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深化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探索
-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科技活动,语言文字,运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07-08 20:27
文/周正云(重庆市大足区龙岗第一小学)
摘要:当前的中小学科技活动,存在泛化、虚化倾向,科技活动与语文教学脱节形成“两张皮”。科技活动是现实的新型学习场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实践机会。在科技活动中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充分发挥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功能,既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要求,也是深化科技活动的需要,两者深度融合,能收到“1+1>2”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科技活动;语言文字;运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此报告为新时代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发出《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此,当前中小学的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学校的科技活动(本文特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科技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科技活动的泛化、虚化倾向严重,科技活动与语文教学脱节,形成“两张皮”。其主要表现是:一方面,科技活动浮于表面,缺乏整体设计,活动目标不明,活动内容不具体,活动方式不清;另一方面,在科技活动中忽视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运用,缺乏书面成果,难以看出成果的形成过程和思维过程。如何将科技活动与语文教学融合,在科技活动中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充分发挥语文的基础性、工具性功能,将科技活动和语文引入深度学习,已成为科学与语文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科技活动深化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意义
(一)语言文字运用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然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言文字运用,能让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此,语文学习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以此发展语文素养。
(二)科技活动能为语言文字运用提供新型学习场景
科技活动通常涉及大量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实践机会。在科技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自然、社会和新科技进展,能为学生提供现实的、复杂的、新型的学习场景,以拓展学生的语言文字学习时空。科技活动强调实践和创新,学生能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过程,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科技活动是求真求实的,语言文字的准确、流畅和充分表达,能准确反映科技活动过程,提高科技成果的“含金量”。科技活动是跨学科的,往往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运用现实的“活教材”进行深度学习。因此,科技活动与语言文字运用深度融合,既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也是深化科技活动的需要,能收到“1+1>2”的学习效果。
二、科技活动深化语言文字运用的路径与方法
学生科技活动中的语言文字运用,可根据科技活动的不同阶段需要而有不同的语言文字运用要求。
(一)提出问题、确立主题时的语言文字运用
提出问题、确立主题,是学生科技活动的开始。在此阶段,重点应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让学生认真发现身边的特殊现象,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以此确立研究主题或设计制作的产品。教师应指导学生发散思维,通过现象分析原因,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例如,学生李某觉得给家里的泡菜坛添加坛沿水很麻烦,可否制作一个坛沿水自动加水器,使其根据需要适时供水。此项目,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此产品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制作一个什么样的加水器,用什么作为持续供水的动力,怎么知道何时应供多少水,需要运用哪些原理、材料和工具,此产品有何创新之处?为解决这些问题,可让学生处查阅相关资料。查阅资料时,要教给学生在网上搜索、筛选、剪辑、复制、粘贴和保存信息的方法,注明资料来源,学会借鉴参考文献。为方便此后的活动顺利开展,最好让学生拟出思路图,或画出产品结构草图,以供后续参考,并作为资料保存。
(二)活动方案设计的语言文字运用
学生科技活动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运用最多的是小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和设计制作。科技活动不能盲目地开展,首先应当进行可行性论证,然后制定并形成具体可行的书面活动方案,以确保研究方向正确、目的明确,避免盲目研究或制作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撰写活动方案,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规划设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1.课题研究方案的语言文字运用。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方案,一般应包括研究题目,研究背景,研究成员及分工,指导教师,研究时间,研究目的,研究假设,研究内容,研究的步骤、途径与方法,预期成果等内容。其中,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内容与方法、预设研究成果是研究方案的重点。简单的小课题研究,可由教师按以上项目设计成一张表格(初中学生,也可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交由学生填写;较复杂的课题研究方案,应以文章的格式呈现具体内容。
2.设计制作方案的语言文字运用。设计制作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产品制作、动漫制作、编程等,它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
设计制作,重点应从“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产品有何创意”三方面思考,并厘清设计制作的基本思路。在考虑制作方法时,要抓住关键环节。例如,设计制作一个什么样的产品,最好是画出拟制作产品的结构草图;此产品需要运用哪些原理,可能涉及哪些知识和技能;制作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材料、技术、工具、资金等)怎么解决?一个完整的设计制作方案,应包括产品或作品名称,创意的提出,设计制作的目的、科学原理、应用价值和创新点,选择的材料或工具,制作的方法、手段与步骤,经费预算及筹措方式,预期成果,人员及分工,完成时间等。以上各要素中,应重点体现创意设计、选择设计制作的材料或工具、预期产品成果。
