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白海豚(上)

  • 来源:天天爱科学
  • 关键字:厦门,寻访,白海豚
  • 发布时间:2024-07-20 20:21

  文/ 刘先平

  从厦门起航

  猛然醒来,按我的生物钟,应该快到凌晨四点了。我们要赶潮,计划四点起床出发。二十多天来,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山野中跋涉,我想让李老师多睡一会儿。雨中攀登油婆记时,她摔了一跤,红紫的瘀血至今仍未消散。谁知咔嗒一声,她已开灯:“三点四十了,起来吧!”“你能去?”

  “ 不想让我去海上看白海豚?”

  我们今天要出海,要在大海上寻访美丽的白海豚!

  白海豚是二次下海的哺乳动物。大海孕育了生命。海洋生物登陆后,繁衍了千姿百态的陆生动物。

  奇妙的是,白海豚却在进化的过程中,又回到了大海。是因为对海的思念,还是有什么更为神秘的原因?昨天,在海洋研究所,黄宗国教授曾取出白海豚的骨骼标本,向我们说明。这对生物学家来说,就不仅仅是有趣了。

  洗脸时,云秋和小周前来敲门,为我们送行。云秋昨天才从福州赶来,为我们安排后面的行程。原以为他能和我们一道出海,谁知今天他还要赶往他处,计划建立的保护区正驱使着他东奔西走。

  四月的蒙蒙细雨中,花园城市厦门清香阵阵。我们到达鹭江边的码头时,天已微明。这里明显是交易场所,虽然人头攒动,但我还是一眼就看到了海洋研究所的黄宗国教授。他正在找船。黄教授个子不高,站在紧贴海边的岸上,正搜索着港口的船只。

  风雨之中寻海豚

  黎明中的大海显得格外悠远、幽深,像是还在酣睡之中;海面没有大船航行的身影,更不见上下飞掠的海鸥。陈处长、小邱全都上船后,雨滴大了起来,打得前甲板上的篷布啪啪响。黄教授下达了起航的命令。我们租用的是一条他们多次乘过的小木船,只是今天由船长的儿子—— 一位小青年来驾驶。

  小木船从密密麻麻的船只中间挤出来后,黄教授对船长说:“向大屿岛和九龙江出海口一带海域出发。”九龙江是条大河,出海口外岛屿星罗棋布。之后,他转过头,对我们说,“厦门最大的潮差可达七八米。这两天正是大潮。退潮后两小时,是最容易发现白海豚的。今天赶的就是这个时间。”

  雨越下越密,幸而风不大,鼓浪屿如一艘巨大的战舰,浮在大海上。我们从它的身边滑过,向着烟雨迷茫的大海驰去。每人都按照分工,注视着一片海域,寻找着白海豚的身影。海中的生灵有人说,中国只有一种海兽—— 儒艮,而鲸鱼、海豹、海狮等动物都只是匆匆而过的“浪荡子”。“儒艮”这个名字不像动物的名字,陌生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人。说起美人鱼,人们却并不陌生,而且知道并非只有《安徒生童话》中和波兰才有。在我国典籍中,很早就有跟它们有关的记载,而且在山西太原的晋祠中,还有它的雕像。其实,我们典籍中的美人鱼就是儒艮,又称海牛。在我国辽阔海域中生存繁衍的海兽,也并非只有儒艮,至少还有中华白海豚。从长江口以南直到澳大利亚的出海口,都有白海豚的踪影。但它珍贵、稀有,早已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值得一提的是,九龙江的出海口、珠江出海口生存着为数不多的白海豚种群。近年来,中华白海豚已受到特别关照,国家建立了保护区。

  我国一类保护的水生哺乳动物有三种:儒艮、中华白海豚和白鳍豚。

  海上的漫长等待

  虽然前甲板上有篷布,风也不大,但在行驶中,细风斜雨还是将我们的衣裤全都打湿了。黄教授已几次催我进舱,但在海上观看白海豚出游的渴望,使淋雨也变得别具魅力。李老师也立在甲板上,白海豚使她忘了晕船给她带来的威胁。可是,眼前只有茫茫的大海,以及云淡雨疏时岛屿边缘退潮后露出的大片褐色石崖。

  “右边就是著名的鹭鸟保护区。明天要去那里。”

  鹭鸟保护区是小岛,栖息着白鹭、牛背鹭、池鹭、苍鹭等鹭鸟。厦门是珍贵的黄嘴白鹭的模式标本产地,黄嘴白鹭就栖息在这里。白鹭优美的形象,成了厦门的标志。

  正巧,有两只白鹭冒雨起飞,在水雾弥漫之中,盘旋在绿树上空。

  鹭岛刚过,海湾中出现了林立的水泥柱桩。黄教授说:“那是养殖牡蛎的。曾有三只白海豚进入养殖场。它们一边觅食,一边游出各种姿势,翻滚攒动,非常大方地让我们观察了很长时间。”

  不知是风紧了,还是海面宽阔了,接连两个大浪扑来,船头银花飞溅,足有三四米高。难道是白海豚相互追逐引起的?我和黄教授都向前跨了两步,急得一直未说话的船长大喊:“进舱!”

  等待邂逅

  我们几个人挤在小小驾驶台前。在木船剧烈的颠簸中,我们始终没见到白海豚的身影。我在巢湖边长大,对水并不陌生。海面虽浪涛连天,却并没有那种银线连绵的气象,也就是说,浪不是很高。几分钟后,我又回到了甲板上。此次航行的目的,是要找到白海豚,观察它们繁殖期的行为,四五月是白海豚的爱情季节。然而,已航行了一小时,我们还是没有见到白海豚的身影。

  黄教授当然觉察到了大家的焦急心情。他说:“昨晚我去观察站看了记录,下午有一群二十多只白海豚前呼后拥地进入了海湾。白海豚每隔三五分钟要浮出水面呼吸,这也是观察它们的最佳时刻。别急,我们去年出海几十次,每次都像是观看精彩的戏剧,等待演员登场是令人难耐的,但剧情一旦开始,你又会觉得进展得太快了。”

  昨天,我们在海洋研究所的海边,参观了他的瞭望站,很小,很像一个长着四条长腿的大鸟站在海里。几年来,黄教授和他的助手风雨无阻地蹲在那里,注视着海面的细微变化,等待着白海豚的出现。大海是壮美的,但并不是每天都风和日丽;狂风骤雨、波涛汹涌当然也是一种美。然而,对从事动物观察的科学家来说,更多的却是艰辛。正是这种漫长的等待,以及日复一日的观察,才有了那么多动人的数据,才让世人了解到白海豚神秘的海洋生活……

  (未完待续)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