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整理/ 裴超 责任编辑/ 常予莹 861563981@qq.com
会展人才教育历程的四大特点
刘大可表示, 从全球会展教育发展路径看,整个历程主要有四大特点。 第一, 从服务接待教育步入组织策划教育。早期的会展教育人员基本上都是从服务、接待会展客户的角度出发展开的, 而不是组织展会活动。但是, 现在的会展教育更多的是教你如何去策划和组织会展, 把一个被动型的市场变化成一个主动型的市场。
第二, 从零星分布的边缘学科到影响广泛的独立专业, 这是全球会展人才教育的一大趋势。2000年之前全球几乎没有开设真正意义上的会展专业, 大多数只是旅游管理、商务管理等专业下设置的会展方向。目前, 包括中国、英国、美国、韩国等在内的诸多国家都已经设立独立的会展专业。
第三, 从重在实操的职业教育到多层次的高等教育。目前,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 会展教育都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培养体系, 既可以接受职业培训,也可以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第四, 从相互参访到合作办学的高级国际化教育。例如,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会展专业就是典型的中德合作办学。此外还有海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都已经得到教育部认可, 学生可以拿到合作双方学校的证书。
人才教育新突破
十八大以来, 中国会展理论研究、人才教育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第一, 对会展活动的功能认知实现了重大突破, 从一般性的经贸平台进一步上升到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过去人们认为会展活动只是用来交流信息、促进贸易的平台。但是近几年来,随着G20峰会、APEC会议、“一带一路”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一批国际峰会的成功举办, 会展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逐步得到人们的高度认可。中国可以利用会展平台发出中国声音, 提出中国方案,参与全球事务。此外,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亚欧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等一系列周边地区博览会的举办, 也成了展会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 高校的数量、学生的数量、学术著作的出版数量均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会展教育大国。截止到目前, 中国独立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已有110多所, 专科院校200多所。全国会展院校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为龙头,川陕渝为热点, 形成了从发达地区到不发达地区, 遍布全国的态势。会展专业学生数量排名全球第一, 每年新入学学生达一万多人。除了国内高校在校生外, 会展专业海外留学生数量也是全球第一。会展研究也在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开始走上国际舞台。
第三, 会展教育为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 成为支撑中国会展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持久动力。
第四, 研究为会展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咨询服务, 为促进中国会展产业的转型升级发挥了巨大作用。
机制全面创新
2015年3月,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文件提出, 要“加强人才体系建设,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刘大可认为, 我国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有以下创新。第一, 很多高校引入选专业机制,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第二,产学研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各种奖学金、会展大赛、集训营、双师班、企业参与办学等不断发展, 对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 国内外联合培养不断发展,为培养国际化会展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会展教育的成长
王春雷表示, 这些年中国会展教育取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 会展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 全国开设会展本科教育的院校有50所,到2021年已经增加到137所;2015年全国共有226所高职院校开设会展及相关专业, 2020年增长到265所高职院校、321个会展及相关专业点。
第二,会展教育的层次不断提高。为适应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人才培养逐步升温,2020年全国会展管理专业及专业方向的硕士点共有40个。
第三, 会展的交叉学科属性日益凸显。在本科层面,2004年只招收“会展经济与管理” 专业, 颁发管理学学士学位;2020年进一步拓展到交叉学科— “会展” 专业, 既可以颁发管理学学士学位, 也可以颁发文学学士学位;在研究生教育层面, 各高校设置会展方向的母学科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传播学等众多学科。
第四, 教师服务会展行业的能力大幅提升。由于会展学科起步晚, 大多数会展教师从其他学科中转行而来;除此之外,会展作为应用性非常强的领域,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也成为困扰会展教育的重要话题。目前这些问题已经逐步得到解决, 教师对行业的理解和研究逐步深化, 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会展教师在会展疫情防控、会展政策制定、会展组织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调查研究, 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为会展业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会展教育更前沿、更系统、更协同
王春雷认为, 中国会展教育发展,一是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接受并践行“用活动思维重塑会展教育教学” 的理念。二是活动管理知识体系(EMBOK)开始被更多院校用于指导人才培养方案制定。2012年, 国际会议专家委员会(MPI) 推出了《国际会议与商务活动能力标准(MBECS) 课程指南》。通过专题培训将MBECS培训引入到国内,对提高国内会展领域专业教师对活动管理知识体系的认知以及完善会展行业的职业培训标准都具有现实意义。三是会展业的产学研融合发展受到越来越多院校和企业的重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会展专业师生连续4年深度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在现场做多岗位的“教学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