(三)活动过程的语言文字运用
科技活动的情景和过程比较复杂,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新型场景。例如:
1.在调查活动中运用语言文字。学生的科学调查活动,主要有问卷调查、电话采访、面谈、暗访等。如开展问卷调查,重在语言文字书面训练。调查前,要拟定问卷调查表,精心设计调查项目;调查后,统计分析获得的数据,写出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以此作为研究或制作的参考依据。又如当面采访。采访前,应拟订采访提纲,确定采访时间地点,选择采访方式,如怎样引入话题,以何种态度和语气与对方交流沟通等;采访中,在征得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应作好笔记、录音、录视频或拍照;采访后,分析归纳采访结果,写出书面小结。
2.在实验活动中运用语言文字。教师在实验活动中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重点应把握三个环节:实验前,指导拟订实验计划,包括实验名称、实验人员、实验目的(假设)、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与方法等;实验中,通过观察、测量、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数据、结果作好记录;实验后,对实验数据、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形成书面材料。
在科技活动过程中,还可能遇到许多难以预测的场景和问题,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寻求他人帮助、现场勘察体验等多种方式才能获取所需信息。学生在这些现实的甚至是复杂多变的场景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观察、倾听、口头与书面表达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四)总结提炼成果的语言文字运用
总结提炼成果,既是科技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锻炼写作能力的极好机会。在此过程中,首先要紧紧围绕主题对已有信息资料进行筛选和归类,然后撰写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设计制作报告等。写作前,应对文章怎样命题、选取哪些典型材料和事例、怎样安排文章结构等进行通盘考虑、全面建构。例如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应包括研究题目、成员及分工、指导教师、研究起止时间、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过程与方法、研究成果、研究体会、参考文献等内容。其中,研究成果是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应作为写作重点。又如撰写科技创新设计制作报告,一般应包括产品(或作品)名称,产品(或作品)创意的提出背景,设计制作的目的、原理、创新点、应用价值,设计制作的方法、手段与步骤,选择的材料或工具,产品(或作品)的用途,反思与改进,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设计制作)方案与研究(设计制作)报告的基本内容虽然大致相同,但也各有区别:研究(设计制作)方案是活动前的计划,重点应体现打算“做什么”“怎么做”“预设有什么结果”;研究(设计制作)报告是活动后的总结,重点应体现已经“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如何”,且以突出成果为主。
(五)成果展示交流的语言文字运用
成果展示交流,是学生小组或个人将其科技成果(产品、模型、标本、视频和书面成果等)通过实物展示、口头汇报、答辩、主题演讲、小品表演等多种形式,向评审专家、老师或同学推介自己的活动成果,供他们分享和评议。成果展示交流的方式,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精心设计,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方式呈现。例如召开成果发布会,应首先准备好汇报材料,设计会议流程和展示方式,作好小组成员分工,确定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参会人员。然后发出海报,邀请相关领导、专家或教师,布置好汇报会场,等等。在此阶段,尤其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普通话演讲、信息技术操作、展板设计等专长。同时,要对研究或设计制作的有关内容与过程作适当的答辩分工,以免造成慌乱答辩。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欣赏、学会反思,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
以上语言文字要求,适用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科技活动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要降低要求,以游戏和动手实践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科技活动中的语言文字规范化运用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语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教师应当指导学生从小树立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使用语言、文字、标点和数据。指导学生按照国务院公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使用文字,不写繁体字或异体字;按照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和数字。
教师还可提前拟定《科技活动文本写作的语言文字基本要求》,以此规范学生科技文本写作的基本格式和用语用字。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建议对语言文字运用中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专门培训。
例1:在使用计算机或手机编辑文档时,对正标题、副标题、内容提要、正文以及参考文献的字体和行距做出统一要求。正标题应当居中,标题下空一格再写正文。分段提行必须空两个字符。
例2:各段落标题的序号,从高到低的顺序不能乱,依次是“一、”“(一)”“ 1.”“(1)”“①”,不可写成“一.”“(一)、”“ 1、”“(1)、”“①、”。
例3:按照标点符号从简的原则,两个以上并列关系的书名号或引号之间,不再用顿号。例如,《呐喊》《孔乙己》都是鲁迅的名篇。日本人过去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支那人”。
例4:表示数值范围时,用浪纹式连接号“~”,而不用一字连接号“—”,如“3~6元”。数字连用表示的概数,应采用汉字数字,且两数之间不用顿号“、”隔开,如“三四个月”“四十五六岁”,等等。
实践证明,我校在科技活动中按上述做法深化语言文字运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了语文素养,而且推动了科技活动高质量开展,在奠定共同科技基础和语言文字基础的同时,还促进了科技拔尖创新人才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国民.中国科技高中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人民教育,2023,(10):19-22.
[2]顾建军.秉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理念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教育基础[J].人民教育,2024,(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