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转移,东盟能否复刻中国的商业生态系统?

  • 来源:国际塑料商情
  • 关键字:产业链,生态,系统
  • 发布时间:2024-07-21 10:55

  过去几年,因Covid-19 造成供应链中断给全球制造商带来冲击,叠加低成本的国别采购战略、地缘政治竞争导致的保护主义和贸易壁垒等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所谓的“中国加一”战略,向中国之外扩展生产基地,东南亚因此成为了主要目的地之一。

  如,苹果计划将30% 的生产从中国转移至东盟。之前,大约90% 的苹果手机在中国组装。现今,越南已经成为生产AirPods 的重要中心。另外,苹果还在与泰国的三家制造商就在泰国生产苹果MacBook Pro 组件和模块进行谈判。全球PC 品牌大厂戴尔(DELL)则计划在2025 年底前将50% 的产能移出中国大陆。此后,惠普也计划从中国转移至墨西哥、泰国和越南。

  这些跨国企业还带动了其代工厂和人才等供应链资源一并迁出。2023 年,苹果位于越南的工厂由上年的25 家增至32 家,总数位于全球第四位。为稳定与苹果的合作,包括富士康、三星、和硕在内的众多供应商都耗费大量资金在越南、印度建厂。阿迪达斯最大的供应商之一申洲国际集团控股公司也在柬埔寨和越南建设更多工厂。

  为什么是东盟

  东盟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于1967 年建立,2023 年,已成为包括10 个国家、6.62 亿人口、GDP 达3.88 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五大经济体。

  目前,东盟拥有庞大的人口红利及较低的劳动力成本,15~64 岁的适龄劳动人口达4.38 亿,人均GDP 约为5000美元。人口大国如印尼、菲律宾人均收入约340美元/月、300 美元/ 月,越南二线地区的法定最低工资约仅为170美元/ 月。

  从2009 年奥巴马提出的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到特朗普和拜登时期的“印太战略”,印太地区被认为是21 世纪的世界中心。在全球地缘政治竞争加剧、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上、各大经济体不断下调增长预期的背景下,东盟的吸引力在不断上升。

  2022年,东盟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增长5.5%,达2240 亿美元,创历史峰值。在全球FDI 流入中的份额从2021年的14.4%上升到2022年的17.3%,存量比2015年翻了一倍。所吸引的FDI连续两年超过中国。美、东盟内部、欧、中、韩、日分别为东盟第一至第六大制造业FDI来源国。同一年,东盟的贸易总额达到3.83 万亿美元,是世界第四大贸易体,仅次于欧盟、中国和美国。预计到2031 年,东盟的出口将激增近90%,达到每年约3.2 万亿美元,有望成为贸易增长最快的市场,这一趋势将为东盟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反映了东盟在全球经济中日益突出的地位。

  美国对东盟的FDI 在2009 年后加速,存量从2000 年的500 亿美元,升至2020 年的3285 亿美元。2022 年,美国对东盟投资同比增长6%,达370 亿美元。

  日本于1950 年代即开始投资东盟。1985 年是东盟一个重要的关键节点,当年日元升值,日企开始大规模向东南亚地区产业转移。2022年,日本在东盟投资270亿美元,增长27.7%。日本更有多家汽车制造商在东盟设厂,每年在区内组装超过300 万辆汽车,约占东盟总产量的80%,其中大部分出口到中东及其它地区。

  欧盟自1977 年与东盟成为“对话伙伴”, 2020 年12 月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 2021 年把其驻东盟使团升级为代表团,同年发布的《互联互通和欧亚关系决议》、《欧盟印太地区合作战略报告》也强调了东盟的重要地位及合作的可能性。2022 年,欧盟在东盟投资240 亿美元。

  中国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习俗相似、文化相通,深厚的历史与文化联系根植于双方的深层土壤。同时,双方之间存在很大的产业互补性,有利于发挥优势互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融合和稳定。

  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自上世纪90 年代加入东盟论坛以来,中国开始大力发展与东盟各国的关系,陆续签订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等重要文件。特别是2010 年的东盟- 中国自由贸易区(ACFTA)和2022 年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等贸易协定的通过,进一步促进了双方更深入的供应链整合,尤其是在电子和纺织等领域。

  东盟正涌现竞争激烈、多样化的制造业中心

  2020 年,东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2022 年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1.4%。增长的一半以上来自电子设备出口以及镍铁和不锈钢等金属,其余主要贡献来自煤炭和其它石油产品、塑料和橡胶。棕榈油和榴莲等农产品在此期间也迅速增长。2022 年,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增长了四倍多。

  到2009 年,中国上升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中美爆发贸易摩擦后,中国企业开始向该地区进行大规模产业转移。2022 年,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激增至154 亿美元,2023 年,该地区三分之一的制造业FDI 来自中国,高于Covid-19前的18.5%。事实上,来自中国的投资是美国、韩国和日本等其它主要来源市场的三倍多。

