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文化协同 共奏华彩乐章

  • 来源:今日中国
  • 关键字:文化,发展,活动
  • 发布时间:2024-04-19 19:39

  文| 刘莉莉

  山水相连的京津冀文化一脉、气韵相通,三地文化宛如一棵参天大树,根脉紧密相连,枝叶繁茂多彩。共享文化资源,共推文化项目,共办文化活动,共创文化精品,共塑文化品牌,共育文化市场……在协同发展的十年中,京津冀共同奏响了文化协同发展的华彩乐章。

  共聚文化合力

  京津冀自古共享一片土地,传承一脉文化。近年来,三地更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打破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文化发展合力。自2014年以来,京津冀三地联合签署了文化、演艺、群众艺术、长城保护、人才交流等专项协议;共同制定《京津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指导标准》《京津冀自驾驿站服务规范》等行业规范标准;建立图书馆、艺术职业教育、文化产业、演艺等行业发展联盟……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正有力有序向前推进,取得丰硕成果。

  三地艺术交流活动频繁,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呈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2023年5月,首届天津音乐节盛大开幕。音乐节期间,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北京民族乐团、河北民族乐团联合演出民族交响诗《大运河》。本场音乐会是合三地民族乐团之力,推动京津冀民族音乐蓬勃发展的一次有力实践。天津歌舞剧院副院长李建军说:“三地民乐团签署了京津冀民乐联盟合作协议,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在民族音乐领域的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合作。”

  2023年12月,天津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台湖剧场奏响“京津冀新年音乐会”,文艺工作者以音乐为纽带助力京津冀三地文化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用昂扬向上的美妙旋律为观众送上新春祝福。十年来,天津交响乐团与北京、河北的艺术团体和演出场所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在北京、河北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天津交响乐团携手中国音乐学院,开辟了京津冀音乐教育界团校合作的先河;2019年,在北京市“人才培养质量建设— 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天津交响乐团将该校的青年指挥人才“请”上舞台,指挥职业乐团,让青年指挥在经典曲目和观众的考验下得到锻炼。

  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与京冀戏剧人合作的项目不胜枚举:集结三地优质演艺资源的话剧《运河1935》,还有《上甘岭》《大真探赵赶鹅》《骆驼祥子》等等,院长李阳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了三地院团的交流融合。今年我们还将与北京人艺合作推出讲述天津故事的《大饭店》。三地戏剧人还会共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孵化优质戏剧作品。”

  共融文化交流

  素有“燕赵大地慷慨悲歌”之称的河北梆子,是京津冀大地上生发出来的戏曲剧种,从古至今都演绎着京津冀的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不论历史上还是现如今,很多河北梆子演员都与三地有颇深渊源。

  甲辰新春正月,天津河北梆子剧院青年演员陈亭演出不断。摘下髯口、脱掉蟒袍、洗去油彩,结束了当日上午在河北的演出,她坐上回天津的车赶场参加排练。再过几天,她又要到北京演出—像这样在京津冀之间来回穿梭,早已经是陈亭的日常。

  提起京津冀,陈亭直言:“我的京津冀故事可太多了!这得从小说起。”小时候,这个嗓子好、能唱歌、爱艺术的河北姑娘,误打误撞考到了天津戏校,学习河北梆子艺术。在天津这座戏曲大码头,她得到了学校老师的悉心教导,扎扎实实地学习原汁原味的河北梆子王(玉磬)派艺术。学校放假的时候,陈亭又到北京的姑姑家,姑姑带她看了不少北京名角儿的戏,让她汲取了别样的戏曲养分。

  三地戏曲沃土对陈亭的哺育,让她逐渐成长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戏曲新星。陈亭笑言,她是生在河北、长在天津、嫁到北京,仿佛被命运推动着以京津冀为家。“回顾我的演出足迹,真是遍布三地。赶上节假日演出多,一天之内就要把京津冀转个遍。我上午从天津出发,下午在北京演出,晚上就又赶到河北了,因为转天在河北还有演出。今年春节,我基本上就是京津冀三地来回转。”

  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演出机会,这也促使陈亭得到更多的舞台锻炼,促进她的艺术日臻成熟。陈亭也用她的勤快脚步和宽亮嗓音,为三地文化交融的画卷添上青春一笔。她感慨道:“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河北梆子演员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了,这也让民族艺术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共享文化生活

  十年来,三地在体制机制的保障下,共享文化资源,共推文化项目,共办文化活动,共创文化精品,共塑文化品牌,共育文化市场,为三地文化协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让“文化”点亮三地人民的品质生活。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与京津冀三地共同举办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在这个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盛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精品齐聚京津冀,三地观众在家门口“观百部大戏、赏千件展品”。“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在三地精彩呈现,书写了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璀璨篇章。

  “北京人艺的《雷雨》,还有来自河北的戏曲剧目……这些年在家门口可没少看京冀好戏。”爱好文艺的天津观众陈迪说。多年来,天津北方演艺集团及旗下文艺院团,推出、参与了越来越多天津院团“走出去”、京冀作品“请进来”、三地人员“大合作”的演出。据统计,自2015年起,在天津演艺网上线的涉及京津冀交流的演出,从每年数十场增至每年数百场,至2023年累计达到1000场,包含戏曲、曲艺、话剧、儿童剧、音乐、杂技等众多艺术种类。

  越来越多的三地好戏送到了家门口,越来越多的文艺人才崭露头角;演艺市场火了,院团“活”了,百姓的文化生活“美”了。2015年,天津文化惠民卡首发,于全国首创“变补贴院团为补贴百姓”的新模式,小小卡片把文化惠民的种子播撒到了更广阔的天地。天津北方演艺集团负责人介绍,河北演艺集团、石家庄演艺集团先后来津学习天津文惠卡和天津演艺网系统的运营机制,并已经在当地成功移植落地。

  作为天津靓丽的文化名片之一,相声也深受京津冀观众的喜爱。在来津游客中,流传着“不听相声就等于没到天津”的“名言”。周末晚上,名流茶馆古文化街店里,许多来自北京、河北的观众被台上的演出逗得捧腹大笑。名流茶馆董事长于承艳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让更多的京冀观众争相前来“品味”相声这道津味儿文化特产,给天津相声茶馆带来更加广阔的平台和越发蓬勃的活力。观众群的扩大,也给演员们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进而不断钻研业务,表演既有天津特色又能引起更多人共鸣的作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