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载体

  • 来源:中国会展
  • 关键字:文化,载体,展会
  • 发布时间:2024-06-12 16:03

  文:裴超 ● 责任编辑:常予莹 861563981@qq.com

  展会做载体文化进万家

  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廊坊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武清区文化和旅游局协办的“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百年百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系列活动于1月14日至2月5日在廊坊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举办前两天,到馆群众就已达近2万人次,现场累计销售额已突破百万元,达成订货意向约三百万元。

  此次活动综合展示面积13000余平方米,其中馆内展览展销面积8000余平方米,馆外展演展示面积5000余平方米。遴选京津冀地区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 采取实物展示、图片展览、项目展演、现场体验等形式,通过线下市集展销与线上直播互动相结合,展示非遗与当代生活的紧密联系。此次活动分为启动仪式、“见人见物见生活”京津冀非遗美学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成果图片展、“非遗过大年”非遗创意文旅市集、非遗展演、“让非遗绽放迷人光彩”分享交流对话活动等6个板块。活动启动仪式于1月14日上午10点举行。

  体验新发展文化展风貌

  “见人见物见生活”京津冀非遗美学展、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成果图片展于1月14日至2月5日举行。非遗美学展上市民可以欣赏到省内和京津地区非遗项目200件精美作品,了解非遗背后的故事。图片展主要展示各地发挥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带领当地群众脱贫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中感人瞬间和喜人成果。

  “非遗过大年”——非遗创意文旅市集于1月14日至16日举行,遴选省内和京津地区150个美食类、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和非遗文创企业,在馆内搭建展位进行集中展示展销。消费者不仅可以购买到喜爱的文化产品,还能通过亲身体验、动手参与的方式学习传统技艺、感受非遗魅力。

  “织布时要全神贯注,脑、眼、手、脚都要调动起来,不能有丝毫马虎……” 在 “非遗过大年”——非遗创意文旅市集展区现场,来自邯郸魏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郭家坊纺土织制作技艺传承人张爱芳小心翼翼地纺线,把传统纺土织的各种技法精彩展现,制作过程一丝不苟、细致入微。

  “让非遗绽放迷人光彩”——分享交流对话活动邀请了非遗传播及创新方面的专家、传承人代表,围绕新时代非遗技艺的传承传播和创新路径、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交流和互鉴、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现代生活等主题深入交流与探讨,旨在弘扬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的传播。

  三地同联动扩大新影响

  据了解,此次活动充分调动京津冀三地非遗资源,积极搭建非遗传承实践和传播平台,通过组织非遗展演市县联动,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

  近年来,廊坊市依托市域丰富的文化、非遗、旅游等资源,针对不同非遗项目特点和当地民俗特色,加强非遗保护利用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步推进、融合发展,以非遗传承发展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非遗和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融合发展,非遗传承“活化”不断彰显廊坊特色,京津冀文化体验名城名片日益叫响。此外,廊坊通过出台政策制度、加强人才培养、打造品牌活动、建设展示场馆、扩大宣传维度等举措全力构建非遗系统性保护体系,多措并举持续助力非遗“活”起来。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2项、省级115项,命名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77项,保护工作水平处于全省前列。下一步,廊坊市文广旅局将以举办本次活动为契机,继续深入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长久流传,为不断丰富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持续助力。

  非遗展演于1月14日至15日在廊坊国际会展中心B馆南广场举行。邀请八卦掌、高跷、飞叉、中幡等表演类非遗项目,每天分时段进行展演展示。在国家级非遗项目文安八卦掌展演现场,小演员们左翻右转,步法敏捷,掌法变幻莫测,赢得观众阵阵喝彩。一个个非遗节目精彩上演,浓郁地方特色让现场观众领略到非遗的独特魅力。

  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成果图片展板块,展现出京津冀三地发挥非遗生产性保护传承、带领当地群众脱贫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感人瞬间和喜人成果。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主办方在展演广场设置了铁树银花展示区,于每天夜间7点至8点定期展演。同时,活动在永清县永定河青春公园设立展演分会场,充分营造活动喜庆热烈的文化氛围,让观众近距离体验传统文化、感受河北民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