  近年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东南亚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对东盟的投资2013 年至2021 年间共有131 个项目,FDI存量达1402.81亿美元,较2013年翻了近三倍。包括新加坡、柬埔寨、印尼、老挝、菲律宾和越南在内的国家一直是主要受益者。新加坡因其作为税收和投资中心的地位,在投资路线和往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对印尼的投资由集中在采掘业和基础设施行业的大型项目所推动,这些项目占中国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最初,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港口、铁路、采矿和发电厂等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上,近年来,卫生部门和数字经济正日益受到关注。

  事实上,东盟正涌现出竞争激烈、多样化的制造业中心。来自中国的跨国公司宣布了东盟在几个战略性行业的大型项目。越南也是中国制造企业转移部分产业链到东南亚的首选之地,大型项目多涉及轮胎、纺纱、装备制造、电子配件、能源等行业。

  越南吸引了大量家具和纺织品生产企业并在鞋类和服装等其它行业实现了增长。如今,跨国公司开始生产更先进的产品,包括电子产品、电信设备和机械。TCL、舜宇光学和歌尔股份在越南都建有工厂。京东方科技作为三星客户,计划在越南投资数亿美元新建工厂。三星电子面向全球市场的智能手机约有一半已经在越南生产,越南也在为苹果公司生产耳机。

  马来西亚从1970 年代开始发展半导体产业,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六大半导体出口国,半导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7%,封测领域则达13%。该国已成功吸引包括英特尔、英飞凌、美光、德州仪器、博世、恩智浦、日立,以及中国华天科技、通富微电、苏州固得等大量半导体企业。工厂正在为惠普和戴尔等全球品牌生产台式电脑。不久前,马来西亚更是宣布投资千亿美元建设半导体产业,目标是在半导体芯片设计和先进封装领域培育至少10 家本土公司。

  以华为、中兴通信等为代表的ICT 企业,在2000 年即成为第一批走向马来西亚的中国出海企业。它们将通信设备带到海外市场,参与了多个国家的电信基础设施建设。2015 年起,阿里云、腾讯云等云计算厂商也陆续出海。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蚂蚁集团等公司,近些年则通过建平台、投资、技术支持等方式布局马来西亚市场。

  作为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中心的泰国,一个新的汽车制造区域中心正在兴起。曾经由日本汽车制造商占主导地位。2022 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泰国最大的汽车行业外国投资者。比亚迪、长安、上汽、哪吒、奇瑞等车企以及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电池企业,均已经或计划在泰国建厂。为了与中国企业竞争,丰田、本田、五十铃和三菱汽车等日本汽车制造商计划在未来5 年内投资约43 亿美元,用于在泰国生产电动汽车。而在农产品和原材料出口以及机械和电子产品进口的推动下,泰国更是与中国建立了牢固的经济关系。

  印尼人口2.75亿,劳动力占1.35亿,中位年龄29.7岁。随着快速城市化、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使用智能手机、互联网和现代融资选择,其国内市场有望出现巨大增长。印尼作为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一直是中国加大投资的主要受益者之一,尤其是对铝和镍等金属以及更广泛的电动汽车供应链的投资。其丰富的资源使其能够发展镍矿开采和相关的电动汽车电池生产。

  以组装为主

  东盟已经拥有一系列完善的制造业集群。其中包括马来西亚和越南的电子产品、泰国的汽车和包装食品、印度尼西亚的机械和石化产品、菲律宾的包装食品和服装,以及新加坡的半导体、生物制药和航空航天组件。

  与中国拥有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全产业链相对,东盟各国虽然几十年来,出口制造业在推动东盟社会经济取得显著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区内大部分地区仍被视为低工资组装工作所在。如,东盟国家从中国进口的产品,80% 以上是工业品,尤以其国内生产和出口扩张所需的零部件、材料和资本设备为主。

  以越南为例,很多高价值电子零部件产品由从中国、韩国、日本出口到越南组装完毕再出口到美、欧发达国家。2022 年,越南从中国、韩国、日本分别进口1176 亿美元,620 亿美元和233 亿美元,其中电子零组件分别占320 亿美元、250 亿美元、68 亿美元。同一年,越南向美国出口1094 亿美元的商品,顺差950 亿美元;对华出口576 亿美元,贸易逆差600 亿美元。对韩出口242 亿美元,贸易逆差378 亿美元。对日出口242 亿美元,逆差9 亿美元。

  中国光伏企业占据全球90% 以上市场份额,产品主要出口至欧美,2018 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25% 的惩罚性关税,东盟国家由于享有关税豁免权,大量中国光伏企业包括晶科能源、隆基绿能、天合光能等前往东盟投资。

