地落实,推动三个平台在改革开放上当先锋、在吸引外资上挑大梁、在制度创新上做尖兵。”
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三大平台地区生产总值总计超2200亿元,进出口、吸引外商投资、实际使用外资增长明显。其中,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34亿元,同比增长3%;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3.1亿元,同比增长15.8%;综保区进出口额实现1096.7亿元,增长13.9%;南沙自贸片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058.35亿元,同比增长4.1%。
接下来,广东将强化重大平台项目支撑,锚定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突出抓好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强化重大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加强机制对接“软联通”
加强互联互通,协调发展,加强机制对接是关键。近期,四大平台接连发出信号,全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2023年12月21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简称《前海规划》)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简称《横琴规划》)发布,深港、琴澳合作再上新台阶。
其中,《横琴规划》从民生配套“硬基础”到民生融合“软连通”全方位覆盖,分别通过就业创业、住房、教育、医疗、文体、社会保障等六大方面,聚焦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就业生活等领域堵点问题,丰富琴澳一体化发展的内涵。
《前海规划》则进一步深化金融业开放创新,还新增或细化了对会展业和商贸物流业、科技服务业、专业服务业、新型国际贸易、现代海洋产业等的规划部署,体现了对前海“扩容”的全面考量。
除了上述规划外,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也发布了发展规划。2023年12月21日,“湾区认证”首批项目公布仪式也在深圳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举行。粤港澳三方共同公布了覆盖工业消费品、农食产品和服务业三大领域15项“湾区认证”项目,“湾区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湾区认证”标志正式启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据了解,“湾区认证”所有项目的实施规则和依据标准均由三地共同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指标满足三地市场准入要求,具体项目由三地共同组织实施,实现“一次认证,三地通行”。
1月19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24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南沙将加强与港澳在投资和贸易、市场准入、政务服务、法律服务等方面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促进各类要素跨境便捷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四大合作平台加速成型,让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程度越来越高,三地携手催化“新质生产力”。珠海横琴着力实施特色产业牵引工程、要素跨境流动工程、民生深度融合工程“三大工程”。在精准实施“特色产业牵引工程”方面,横琴将积极构建“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同时与澳门、珠海联合组团赴日韩、东南亚、葡语系国家招商。
为加快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前海加强“扩区”统筹,重点开发建设海洋新城、深港国际服务城、大铲湾腾讯科技岛等片区,以有效投资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前海深港国际法务区,这里被称为“内地法治最开放区域”,全国首座国际仲裁大厦中,已进驻着深圳国际仲裁院总部,以及国际商事调解、域外法律查明、知识产权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机构。开放的政策、完善的互联互通体系,让越来越多外资选择前海。当前,前海正高标准启动建设的风投创投、融资租赁、天然气贸易、跨境电商、涉税服务业、高端智库等首批“六大集聚区”,为企业集聚成势提供优质载体,助力新经济、新业态加速发展。
南沙在产业发展方面对科技创新、元宇宙、集成电路、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离岸贸易、外商、外贸等领域精准施策。未来五年,南沙预计将投入超过200亿元,全周期、分层次地精准支持企业、人才发展,将为南沙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