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降噪耳机的不适感从何而来?
- 来源:电脑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主动降噪,耳机,不适感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5-22 17:33
随着产业链的完全成熟,主动降噪耳机现在已经可以用“白菜”来形容,各大数码厂商无论名气大小,几乎都能通过整合供应商的方式来推出自家的主动降噪耳机产品,但也有不少用户表示戴主动降噪耳机时,耳朵会莫名胀痛,这是为什么呢?
降噪产生能量转移,空气热胀导致耳压升高
因为声音是一种机械波,具有波的一般性质,所以干涉定律对它有效,因此,降噪耳机的原理就是通过运用高灵敏度的声学麦克风采集周围的噪声,然后通过内置的处理器实时运算出一个与噪声相位相反的声波来进行干涉,从而抵消噪声。
但降噪耳机声音传播的介质是空气,声音就是通过空气的振动来传播的,震动的空气就带有能量,而我们知道,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那么当噪声被干涉相消后,原来的能量去哪里了呢?答案就是转变为了空气的热能,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声波能量的转换使得耳道内的空气压强变大,虽然这部分能量看起来微不足道,甚至都不足以使气温提高0.1℃,但是我们人耳的感知敏锐度是非常高的,如此微小的压强变化也能被感知到,这便是主动降噪耳机通常都会有较大耳压的原因。
换言之,当我们需要将外界噪声降低到更低的程度,也就是降噪能力更强的话,耳道内的空气热胀冷缩就会更明显,因此,降噪能力越强,耳压就越大。虽然现阶段已经有不少耳机采用如前后声腔导通,保证空气流通的设计来缓解这个问题,但依然无法完全消除主动降噪耳机形成的耳压。
但需要注意的是,头戴式降噪耳机的耳压感会明显小于入耳式降噪耳机,究其原因就是头戴式耳机音源与耳膜间的距离较远,空间较大,而且头戴式耳机的密封性不如入耳式耳机,因此耳压先天就相对较低。
次声波感知变强,产生心理上的“轰头感”
耳机的主动降噪功能, 只是将人耳可以听到的20~20000Hz 频率的大部分声音都消去,但对于大气环境中存在的小于20Hz 的次声波和高于20000Hz 的超声波并不会消除,尤其是次声波的部分,人耳虽然听不到,但是它却可以使人产生紧张压抑的情绪——大家在生活中或许有这样的体验,观看舞台演出或者在KTV 唱歌时,如果距离音响很近且音量开得很大,可以明显感觉到全身的器官在被声音带着振动起来,有些人甚至会因此感觉到恶心反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低音轰头”。因为低频率的声音拥有更高的能量,而次声波是频率最低的一种声波,所以次声波可以使人感觉心慌、紧张进而产生压迫感。
日常生活中,因为环境中其他声波掩盖过了次声波,我们的大脑忙于去处理我们可以听得到的声音,这时候身体对次声波的感知就不那么强烈了。但降噪耳机将可感知的大部分环境噪声消除掉了,反倒让次声波更容易被我们所感知,即便它并没有增强次声波,也会让我们更容易受到影响,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当然,无论使用任何耳机,控制时间才是最有意义的建议,由于耳膜与耳机振膜距离很近,声波传导范围小而集中,对耳膜听觉神经刺激比较大,易引起头晕、耳鸣、听力减弱、重听等,根据科研数据显示,连续佩戴6 小时以上就会有造成听力损害的风险。而因为入耳式耳机是直接插入耳道内,如果长时间使用不清洁,使得耳机长时间待在密闭的环境下容易滋生细菌感染。还会导致耵聍增多,没有及时清洁就会造成堵塞,实际上就相当于强行加了一层隔音物质,从而影响听力。所以,降噪耳机虽然可以让人更专注地工作娱乐,也同样需要劳逸结合才能保证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