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兔大力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苦恼:虽然爸爸妈妈同意在家养宠物,可到底是养猫还是养狗,一家人争论不休。你说猫咪摸起来毛茸茸、软乎乎的,性格也很温柔;爸爸说小狗摇头摆尾,古灵精怪,活泼可人,更有意思。虽然每只猫咪和小狗的长相、性格很难一概而论,但一提到猫,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猫步轻俏”;一提到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鸡飞狗跳”。就好像一般认为女生更阴柔,而男生更阳刚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美学家朱光潜提醒我们,我们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用“刚”和“柔”的标准来分类。骏马、秋风、蓟北、悬崖、飞瀑、沉寂的夜和无垠的沙漠都是“刚性美”的代表意象;而杏花、春雨、江南、暗香、疏影、皓白的月光和柔媚的湖水则属于“柔性美”的代表意象。
这种分类方式倒是很符合我们的感性认知,但要是想找出这样分类的原理,可没那么容易。英国有位哲学家指出,“刚”和“柔”的区别很可能在于“用力猛不猛”。节省了筋力的,比如那些浅淡、曲线、宁静的事物就比较柔美,而比较费力的滞重、直线、动感的事物就相对刚硬一些。
特别直观的例子是我国武术的两大派别“南拳”和“北腿”,看过电影《叶问》和《少林寺》的你对此一定不会陌生。当对手强力进攻时,打咏春拳的叶问不紧不慢地立在原地扎马步,脚尖内扣形成三角框架,而后腰胯拧转成偏身马,再加上摊手、膀手、伏手的动作配合,就能达成避实击虚、以柔克刚的效果。这与在嵩山之巅舞刀弄枪、大展拳脚的少林功夫截然不同。有趣的是,少林精神讲究“不畏强暴,除暴安良”,咏春祖训意在“救助弱者,以武辅仁”,南派北派的宗旨总算殊途同归了。
我们更熟悉的一组对照是诗词中的“婉约派”和“豪放派”。都说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那你能看出下面两首词,分别是谁写的吗?
上网查一下答案,你有没有感到惊讶——为什么婉约派的词人写了这么豪放的词,而豪放派的词人写了这么婉约的词?你是否会疑惑,到底该怎么区分作品属于婉约派还是豪放派呢?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判断一下词人使用的意象是不是数量足够多、体积足够大、距离足够远。千帆够多吧?三山够大吧?九万里够远吧?那这首很可能是豪放词。而茅屋、小溪、青草所呈现的春日村庄清新秀丽的画面,是不是展现了婉约词的特点呢?总之,词的风格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词人的作品往往刚柔并济,不可一概而论。
那位不仅能写会画,还擅长研究艺术理论的董其昌,以柔和硬的尺度把山水画分为南北两宗。多使用披麻皴技法的南宗,其线条柔软圆润,所以看起来淡逸、含蓄、平和;多使用斧劈皴技法的北宗,其线条刚硬直楞,多用青绿,整体显得更富丽、张扬、肆意。
对比同样画了山、溪、亭的南宗代表画家倪瓒和北宗代表画家李思训,你应该能看出一些区别。“秀美”的溪亭山色让我们感到愉快,很想与之亲近;“硬朗”的仙山楼阁散发着冷峻之气,给人震颤之感。你更喜欢哪种呢?你会像董其昌那样偏爱南宗的水墨风格,还是更钟情于北宗的青绿勾填呢?
其实,感受刚柔之别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辩证法。《易经》里说“一阴一阳谓之道”,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寒冬就有酷暑,有潮涨就有潮落,有刚强就有柔弱。你身边来自不同地域的伙伴,可能在外貌和性格上也存在差异。不过,我们很难说“刚”就代表绝对的强硬,“柔”就代表绝对的柔弱。也很难说哪一种更好。没准儿刚柔并济才是最令人称道的境界呢!
书法讲究“力透纸背”,即笔锋要透到纸的背面,如锥画沙、印印泥,这是不是指书法更推崇刚硬的风格呢?其实不是的,如果要想写出更硬朗的字体,我们得多用方笔、侧锋,行笔要快,笔力要强;反之,就得多用圆笔、中锋,行笔慢一些,笔力弱一些。
书法史上有“颜柳”(颜真卿和柳公权)和“褚赵”(褚遂良和赵孟)的风格区分。但如果我们仔细对比一下“遒劲郁勃”的颜柳字体和“秀丽柔美”的褚赵字体,会发现它们其实更像是刚柔的“一体两面”,前者“外刚内柔”,后者“外柔内刚”。而书法的魅力之一就在于,说刚的时候不全是刚,说柔的时候不全是柔。轻重、迟速、浓淡、虚实交织,这其中玄妙要我们自己慢慢书写,慢慢分辨,慢慢体会。
更妙的是,以柔求刚、摧刚为柔不仅是艺术形式上的构造和安排,更暗含着一种滴水穿石、化干戈为玉帛的处世智慧。不信的话,如果你想养小狗的爸爸还是不愿妥协,你不妨停止争吵,顺着台阶示弱一下,也许爸爸会突然改变主意,养一只你最喜欢的小猫呢!
当然,同时养一猫一狗也不错,那样你就会对“刚柔相济”有一番新的理解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