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播对怒江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治理的影响研究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信息传播,易地搬迁,社区治理
  • 发布时间:2024-07-29 20:29

  文/李绍曦1) 曹凌静通信作者2) 1)云南财经大学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 2)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措施,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如何创新社区治理,以满足居民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与需要,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议题。信息传播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治理创新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研究发现,信息传播在怒江流域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居民的社会融入与适应、公共事务参与与公共舆论空间塑造、提升技能培训与劳动就业、传承非遗文化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信息传播;易地搬迁;社区治理

  引言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西边境山区、滇缅结合部,多民族聚居,集“直过民族”“跨境民族”于一体。怒江州共实施易地搬迁10.2万人,搬迁人口占比全国最高[1]。怒江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将跨村、跨镇、跨县甚至跨民族的群众聚居在一起,打乱了原有行政村的村落结构及熟人社会格局,造成了户籍关系错综复杂、人口异质性、生活方式转变、移民社会融入困难、文化系统重组、社区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数字媒介为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的建设和治理创造了新的可能。微信群聊、微信公众号、微信直播间等数字媒介已经成为社区居民交流、协商、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重要工具。

  本文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易地搬迁安置和谐社区、锦绣社区、团结社区、维拉坝珠海社区为例,通过为期半年的线上线下民族志观察,深入探讨了信息传播对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治理创新的影响,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治理的案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基层社区治理理论的内涵、完善边疆民族地区推进共同富裕的内涵与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 媒介与社区治理

  首先,媒介在社区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互联网+社区”的形态不仅基于地域空间的在线网络可以显著降低沟通成本,居民还可以通过虚拟网络进行信息分享与沟通的活动,增加了居民邻里之间的互动机会。同时,新媒体还能够保留并发扬独特的社区文化,在新媒体利用率高的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也会更强。

  其次,媒介不仅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中介性技术,还成为形塑社会文化的结构性力量。

  其一,在20世纪50~80年代,广播下乡,从此有线广播被用于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治理过程中。农村有线广播网是具有鲜明单向传播结构特征的信息传播系统,能够将党的意志传递给乡村社会,是农村与政府沟通的信息通道,发挥着宣传鼓动、组织动员、社会控制等多方面的政治作用[2]。

  其二,在20世纪90年代,电视在我国农村的广泛普及为政府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策略,用于加强乡村治理和社会整合。村民通过电视了解中央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政策,增强了与中央政府的情感联系,电视因此成为各级政府构建权力和威信的重要舆论工具。村民对于村干部的依赖性越来越弱,从而使乡村治理呈现出更加复杂的面貌[3]。

  其三,在新媒体阶段,社会化媒体改变了乡村治理的特征,并进一步介入乡村与基层政府的行政信息交流中,扮演着传递信息的工具角色,使得传统层级制自上而下的信息输送效率极大提升。具体而言,基层政务微博不仅展示公共服务内容,还扩大村民政治参与,为合作式乡村治理提供可行路径。同时,村务微信群促进群成员互动和公共信息传播,有效改善乡村治理,创新基层党建,并推动乡村数字治理的发展[4]。

  最后,是媒介如何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研究。由于传统权力路径的依赖、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民主自治机制的不足,社区发展治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应该结合新媒体环境下的虚拟社会治理特点,运用网络平台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政务类新媒体也要转变社区治理方式,全面优化行政理念。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去中心化赋权,能够促进社区治理从“精英模式”走向“共建人模式”,对于未来智慧社区的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5]。

  2. 信息传播在怒江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中的作用分析

  2.1 促进搬迁居民社会融入与社会适应

  怒江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正处于由传统农村向现代城镇社区转变的过渡阶段。在这一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社区居民的身份经历了从村民到社区居民的根本性转变,同时伴随着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深刻调整。对于易地搬迁的居民而言,他们面临着从熟悉的乡村环境到陌生的现代社区的全面转型,这涵盖了身份、角色以及生活方式的彻底变革。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锦绣和谐大练地”“锦绣美好家园”等、微信直播间“怒江锦绣社区”、微信楼栋群聊“锦绣社区邻里帮帮团骨干”“5栋会议通知群”等信息传播平台,在促进搬迁居民社会融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广泛宣传易地搬迁的政策、目的和意义,能够帮助搬迁居民更好地了解并接受新的生活环境。同时,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为搬迁居民提供了交流互动的机会。他们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困惑和需求,寻求帮助和支持。这种交流与互动有助于他们建立新的社交网络,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

  此外,微信楼栋群聊还可以作为信息交流和社区互动的平台,促进搬迁居民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例如,尽管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的地理空间发生了变化,但搬迁居民的社交关系依然坚韧,未因搬迁而轻易断裂,依然与过去的朋友、邻居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且这种关系在质量和强度上并未发生显著变化[6]。

  2.2 公共事务参与与公共舆论空间塑造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平台技术为公共事务信息的迅速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这些信息内容广泛,涵盖政策深度解读、社会问题深入讨论、民生需求的即时反馈等。这些信息的传播不仅有效激发了搬迁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与兴趣,而且显著增强了他们参与公共事务讨论与决策的积极性。

  通过这种途径,来自不同社会群体的声音和观点得以汇聚,形成多元化的公共舆论格局。这种多元化的舆论环境在打破信息垄断与话语权垄断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进一步促进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对话。