  难以复制的生态链

  虽然很多企业采取“中国加一”策略,但实践下来,越来越多企业表示,中国几十年来培育的基础设施和制造业全产业链优势,是其它经济体难以匹敌的。

  事实上,谈论什么产品能在中国生产,不如谈论什么产品不能在中国生产。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还是技术密集型产品,无论是原材料、化学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产品,还是电信设备、车辆、船舶,任何东西都在这里生产。加上中国的供应商具有丰富的与外国客户合作的经验,能非常灵活、快速、准确地理解西方标准,按照客户的要求生产出高品质、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庞大的受过教育的高素质劳动力人口仍然超过其它东南亚国家。

  因此,这种生态系统使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不仅使在中国经营的企业能够迅速在当地获得想要的资源,世界各地的制造商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中国的原材料和半成品。例如,中国纺织面料占全球50% 的份额,越南和孟加拉国的服装生产商必须从中国进口大部分面料和丝线。因此,与印象中服装加工大多转移到东盟的印象不同,大部分被转移走的只是裁剪缝制等低附加值环节。欧洲汽车制造商必须从中国进口电线。

  要将企业搬离中国,姑且不谈搬迁成本和新市场的低效率,短期内绝无可能复制中国商业生态系统。这让东盟等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有时变得不那么具有吸引力。更何况东盟很多国家还高度依赖从中国进口,从而推动了物流成本和最终价格,因此这些新兴国家可以成为采购基地之一,但不能完全取代中国。

  此外,中国有14 亿人口,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如果一家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生产基地,进入国内市场和在当地分销产品就会更容易,否则,需要将产品出口到中国,会增加额外的成本。特别是在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由于担心受到断供的影响,企业会更愿意选择有本土生产供应能力的企业。这也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放弃中国市场。

  近期,由于夏天到来,越南电力严重短缺,不得不要求三星、富士康等工厂降低电力用量,据称最少得减少三成,这将对企业生产造成巨大影响。面对如此窘境,富士康、三星等唯有再度转向中国制造。2023 年,三星已寻求中国制造支持了,通过与中国ODM 厂商合作,以达到快速获取中国手机产能的目的。同年,中国ODM 厂商为三星制造了4400 台手机,占三星手机产量已接近两成,预计2024 年中国为三星制造的手机产量将进一步提升至6700万台,约占三星手机产量的25%。

  虽然东盟国家劳动力充足,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一代认为制造业工作枯燥、肮脏、危险。许多人抗拒技术和体力要求高的工作,甚至不考虑在制造业工作。据报道,在马来西亚,尽管2022 年全球芯片短缺,但当地芯片制造商仍缺少约15000 名工人,无法满足需求。

  同时,和中国相比,东盟依然缺乏高水平的技术工人。曾经准备搬离中国的耐克、阿迪达斯在东南亚遭遇了产品质量严重下滑。2023 年,阿迪达斯宣布,2024 年的目标是在中国市场销售的70% 的产品将在中国制造。

  鉴于上述多重因素,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将产业链转移出中国可能得不偿失。中国甚至迎来了外资回流。2023 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 家,同比增长39.7%。2024 年1 月,法国、瑞典、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对华实际投资分别增长了2500%、1100%、211.8%、186.1% 和77.1%。

  还有很重要一点的是,东盟深受美中贸易关系波动的影响。随着美国宣布自2022 年6 月开始,终止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部分光伏产品进口免税政策,并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硅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模块)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意味着中国光伏企业“绕道”东盟出口美国的难度加大。

  东盟力图破局

  东盟国家为此采取各种举措来促进自动化,如借助工业4.0、智能制造来提高全球竞争力,创造向价值链上游发展的机会。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等国家已将发展先进的制造系统作为优先事项,并发布了行业路线图和战略计划,积极投资智能工厂、工业物联网、先进机器人和制造业云计算应用等领域。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最新报告,2022 年新加坡的机器人安装量增长了68%,其信息通信媒体与发展局(IMDA)计划为中小企业逐步采用数字技术提供指导。在新加坡,即将成立的现代汽车集团创新中心将把人工智能和工业物联网等技术纳入汽车制造流程。

  2022 年马来西亚的机器人安装量也增长了42%。而三星也在其位于越南北宁的装配线上安装了6000 台机器人。

  泰国政府则通过数字经济促进局,为中小企业投资智能设备、数字服务、机器人和物联网设备提供200% 的税收减免。同样,马来西亚政府在2023 年早些时候公布了《2030 年新工业总体规划》,鼓励当地公司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改造3000家智能工厂。2020 年1 月1 日起, 印尼禁止镍矿石出口、要求在本土加工镍,从而使得更多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企业到印尼投资设厂。此外,印尼还计划建造“绿色”工业园区,为租户提供基于水电、太阳能和生物质的可持续能源。阿达罗在加里曼丹拥有的绿色工业园区就是这样一个园区,一个大型水电项目将为该园区提供电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