  以怒江易地搬迁安置锦绣社区在2023年5月楼栋长在微信楼栋群里整治乱扔垃圾的实例为例,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不仅有效推动了搬迁居民的公共事务参与,还积极塑造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公共舆论空间。在此案例中,利益表达作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基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楼栋长通过明确表达整治乱扔垃圾的利益诉求,极大地激发了搬迁居民的参与热情。随后,搬迁居民们围绕垃圾袋、垃圾桶的使用以及社区监控的必要性等问题,提出了多元化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信息传播作为桥梁,成功地将个体的利益诉求转化为集体的共识。最终,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与公共舆论的塑造,搬迁居民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清洁、卫生社区的集体记忆,并将这一集体记忆转化为切实的集体行动,为社区的可持续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7]。

  2.3 提升技能培训与劳动就业

  在怒江易地搬迁安置社区中,信息传播在促进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市场对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及时、准确地传递就业市场动态、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以及成功案例等信息,有效激发了搬迁居民参与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的意愿。

  首先,信息传播通过发布招聘信息、就业政策、用工需求等内容,为搬迁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信息,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就业市场。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居民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还能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就业情况,为选择合适的就业地点和行业提供参考。

  其次,信息传播还通过多种渠道,如微信公众号、微信直播间等,将技能培训与劳动就业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居民。这些渠道不仅提高了居民对技能培训的认知度,还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例如,通过对“奶奶傈僳手工技艺坊”的宣传报道,更多人了解到傈僳族传统手工艺品的魅力与价值,推动了相关产品的销售,为老年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这也促进了社区内外的交流与合作。

  再次,信息传播还关注创业故事和社区互助。例如,对“怒江州新强服装厂”的创业故事进行报道,不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

  最后,通过“水滴筹”“轻松筹”平台的信息传播,为困难居民提供了及时的帮助,进一步体现了信息传播在促进社区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方面的社会价值[8]。

  2.4 传承非遗文化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信息传播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社区居民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更能进一步吸引外部力量投入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这种多元社会力量的集结,对于推动非遗文化的持续传承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法艺同行之乐在民间·行在民间”怒江民间文艺名家在线直播公益课为例,该活动通过在线直播平台,详细展示了傈僳族的多种民间乐器,如其布厄、迪哩图、口弦和竹笛。在直播过程中,专家不仅深入讲解了这些乐器的独特之处,还进行了现场演奏示范,使观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这些乐器的音乐魅力。此外,直播还采用了“你问我答”的有奖竞答互动形式,增加了观众的参与度和活动的趣味性。通过这种方式,专家向观众介绍了傈僳族特有的民间调子,如优叶、木刮等,并通过现场清唱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泸水和福贡两地傈僳族民间调子的异同。据统计,此次直播活动吸引了1371人在线观看,收获了97点热度和3.4万次点赞[9]。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信息传播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巨大潜力。

  同时,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体形式,为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文化活动和艺术表演的展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动性和互动性。这些媒体工具不仅有效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范围,更在构建社区文化认同、促进社区内外互动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以锦绣社区为例,其对2024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纪念五四运动105周年文艺展演活动进行现场直播。直播作为一种即时性的传播方式,能够迅速、直观地传递社区活动的现场情况,让观众感受到活动的真实氛围,从而增强信息传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为社区内部和外部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新的平台。这些媒体工具不仅使得搬迁居民能够更加方便地参与社区活动,还通过吸引外部观众的关注和参与,促进了社区文化的传播和认同。这种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提升,有助于加强社区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10]。

  结语

  本文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易地搬迁安置的和谐社区、锦绣社区、团结社区、维拉坝珠海社区为案例,深入探究易地搬迁安置社区移民的社会网络结构和互动关系,并分析信息传播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仅有助于理解社会变迁与适应的微观机制,还对优化社区治理策略、促进搬迁居民融合与团结、提升搬迁居民生活质量以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发展改革委.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易地扶贫搬迁在怒江的生动实践[EB/OL],(2023-03-06)[2024-05-22].https://mp.weixin.qq.com/s/2wOZcGivrFq1AHQxpyl06g.

  [2]潘祥辉.“广播下乡”:新中国农村广播70年[J].浙江学刊,2019(6):4-13.

  [3]孙信茹,段虹.再思“嵌入”:媒介人类学的关系维度[J].南京社会学,2020(9):103-111.

  [4]张正州.县域政治整合:国家视角下的乡村社会[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22.

  [5]李红艳,韩芸.以“一”贯之:社会化媒体视野下乡村治理秩序的重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3):52-58.

  [6]苏运勋.乡村网络公共空间与基层治理转型——以江西省赣州市C县村务微信群为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1(1):117-124.

  [7]张晨,张正岩,马彪.如何促进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社会融入——基于社交距离视角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6):90-101.

  [8]陈绍军,马明,陶思吉.共同富裕视域下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生计资本、生计策略与生计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1):94-108.

  [9]怒江州文联.“法艺同行”怒江文艺名家在线直播公益课获社区群众点赞[EB/OL].(2024-03-22)[2024-5-22].https://mp.weixin.qq.com/s/JAyJUHDpbC9cqia8Ec3yQg.

  [10]王春迎,姬恒,苏超萍,等.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新居住地认同感的影响[EB/OL].(2024-03-26)[2024-05-2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40325.1210.008.html.

  作者简介:李绍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区媒介与社区治理、媒介文化研究;通信作者:曹凌静,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2023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研究生类)——数字反哺对农村留守老年人群的积极影响研究——以泸水市和谐社区为例(编号:2023Y0679);2023年度云南财经大学传媒与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科研项目——怒江流域易地扶贫社区老龄人口数智贫困与干预研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